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坡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土地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山地、坡地可以是解决城市发展与土地紧缺矛盾的有效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坡地也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坡地景观的概念、研究意义、综合要素和设计原则等方面对坡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坡地景观;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一、坡地景觀概念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个固定区域环境内部,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和审美价值的景物。景观设计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属性:第一,社会属性,要将社会文化内涵融入设计的内容之中并具有观赏功能和改善周边环境的功能;第二,自然属性,设计的事物必须要具有光线感应、形态感应等一定的形态。并且具有一定地域特性。
  2.坡地的概念
  从地貌学上来说,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部分地貌形态,均是由地貌要素构成的。在地貌要素中可以分出面、凌(两面相交)和面角(三面或是三面以上相交)。在自然状况下,最容易区分限定某一地貌的是面。按照倾斜度,可将它们区分为近似水平面(倾角小于2度)和斜坡即坡地(倾角大于2度),因而坡地是种倾斜面的概念。从园林范围上来说,坡地还包含一些“小地形”,例如土丘、斜坡等,其中起伏很小的叫做微地形。
  二、坡地环境特征
  1.坡地环境
  (一)自然环境
  包括公共绿地系统中,由坡地的地形、地势、地质、地貌以及具有表现特点的植被、生物、以及坡地的气候条件(区域性小气候),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二)工程环境
  包括对环境改造的一些工程措施和满足人们需求的构筑物、路径等要素构成的环境。
  2.坡地的地貌形态
  地貌学家利斯特·金将坡地按坡面曲率分成四种类型:悬崖面(自由面)、直形坡、上部凸形坡和底部凹形坡,由这四种坡即可组成千变万化的坡地地貌形态。从形态角度看,坡地景观就是虚体和实体的一种连续的组合体。所谓实体指的是坡地实体组成部分和负空间,它们制约着空间的边缘和形态。
  三、坡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是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们对坡地进行建设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环境的综合利用。
  (二)生态设计原则
  坡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恢复以和可持续利用,在尊重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要节约设计成本,尽可能依靠坡地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对相应的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并综合全局,对坡地进行规划治理。
  2.设计方法
  (一)合理规划空间
  每个坡地环境都有特定的使用目的和基地条件。因此,需要结合使用目的和基地条件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一方面为具有特定要求的内容安排相适应的基地位置;另一方面为某种基地布置恰当的内容,尽可能减少矛盾和避免冲突。
  (二)合理功能分析
  坡地環境中,地形制约使用功能,通常某些空间只适合某些活动的开展,太陡的坡面只能考虑人们攀登和观景的需要,不能随心布置其他内容。所以这里地形制约了功能的组织和布置,和传统平地地形景观设计中先考虑功能关系在组织空间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异正是坡地景观功能分析的最大特点。
  (三)坡地景观的审美追求
  坡地景观审美的追求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功能美、自然生态美、和谐美。环境的美应当建立在满足对空间的使用之上,只有合理使用空间、布置空间形成人使用上的便利,才是一种合理的美的设计;人们寻求更舒适、更宜人的空间,倾心由于优美、健康的环境,和良好质量的空气质量,丰富的动植物景观等;美不能脱离人,更不能脱离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设一个适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优美环境,始终是设计师审美追求的最高目标。
  四、结语
  生态发展趋势是21世纪人们面临全球环境恶化的一种技术策略和人类生存理念原则的新理性。生态文化是基于生态原则的价值观念,将全球性与地域性文化结合的积极进化运动。生态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一种设计理念,其出发点是着眼现实和未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环境,应用生态原理的规划设计方法,在景观建设活动中,特别是在坡地景观实践中,尽可能引入生态观念的创作意识,将坡地景观融于自然环境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借助相应的法规、政策,利用环境、保护环境和修正环境,它具有现实和超前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美)诺曼K·布思(Norman。K。Booth 1983)著,曹礼昆、曹得鲲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晓俊编著,《风景园林设计》,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
  作者简介:常松(1994-)男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社会改革呼声不断高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不断深化发展,创新发展理念显现出极端重要性。由此应运而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理念,此理念涵盖了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是创新发展理念的来源,创新发展理念也推动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深化和发展。当前,要使创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敢于
期刊
【摘要】中国历法主题公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原址为沣东湿地公园。全园以唐文化为基础,以弘扬中国历法文化为核心,提取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并尊重地形现有条件,采用混合式布局,将盛唐的恢弘与柔美表现出来的同时,把历法文化发扬与传承,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  【关键词】中国历法;景观设计;湿地;主题公园  一、项目背景  智慧的中国人在经年的劳作中发明了历法和节气。中国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都与传
期刊
【摘要】文章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的概念和特征出发,进一步深入分析二者在未来的融合趋势。  【关键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整个企业环境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依据形势作出调整,进一步落实在会计领域之中,其工作职能中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调整。传统环境中会计对于企业的监督职能,更多扮演了一种社会性的角色,而在当前环境中,会计作为企业内部一个重要工作部门的价值开始逐步凸现出来,面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种由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持的一种政治与宗法伦理相结合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历史上起着一种双重性质的作用,既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有很多消极负面的影响。但不管怎么样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即使在现今社会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也是不容小视的。  【关键词】宗法制度;现代化;建设;作用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中国的宗法制度存在了几千年,它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成为中国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的质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是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对促进我国中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必要性和典型形式。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职
期刊
【摘要】行政事务人员这个职位在社会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重视。所以,提升行政事务人员的素质,增强行政事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将自身的工作有机的结合,分析并且总结行政事务人员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行政事务人员;事业单位;日常事务处理  行政事务人员这个岗位在我国存在已久。行政事务人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职能和作用都各不相同。而且在如
期刊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我国中职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整合本土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中等技能人才本地就业率,更好服务于本地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校企共赢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实施本土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本地就业的意义、阻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本土化校企合作;本地就业  一、实施本土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本地就业的意义  1.便于把
期刊
【摘要】效率违约制度作为英美法的一种制度,虽然大陆法系国家运用不多,但是,从立法趋势来看,一些大陆法系的国家开始接受这一制度。那么该制度在我国能否生根发芽?诸多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效率违约制度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本文将对效率违约进行基本梳理,从而指出这一制度是对合同法经验的总结,有其独有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对中国《合同法》做出解释,证明其在中国早有土壤存在。  【关键词】效率违约;英美法;合同
期刊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黑龙江省全面贯彻国家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号召全省高校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结合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民办高校作为龙江本科教育中重要的力量之一,也积极发挥各自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内生动力。  本课题依托
期刊
【摘要】随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新型理念,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互联网与广播媒介的深度融合,使得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娱乐的方式,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广播直播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广播直播的地位受到了新型直播方式的冲击。传统广播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创新发展,其与网络直播的融合成为重要的方式。  【关键词】网络直播;传统广播;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