让数学走进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做出决策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应用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
  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在教学第一册加减混合运算时,就可以模拟乘坐公共汽车上、下车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通过开展活动,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内化。接着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并让学生顺水推舟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可训练思维。这样表演生动真实,费时又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算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有利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材使用中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及其作用;也可让学生读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从各种渠道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小学数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地的示意图,等等。所以数学教学应广泛挖掘各类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
  总之,数学教学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应用于实践,才能使得数学变得更有活力。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融于生活,才能使得数学更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人工制作假山盆景是仿照大自然真山真水形状,采用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它不仅有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等自然美景,衬托上亭台、楼阁的装饰,还能见到鱼儿水中游,是大自然美景在小环境中的缩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装饰的需求越来越高,除家具、家电现代化外,更需要含有自然而温馨的绿意环境。目前大家特别喜欢的也是极为流行的,当然是与大自然近似的室内假山盆景。因此假山盆景成了当今投资者投资小、回报快、不可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新大纲》明确说明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摘 要: 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敢于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情景教学法 质疑教学法  一、前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在新的课程改革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走出数学教学方法借鉴的误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方法 借鉴 运用 创新  新课标条件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传统的教
摘 要: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课堂中问题设置的恰当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本文作者就导入新知、导出新知、课堂小结这三个环节如何设置问题进行了适度的讨论。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设置 导入新知 导出新知 课堂小结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课堂中问题设置的恰当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听了一些公开课,也看了一些教学录像,对此颇有感触.现略加整理,
摘 要: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本文从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抓住意外信息,挖掘创新源泉;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教学 有益信息 意外信息
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专家的重视,实践证明这个问题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这个问题不仅表现为初高中教材衔接上的不连贯,基础知识学习目标要求的不同,还包括初高中教学方法、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更涉及初高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区别。本文就结合初高中生学习方法与习惯不同的成因分析这个问题。  一、初、高中生常用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  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多以“创设情境—探究
由于人们对职业类高中学校的认识不足,以及热衷普通高中学校等原因,致使职业高中学校生源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入校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求知态度普遍很差,甚至想弃学。可是,数学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抽象、严谨、逻辑性较强,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基础。这就对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全体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人人成功,全面提高数学素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