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初中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课程.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有自己的一些做法,现做如下浅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培育良好的师生情谊,用爱心和友情唤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平时,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喜人及事.它意思是:因为喜欢这个人,从而也喜欢这个人所从事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只有学生认为你是他们的朋友,你要求做的事情他们才会乐意做,你提出的问题他们才会认真去思考,你布置的作业、练习他们才会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你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2.打造特色的执教风格,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果你的教学语言别具一格,课讲得生动、风趣、有特色,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的课,你的教学也将有好的收获.例如,在解方程时,有的学生往往在移项时忘记改变符号,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理解移项是由等式的性质“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升华来的;二是学生把移项与加法交换律搞混乱了.本人利用自己善于打比方的特点去说明移项与加法交换律的不同:移项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从“=”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个“=”号像一座山,而山两边景色是不同的,把方程的项从山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要翻个跟斗,要换环境,所以要改变符号;而利用加法交换律不需要把某一项从“=”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没有“山”翻,不需要翻跟斗,所以不需要改变符号.这样的比方留给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学生很容易记住.
3.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国防等离不开数学”的有关事例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扦插一些“数学与现代社会密不可分”的例子,如手机、电脑、电视、建筑、卫星、医学、农业、商业等无一不用到数学,就连最简单的买卖也需要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应经常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做买卖中的盈亏问题,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大树、高楼的高,用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做买卖时如何定价能获得最大利润等,使学生时时体会到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数学,以此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二、为学生解惑,扫清学习障碍
1.教师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及时帮助学生温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
数学科的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教师所讲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脱节,学生没能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学生就“听不懂”.例如,进行应用题中的“利润率问题”教学时,本人进行了一次实验.在一班首先与学生联系实际与应用复习“单价”、“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打折”等概念,然后复习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售价-总进价=利润,利润÷进价=利润率,或者(总售价-总进价)÷总进价×100%=利润率.然后出示例题.
【例题】某电冰箱成本价1800元,如果把此冰箱按标价打九折出售,利润率为20%,问此冰箱的标价是多少元?
出示例题后,教师什么都不说,由学生自己动手解答.教师巡堂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解答出来.作为比对,在另一班,我出示例题前没与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发现,该班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思考,更不用说解答了.这说明教师讲课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理解能力,及时帮助学生温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才能真正地为学生“解惑”,扫清学习障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灵活地组织教学,不能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对平方差公式“(a b)(a-b)=a2-b2”和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 b2”,总有一些学生不会运用,特别是对完全平方公式,一些学生以为(a±b)2=a2±b2.原因是学生不明白这两个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升华来的.所以教师进行平方差公式教学时,应当使学生通过计算一些型如“(a+b)(a-b)=?”的多项式乘法的算式,提示学生观察这些乘法算式的形式及结果有什么特点?算式的形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算式的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是算式中被减数的平方与减数的平方的差).这个关键的结论必须由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发现,而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果学生一时间不能发现这个结论,教师应当再给出一些相同形式的算式,让学生再计算、观察、总结,直到学生茅塞顿开为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重视小测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利用每节课最后5分钟,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小测验.小测验分A卷、B卷,题目难易相当,但题目不同,让单号学生做A卷,双号学生做B卷,以防止学生相互抄袭.这样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学生相互竞赛,看谁得分多,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鼓励学生订下自己的奋斗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订下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他们就像既有舵又配置了发动机的船,不用费力摇桨,船也可以自己航行了.而且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后,他们必定会主动学习,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必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培育良好的师生情谊,用爱心和友情唤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平时,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喜人及事.它意思是:因为喜欢这个人,从而也喜欢这个人所从事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只有学生认为你是他们的朋友,你要求做的事情他们才会乐意做,你提出的问题他们才会认真去思考,你布置的作业、练习他们才会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你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2.打造特色的执教风格,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果你的教学语言别具一格,课讲得生动、风趣、有特色,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的课,你的教学也将有好的收获.例如,在解方程时,有的学生往往在移项时忘记改变符号,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理解移项是由等式的性质“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升华来的;二是学生把移项与加法交换律搞混乱了.本人利用自己善于打比方的特点去说明移项与加法交换律的不同:移项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从“=”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个“=”号像一座山,而山两边景色是不同的,把方程的项从山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要翻个跟斗,要换环境,所以要改变符号;而利用加法交换律不需要把某一项从“=”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没有“山”翻,不需要翻跟斗,所以不需要改变符号.这样的比方留给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学生很容易记住.
3.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国防等离不开数学”的有关事例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扦插一些“数学与现代社会密不可分”的例子,如手机、电脑、电视、建筑、卫星、医学、农业、商业等无一不用到数学,就连最简单的买卖也需要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应经常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做买卖中的盈亏问题,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大树、高楼的高,用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做买卖时如何定价能获得最大利润等,使学生时时体会到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数学,以此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二、为学生解惑,扫清学习障碍
1.教师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及时帮助学生温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
数学科的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教师所讲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脱节,学生没能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学生就“听不懂”.例如,进行应用题中的“利润率问题”教学时,本人进行了一次实验.在一班首先与学生联系实际与应用复习“单价”、“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打折”等概念,然后复习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售价-总进价=利润,利润÷进价=利润率,或者(总售价-总进价)÷总进价×100%=利润率.然后出示例题.
【例题】某电冰箱成本价1800元,如果把此冰箱按标价打九折出售,利润率为20%,问此冰箱的标价是多少元?
出示例题后,教师什么都不说,由学生自己动手解答.教师巡堂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解答出来.作为比对,在另一班,我出示例题前没与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发现,该班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思考,更不用说解答了.这说明教师讲课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理解能力,及时帮助学生温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才能真正地为学生“解惑”,扫清学习障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灵活地组织教学,不能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对平方差公式“(a b)(a-b)=a2-b2”和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 b2”,总有一些学生不会运用,特别是对完全平方公式,一些学生以为(a±b)2=a2±b2.原因是学生不明白这两个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升华来的.所以教师进行平方差公式教学时,应当使学生通过计算一些型如“(a+b)(a-b)=?”的多项式乘法的算式,提示学生观察这些乘法算式的形式及结果有什么特点?算式的形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算式的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是算式中被减数的平方与减数的平方的差).这个关键的结论必须由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发现,而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果学生一时间不能发现这个结论,教师应当再给出一些相同形式的算式,让学生再计算、观察、总结,直到学生茅塞顿开为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重视小测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利用每节课最后5分钟,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小测验.小测验分A卷、B卷,题目难易相当,但题目不同,让单号学生做A卷,双号学生做B卷,以防止学生相互抄袭.这样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学生相互竞赛,看谁得分多,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鼓励学生订下自己的奋斗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订下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他们就像既有舵又配置了发动机的船,不用费力摇桨,船也可以自己航行了.而且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后,他们必定会主动学习,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必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