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 新动作 新局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既关乎国计,又涉及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继续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时也把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尊重人民对于美好教育和美丽中国的期盼。
  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此,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学者、教育一线工作者都在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在我看来,既然教育要让人民满意,那么,教育美不美,教育好不好,评价的尺度自然在人民。
  如果问一问和今天的教育相匹配的词语是“快乐”还是“沉重”,是“成长”还是“升学”,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是的,正是现行的教育,让无数个家庭、家长和孩子面临沉重的压力:择校压力、升学压力、考试压力、分数压力……并因此焦虑愁苦、忧心如焚。正是这样的教育,让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追名逐利的办学机构,培优班门庭若市,小考、中考、高考辅导班挤破脑袋……正是这样的教育,让学校里满是学生肩膀上轻不下来的书包,教师脸上挥之不去的愁容,校长心里落不下地的石头……显然,这样的教育,只会让无数人指责和诟病,呼吁和请求,不能让人满意。
  一、广州新思维:回归教育的常识
  广州地处华南,濒临南中国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建城历史悠久,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被称为“千年商埠”。广州教育始于西汉末年,三国时期,骑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办学;南宋时期,设有书院;清朝时,设立府学宫,为广州最高学府,而番禺与南海设有县学宫。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自行筹办的各种义学与社学。从清末到近代,广州开风气之先,领风气之盛,力图改革,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现代教育就此发端。1978年以后,广州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作为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致力于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创新实践。而广州现代教育经过数十年经营相继,已经发展到今天基础教育学校1795所、教师近10万人的规模。
  仅有规模是不够的,如果不端正教育的理念,纠正教育的偏颇,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度,人民还是难以获得优质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教育资源,难以满意我们的教育。
  “知识就是力量。”很多学校的宣传栏或文化墙都会贴上培根的这句名言以激励学子学习知识。确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片面重视人的理性生命、片面追求科学价值的现代性使得现代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使得知识教育居于主导,德育、体育和美育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体现真善美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结果是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以致是不是要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整个社会大讨论;以致类似“小悦悦”事件的乱相不断发生;以致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愤激地说:“在今日中国,教育是最落后的领域,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它的所作所为正是教育的反面。”
  事实上,教育应该教书育人,而不是教知识、育分数,教知识以应试,育分数以升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功能是帮助学子成长。教育和学校要培育的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知识量大、应试能力强的人。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当代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也说过类似的话:“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世界是多元的,自然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社会的需求是多元的,人的个性和特征也是多元的,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人才更应该是多元的,应试能力和分数高低并非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所以,好学校不应该只是那些因为聚集了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可以招录和荟萃在知识学习和掌握上表现优秀的生源的学校,好的教育也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其质量更是不可量化评估。
  教育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现在,它是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教育是一项着眼于精神的事业,不能奔着物质收益而去。总之,教育人必须要有情怀、有理想,开心办教育,耐心待花开。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广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仍然首先在教育理念上下足功夫。以屈哨兵局长为首的一批学者型官员执掌广州教育的船舵,为了坚守教育的使命,延续广州的光荣,他们深入思考、广泛研讨,不断定位,不断纠偏,不断调整。
  显然,关于教育的廣州新思维不过就是回归被现代性误导和走偏了的教育常识,但知易行难,要想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突围而出,还需要整个城市做出一系列的新动作。
  二、城市新动作:在教育现场落实教育梦想
  有了好的教育理念,还必须有好的顶层设计和一系列体制机制保障、数量质量支撑。广州市一方面把基础教育发展和城市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广州的教育要为广州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一方面把教育作为广州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社会与谐建设之首,打出了宏微兼顾、巨细结合、系统掘进的“组合拳”。
  总体目标: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宏观布局:从外延来说,5个板块的教育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充分发展、合理布局;从内涵来说,由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和好的教育生态5个抓手、5条路径进行探索,践行“五好教育”。
  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未来的社会公民。
  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具体举措:分三个层次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第一层次是硬件,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第二层次是软件,即教师和其他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一系列培养、培训工程保障优质,再通过制度化的交流轮岗工作实现均衡;第三层次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上的全面发展、突出特长、体现特色。一所好学校不应该只是一所聚集优质生源的学校,而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和能够满足自己发展要求的学校。   教育生态环境打造: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共识,全社会合力推动好教育发展。
  未来展望:持续推进好教育建设,永远在路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个命题“教育:必要的乌托邦”,和我们“教育梦”的提法异曲同工。“乌托邦”也好,“梦想”也好,寄托的都是人类趋向真善美的理想。乌托邦是虚构的,但却是必要的,它是引领人类的灵光,照亮道路的明灯。
  一座城市,一群人,通过一系列新动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教育梦想落实在教育现场。
  三、教育新局面:当故事成为传奇
  什么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广州的回答是铿锵有力但却润物无声的三个字:好教育。
  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题组最新报告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教育现代化排名位居前列,其中教育普及发展指标排名第二,教育条件保障指标排名第二,教育质量要素指标排名第四。
