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渐提高,注重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科普场馆等文化场所,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和视野体验。但是由于这些科普场馆的文化专业性强,普通群众受自身知识水平局限,一般而言,普通民众没有接触过这些专业文化,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科普场馆中的科学文化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针对当前大量科普馆中科学文化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科普场馆科学文化普及工作的进步。
【关键字】科普场馆;科学文化;普及
一、引言
1.科普场馆。科普场馆指的是国家为了普通和推广科学文化而设立的文化场馆,常见的科普场馆有植物园、天文馆、博物馆、海洋馆、科技馆等。这些科普场馆作为是公共场所,承担着普及科学文化常识,提升国民素质。当然科普场所属于公益组织,由政府设立的。
2.科普文化的重要性。由于科普场馆的文化专业性,要想提高科普场馆的作用,科普文化有利于民众系统的了解科普场馆的文化知识,最大效率的提高文化效能,科普场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所以科普文化能够激发广大民众的兴趣,满足公众的科技需求,并且能够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提高。
二、当前科普场馆科学文化普及存在的问题
1.讲解模式有限。按照现代传播学的研究来看,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最有效的办法是公民自身的积极参与,而公民的参与程度和场馆的讲解传播模式有关。民众在大多数科普场馆的展品展项面前接收信息的时候是被动的。传统的讲解模式是通过灌输性的,这样可以给公众直观认识,但是这种直观性的比较线条性。现有模式下的讲公众参观之后的结果就是“听一而知一”,不太可能出现“举一而反三”。这其实不是一个科普场馆讲解所追求的理想结果。
2.讲解员素质不高。讲解员素质将直接影响科学文化的普及工作,当前我国科普馆的讲解员在实际工作的效率较差,很多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事实上,科普文化的专业性决定了讲解员讲解过程的合理,必须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但是当然很多科普馆的讲解员面对科普馆的众多展示,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讲,对于哪些是需要讲的,哪些十不需要讲的不甚了解。现在的科普馆的展示种类越来越丰富,如果讲解员想要从开始到结束全部讲解,那么不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对讲解员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可能就造成了民众走马观花般的欣赏,根本记不住多少内容。讲解员只能是不停背诵和朗读,面对越来越多的展品展项,讲解员力求全部讲解,通常是走马观花。参观者对于这种讲解,只能紧跟讲解员,跟着他们的思路从一个展示区到达另一个展示区,思路的转换迅速,参观者常常脚步匆匆,晕头转向。一般较为大型的科普场馆,里面的场馆设置较为分散,完整的绕行可能都要很久,要是听讲解效果可想而知了。
3.文化展示不足。科普场馆除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解外,场馆内的文化展示也是必须的。现在我国大多数的科普场馆内,除了展示产品外,在展示区周围的科学文化的显示,这里说的显示要对科学进行通俗解释,因为考虑到民众自身的要求,光通解说是不够的,如果可以利用多种展示方式,诸如动画或者多媒体讲解,这种方式将会大大提高民众的积极性,消除民众的疲劳和倦怠感。
三、解决科普场馆科学文化普及問题的措施
1.调整普及方法。借助新媒体平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新媒体本身具有即时高效、形象生动、快捷便利的优点,而且城乡地区网民的比例与日俱增,已不容小觑。因此科普馆可以利用电视、短信、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渠道设计一些观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科普常识、微视频、微电影和录像等,让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观看、练习,以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另外,应该改变科普知识以往枯燥、单一、难懂的特点,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和趣味性,使民众乐于学习,易于掌握。
2.加强培训工作。基于我国目前科普讲解员比较稀缺、素质普遍不高、讲解缺乏技巧性和实用性,我们亟需制定出相应的、高效的培训方案,来有效的破解这些问题。首先,应该让科普人员从思想上对科普馆有更深入透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利用科普馆的优势。其次,应该让科普人员时刻掌握了解党和国家的思想动态和政策方针,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工作,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另外,通过参加常态化的專业培训,不断提高讲解员的个人素质,使得科普工作更加高效、实效和完善!
