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 指向实践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体现“实践性”“综合性”的特性,我们必须从改进阅读教学入手,构建起实践型的阅读教学课堂。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随文练笔的实践型阅读课堂构建研究”的课题,希望构建起“以学生的言语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推动文本理解感悟、语言积累运用、情感体认升华”的课堂教学形式。
  【策略的选择】
  我们选择“随文练笔”作为实践型阅读课堂的主要教学策略。随文练笔把学生有组织的言语活动和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对阅读活动进行定向引导,对表达活动进行整合反馈,是教师导读、导练、导评的综合性载体,是学生引读、引思、引写(说)的生成性任务。它具有强化阅读感受、完善文本理解、领悟表达方法、促进语言运用等教学功能。我们把其视作是一个覆盖性很强的教学环节,环节内所有的活动都由练笔展开,明晰了教学内容,精简了教学环节。
  【课型的探索】
  在明确了随文练笔的教学功能之后,我们研制出了“以练笔引阅读,边读边练;以阅读促练笔,边练边读”的课堂教学范式。一篇课文的教学通常由两到三个随文练笔引导展开。
  1.练笔引读。在教学初始,布置一个服务于整体感知的随文练笔,要求学生带着“随文练笔”这一任务反复阅读,力求自能理解。在这一环节里,使用的随文练笔通常是以“读完课文,试着用一段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完课文,你了解了课文写作对象的哪些信息?尽可能全地找出来,然后用一段话介绍一下这个写作对象”等等。如《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在明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默读课文,找出与主人公相关的信息和同桌交流,并准备用一段话介绍这位老人。“人物介绍”这一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文本,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整理组合,其练笔表达,既是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思维路径的呈现,实现了真正的语文学习。
  2.以练促读。在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一到二个凸显文本特点的随文练笔,练笔的功能在于推动阅读走向深入。当然,阅读也给练笔提供了语境支持。如《青山不老》一课,我们关注到了课文借助环境的今昔对比来烘托人物的写作特点,布置第二个随文练笔来推动整个研读过程:读课文,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头脑中呈现的画面。两个画面,对比鲜明。在形象的催化下,对文中“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青山是不会老的”等等意蕴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理解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悟所得。
  最后,还是通过随文练笔来“深化情意感悟,整合语料运用”:采访就要结束,作者给老人留了一个影。那会是一张怎样的照片?照片的背景如何?照片中老人的外貌、动作、神态又会如何?试着来描摹一下。练笔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整合文本信息、语料来支撑自己的想象,读和练交互推进,最终完成课文信息的整理、情意的体悟和语料的运用。
  这样,课堂中用具有聚合功能的随文练笔作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深度学习,实现了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学生的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则从接受为主转向了自主探究、体验习得;学习行为从以听为主转到了以做为主、以读为主、以思为主,实现了真正的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整个教学呈现出以下实践表征:
  ①内容上:基于教材,又根植于学生经验,将鲜活的言语实践引进课堂,并以此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聚合性。
  ②结构上: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更具简约性。
  ③功效上:实现一个活动板块达成多个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主动发展,更具生长性。此外,整个教学过程,练笔成为人人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实现了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使所有学生均有所学,更具全面性。
  【研究的成果】
  2005年至今,我们组织全市的骨干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套《随文练笔使用手册》,为每篇课文设计了两到三个练笔,每个练笔之后附有使用小贴士,提示阅读方法、思考路径等。2006年开始,这套《使用手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我们还通过多次研讨活动,推出以随文练笔建构阅读课堂的公开课,使这一范式在本区域内得到推广,有效地改变了本区域内的阅读课堂形态:教师成了学生语文实践的策动者,课堂里散点式的读议少了,板块式的教学组织多了;情感渲染少了,言语实践多了,阅读教学更加扎实有效了。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315300)
其他文献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学,发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让人担忧的是,一篇课文学完或者一个单元的课文学完,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识还是模模糊糊的一片。这样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课外短文阅读能力、习作能力都明显缺失。对于课外短文阅读而言,主要表现为很难看懂短文,特别是篇幅较长的短文,对文章内容的来龙去脉梳理不清晰。对于习作而言,表现在学生的立体架构能力不足,写作文常常是边想边写,
【摘 要】要突破“阅读与写作孤立地教学,学生缺少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这一困境,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观照习作教学,巧用文本资源,把握文体特点,从单元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关注教材的写作方法、表达秘妙;还要通过课文实例,让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经验,再把这些经验运用到习作实践中,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文化写,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造成这种现
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立足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日益重要的现实,将语文的听与说教学统整为口语交际教学。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实验稿”)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将“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并列,作为了语文教学的独立板块,并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具体目标。  2001颁布的《全日制
教材是发展儿童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来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二下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令学生爱不释手的科学小品文,学生在课外已经自觉地积累了关于恐龙的许多知识。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发表不完的见解。因此,此课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假想、推理、探究的空间。笔者仔细阅读文本之后,将此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在初步
作业,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形成语文素養的重要途径。然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兴趣不浓,效率不高。当前,提高作业质量已成为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本组文章从价值思考、设计思维、设计策略、表现形式等方面发表观点,供读者学习参考。
【教学过程】  一、猜聊神话故事,明确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一定看过许多神话故事,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名字,好吗?如果你知道名字,马上喊出来。(师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插图)  师:爱读这些故事吗?(生:爱!)为什么爱读?  生:这些故事都很好看!  生:这些故事的想象都很神奇!  师:能从你们读过的故事中举举例子吗?  生:《后羿
最近,我读了台湾作家张大春先生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文章自在》,只读了序文,便爱不释手。  《文章自在》这本书是作者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通篇找不到“文章作法”之类的术语理论,但读完全书者无不产生“文章原来可以这样写”之顿悟。全书第一部分由3篇概论组成,第二部分有33篇专论并附录45篇例文(其中39篇选自作者自己的散文佳作,另6篇为鲁迅、胡适等大家的美文),可谓珠联璧合,前后印证,言传身教式地讲述文
【摘 要】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阅读的基础能力,也是关键能力。关注语言文字的细节,运用涂画、朗读、比较等策略,推敲字句、理清层次、感知含义,能有效提升这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变得准确、全面和深入。学生也借此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升阅读的品质。  【关键词】文本细节;获取信息能力;阅读教学  教材中的文本,无论是字词、标点,还是语段内容、表达方式,都承载着不同的信息。因此,
【摘 要】将选学课文和群文阅读相结合,不仅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实践平台,而且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尝试时,教师应关注议题的确定、文本的选择、呈现的方式、阅读的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选学课文;群文阅读;低年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选学课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就选入了多篇说理文。这类课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是怎么说理的,从而学会说理。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说理。为此,我们丹阳市小学语文名师班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为例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引导学生学习说理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厘清要点,清楚观点  这类课文都有一个中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