  评价指标不是广州教育的追求,广州好教育要体现在民生和民心上。如今的广州,择校热潮和择校压力已经得到有效遏制,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广大市民已经从中受益;在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市中,广州的特殊教育已经向学前延伸,向职业教育延伸,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效果好,也得到了市民认可。显然,当“好教育”落到实处,“好教育”也就开始深入人心。
  “大信不约,好校长何止十百,大爱无疆,好老师何止百千,大成不反,好学生何止千万,大道不违,好学校就在此间。”这是屈哨兵局长在《广州教育赋》中的话,但绝非诗意的虚言。随着“好教育进行时”现场报告会对于广州好教育的展示、“教育热点面对面”电视节目对广州好教育的讨论、“媒体探营”小组深入“家门口的好学校”进行采访,随着向全社会征集好教育的标准,由全社会评选家门口的好学校,不知不觉间,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好的教育生态这些广州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已经挂在老百姓的嘴边。
  “走进广州好教育”系列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广州教育新局面的呈现。10所好学校、10位好校长、10位好教师,正在书写他们的故事和成长。作为这套丛书的主要参与人,我通过对他们调研、和他们对话以及先睹为快地阅读他们的文稿,得以先期走进广州好教育。我看到华阳小学的一位班主任对一个智障儿童说:“你好可爱,我没有儿子,你做我的儿子好吗?”我为之鼻酸;我看到朝天小学的全人教育、沙湾镇中心小学的和美教育、華阳小学的生本教育、开发区二小的微笑教育、真光中学的自能教育结出的硕果;我读到华侨中学两次复办的故事和华侨文化特色课程呈现给学生的“桥”上的无限风光;我看到五中科雅广博、追求卓越的砥砺前行;我看到培英中学百年培“鹰”的初心不改,广大附中“做最好的自己”的坚韧不拔;我看到广雅中学、执信中学不断攀登新高峰的努力;看到一位位校长、教师用美好群像塑成的丰碑;看到坚持、看到创新……当我们为他们的大爱情怀感动得泪水滂沱时,当我们为他们的教育智慧击节叹赏时,当我们为他们曲径通幽的教育方法探索和教育路径选择拍案叫绝时,我们知道,他们把故事写成了传奇。
  广州教育人是值得称颂的!广州教育故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广州教育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责任编辑:赵彩侠 胡玉敏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思想者的工作。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许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光阴荏苒,寒暑易节。倏忽间,毕业已近20年。这些年,我一直在班主任这个普通而又美好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我体会着为人师的艰辛与劳累,但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喜悦。  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看似一成不变,事实却不尽然。如何让学生在3年的高中生活中过得充实、有意义,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从根本上把握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天性的互动关系,让学校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  我校拓展课程中的“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就是播种诗情、收获诗意的课程。它是语文学科的拓展延伸,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其课程目标是:通过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名篇名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涵养儒雅气质。我们的做法是“新经典,新诵读”,让学生在读、唱、吟、舞中优雅前行。 
编者按:当下,“公民教育”已成为热议话题。为了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一话题,本期《专题策划》,我们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撰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力求从不同角度探析“公民教育”,以飨读者。
一  《道德经》的第一章是全书核心,讲了十几个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总归于一个字:“玄”。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说,“道”有两个最基本的秘密:“无”和“有”,它们“同谓之玄”,这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门。那么,“玄”是什么?  玄,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应该是
编者按  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的社会转型期。如同经济、社会的变革一样,教育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学校是当下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办好一所学校意义重大。好学校是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如何办好一所学校,其实是思考采用什么模式建设学校,它是一种路径选择。学校要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教育目标创造性地设立合理的、优化的学校教育结构、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
发挥教育合力,转变问题学生  “老高,我受不了了,我得跟你说说,否则我会气疯了,邵某他上课……”“高老师,邵某好几天没交我这科作业了,而且……”两年里,这样的告状已成家常便饭,而告状的次数多少完全取决于邵某的心情好坏。他用自己的心情调剂着他的生活方式,也干扰着我们这个研究团队的情绪。每当听到团队成员的告状时,我总是回答说:“别着急,慢慢来,我们总会有办法!可千万别向孩子乱发脾气。”  邵某是谁?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基础教育的努力被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适洽于本土和本校的教育方式,也在探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和谐对接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涌现了众多成果,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刊特别就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教育中心主任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以
如何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如何培养“学科教育家”?2014年4月22日下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与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姬、宁波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王科,宁波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宁波教育学院院长周波以及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学员代表就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工作召开专家咨询会。  会议以“打造人才培养高
分论坛一  从关注学生学习到认识学生学习  关注学生和认识学生有什么区别?认识学生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分论坛中,初一语文组结合“奇思妙想”单元教学活动,阐述了备课组是如何系统设计学习活动,放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让学生思维可视。高一物理组通过运用媒体工具和可操作的评价量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精准”认识每一个学生。初中政治组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数据中认识学生的学习情感,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激
吾师黄济先生仙逝,弟子痛失良师。教育学部中英、家永诸君让撰挽联,遂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春风化雨,垂师者典范,弟子咸尊;仁者不忧,知者不惑,温良敦厚,呈君子气象,士林共仰”。随后请述胜君润色,即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存师者典范,后生如沐春风;仁者不忧,知者不惑,有君子气象,士林咸推大德”。又与中英君商定,则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存师者典范;仁者不忧,知者不惑,续君子遗风”。请92岁高龄的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