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学生能自己主动的参与学习。在我校“自主学习,分层达标”的课题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自主学习直接关涉到教学的成败。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小组展示也将只会是个别学生在唱独角戏。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自主学习真正自主起来呢?
  一、 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一厢情愿的告诉学生文章故事如何感人,语言如何优美,主题如何深刻,而学生只是一脸茫然的听记,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知识永远是死知识,永远不会变成学生的能力。正如我们面前一桌美味佳肴,营养师口若悬河的告诉我们其口味如何如何的好,营养价值如何的高,就是不让我们来品尝,这样,再高的营养价值对我们的身体有何用?同样,再美的课文不让学生亲自品读感悟,他们能获得营养价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的活动。让课堂真正从“一言堂”变为气氛轻松活跃的“群言堂”,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才能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
  二、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注意了给学生留自主学习的时间,但往往因课时需要、备课环节的需要甚至因不信任学生而把自主学习环节的时间压缩乃至抛掉这一环节。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尤其语文),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如我们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有两个环节必不可少,那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和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这两个环节均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的自学时间。但我们往往因为本文太著名太美太重要,而不敢放手给学生,以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整堂课老师学生一问一答,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品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清晰地记得魏云娟老师《春》的课堂,学生自主品味语言,有位男生品味“野花遍地是:杂样儿……,还眨呀的。”这样一句,他说:“野花在像我们眨眼睛,在吸引我们,好像在向我们献媚。”这样的赏析估计是任何参考书上所没有的吧!这样的课堂肯定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肯定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肯定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堂。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会是独立思考的人。”
  讲读课文一般应安排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由学生解答,学生答不出来,教师给予引导、解答。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的观点质疑。如在上《陈太丘与友期》时,同学们的观点就不一样,甚至他们对老师的讲解提出质疑。一是陈太丘不应离去,倘若客人是特殊情况未及时赶到;二是友人既已惭愧,元方不应“入门不顾”。有的同学的观点一语中的:本文告诉我们要重“信”和“礼”,太丘和元方的做法难道不是违背了“信”和“礼”吗?再如《散步》一文中,学生对作者提出质疑:“我认为作者这句话写得不好‘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在外面听我的,说明在家里未必听我的,说不定因为“我”的这一决定会引来回家之后的家庭风波呢。这句话不能充分体现妻子的贤惠,如果改为‘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就更让人感动了。”这些质疑,不能不让老师佩服(也许有的质疑有些幼稚),更不能不引起老师的思考。对于学生的质疑,只要言之有理,都应给予充分肯定,要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
  对于自读课文,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資料,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如《绿色蝈蝈》就要让学生去当小老师。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教师的备课要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此,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营造学生乐学的学习氛围。本文着重从“学生为本”、“学科为本”、“学习为本”、“作业为本”四个层面对“学本课堂“进行深入探索。  键词:学本课堂 学生为本 学科为本 学习为本 作业为本  一、学生为本  学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高高在上枯燥解说,学生三
期刊
摘要: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改革的核心。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划一性教学的“封闭性、同步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改善划一性教学的弊端,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个性化教学以“珍视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基本价值追求,强调尊重并关注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速度、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着力改变“同一目标、同一内容、同
期刊
摘要:技术这匹黑马的异军突起是大势所趋。在整个大数据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就是掌握命脉。所以我们从学生、教师到家长、学校都应该重新认识这门学科。明白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性及其意义的所在。本文提出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转变思维,强化实践能力,重视思维过程,拓宽思维视野等有效途径,从而全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技术 有效教学 思维导图  一、立足基础,覆盖全面  技术选考大部分
期刊
写字教学训练的是孩子的童子功,马虎不得。可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字是一件乏味而有难度的事情,怎样让孩子们爱上写字,乐于写字呢?以下笔者就写字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爱上写字  (1)基本笔画来趣画。在写字教学中,一些基本笔画需要反复练习,所谓“熟能生巧”,“熟”了之后才能产生“巧”。但“反复”带来的问题是枯燥,枯燥会让人感到乏味。因此,我们还必须想一些办法。如
期刊
新学期伊始,在开学工作会上校长便传达了一个好消息:教育局技装中心为我校配备了一套“智慧课堂”的设备。这令老师们都非常振奋,咱们农村小学也要鸟枪换炮了,真好啊!  回想二十年的从教经历。刚走上讲台那会,课堂里配备的就是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后来,电视走进了教室,电脑走进了课堂,电子白板连着网络也前后脚地赶来支援农村教育事业的建设。农村的办学条件是越来越好,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是越来越高,老师们的
期刊
近年来,我国在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上主要有以下外显成果,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硕博论文共搜索到3431篇,对《化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三种中学化学教学名刊杂志进行检索,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有关的文章近十年来达到2000多篇。此外,还发表有《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化学实验教学论》、《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全解》、《中学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中学化学
期刊
摘要: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求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达成教学目标,活动是该课程实施的有效手段、方法与策略,而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智慧便是我们要落实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活动性 有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综观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我们发现,老师们在课堂实
期刊
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教学方式的优化来唤起学生对学习一种积极的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等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的尊重、爱护和引导。儿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后天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兴趣及理想、志趣。情趣教学,事半功倍。  一、建立伙伴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情趣的基石,所谓“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厌恶情绪,他们就会从厌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小
期刊
整本书阅读被列入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整本书阅读将正式走进全国各中学语文课堂。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说,“整本书阅读”研究,重点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读,二是如何教,三是如何考。筆者结合已开展的阅读课谈一谈“如何读”中的一个问题——批注式阅读。  什么是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已有之,谓之评点。早在唐代就有了诗的评点,宋代出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