3.调整科普布局和展示。目前我国科普资源分配不均衡,特别是一些乡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资源尤为匮乏、单调。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开展科普讲解巡展活动,尽可能的扩大影响范围。或者设计“虚拟馆”,让民众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来学习。另外应该“以人为本”不断更新展示的形式和手段,从而吸引更多民众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比如设计科普表演剧、民众科普表演秀、临时展览和开设讲座等,让人们通过寓教于乐来更好地掌握科普知识。
【参考文献】
[1]向萍萍。科技馆讲解模式新探讨[J]。科技传播。2014(11)。
[2]刘一瑞。对科技场馆如何开展科普活动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
[3]麦本发。新媒体时代科普场馆的推广[J]。科技传播。2015(18)。
作者简介:曹健萍(1988。8~),女,籍贯:山东,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管理学学士,公共事业管理。
【关键字】科普场馆;科学文化;普及
一、引言
1.科普场馆。科普场馆指的是国家为了普通和推广科学文化而设立的文化场馆,常见的科普场馆有植物园、天文馆、博物馆、海洋馆、科技馆等。这些科普场馆作为是公共场所,承担着普及科学文化常识,提升国民素质。当然科普场所属于公益组织,由政府设立的。
2.科普文化的重要性。由于科普场馆的文化专业性,要想提高科普场馆的作用,科普文化有利于民众系统的了解科普场馆的文化知识,最大效率的提高文化效能,科普场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所以科普文化能够激发广大民众的兴趣,满足公众的科技需求,并且能够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提高。
二、当前科普场馆科学文化普及存在的问题
1.讲解模式有限。按照现代传播学的研究来看,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最有效的办法是公民自身的积极参与,而公民的参与程度和场馆的讲解传播模式有关。民众在大多数科普场馆的展品展项面前接收信息的时候是被动的。传统的讲解模式是通过灌输性的,这样可以给公众直观认识,但是这种直观性的比较线条性。现有模式下的讲公众参观之后的结果就是“听一而知一”,不太可能出现“举一而反三”。这其实不是一个科普场馆讲解所追求的理想结果。
2.讲解员素质不高。讲解员素质将直接影响科学文化的普及工作,当前我国科普馆的讲解员在实际工作的效率较差,很多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事实上,科普文化的专业性决定了讲解员讲解过程的合理,必须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但是当然很多科普馆的讲解员面对科普馆的众多展示,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讲,对于哪些是需要讲的,哪些十不需要讲的不甚了解。现在的科普馆的展示种类越来越丰富,如果讲解员想要从开始到结束全部讲解,那么不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对讲解员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可能就造成了民众走马观花般的欣赏,根本记不住多少内容。讲解员只能是不停背诵和朗读,面对越来越多的展品展项,讲解员力求全部讲解,通常是走马观花。参观者对于这种讲解,只能紧跟讲解员,跟着他们的思路从一个展示区到达另一个展示区,思路的转换迅速,参观者常常脚步匆匆,晕头转向。一般较为大型的科普场馆,里面的场馆设置较为分散,完整的绕行可能都要很久,要是听讲解效果可想而知了。
3.文化展示不足。科普场馆除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解外,场馆内的文化展示也是必须的。现在我国大多数的科普场馆内,除了展示产品外,在展示区周围的科学文化的显示,这里说的显示要对科学进行通俗解释,因为考虑到民众自身的要求,光通解说是不够的,如果可以利用多种展示方式,诸如动画或者多媒体讲解,这种方式将会大大提高民众的积极性,消除民众的疲劳和倦怠感。
三、解决科普场馆科学文化普及問题的措施
1.调整普及方法。借助新媒体平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新媒体本身具有即时高效、形象生动、快捷便利的优点,而且城乡地区网民的比例与日俱增,已不容小觑。因此科普馆可以利用电视、短信、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渠道设计一些观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科普常识、微视频、微电影和录像等,让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观看、练习,以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另外,应该改变科普知识以往枯燥、单一、难懂的特点,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和趣味性,使民众乐于学习,易于掌握。
2.加强培训工作。基于我国目前科普讲解员比较稀缺、素质普遍不高、讲解缺乏技巧性和实用性,我们亟需制定出相应的、高效的培训方案,来有效的破解这些问题。首先,应该让科普人员从思想上对科普馆有更深入透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利用科普馆的优势。其次,应该让科普人员时刻掌握了解党和国家的思想动态和政策方针,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工作,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另外,通过参加常态化的專业培训,不断提高讲解员的个人素质,使得科普工作更加高效、实效和完善!
3.调整科普布局和展示。目前我国科普资源分配不均衡,特别是一些乡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资源尤为匮乏、单调。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开展科普讲解巡展活动,尽可能的扩大影响范围。或者设计“虚拟馆”,让民众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来学习。另外应该“以人为本”不断更新展示的形式和手段,从而吸引更多民众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比如设计科普表演剧、民众科普表演秀、临时展览和开设讲座等,让人们通过寓教于乐来更好地掌握科普知识。
【参考文献】
[1]向萍萍。科技馆讲解模式新探讨[J]。科技传播。2014(11)。
[2]刘一瑞。对科技场馆如何开展科普活动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
[3]麦本发。新媒体时代科普场馆的推广[J]。科技传播。2015(18)。
作者简介:曹健萍(1988。8~),女,籍贯:山东,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管理学学士,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