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教学,处理好师生关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2009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近的教师,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教导,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呢?在我看来,关键是处理好师生关系。
  
  一、为人师表,魅力感染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我们的对象是成长中可塑性极大的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甚至其一生。为此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自己就绝不能迟到或早退;要求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自己的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我们就必须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如果只一味要求学生,而教师自己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威望、信赖何存?自己的道和业又传给谁,授给谁呢?
  
  二、和谐互动,堂堂畅通
  
  我们说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那高效的课堂我们也可以断言是师生互动、合力打造的课堂,整个过程包括师生共同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活动的过程。故我们的课堂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很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消除胆怯、紧张和压抑,才能自由、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高效的课堂自然形成。
  
  三、面向全体,放飞师爱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
  做教师的大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往往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赶课程进度,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提问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举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大多成为教师遗忘的对象,甚至有时因他们精力不够集中,或思想上稍有懈怠,而冲动地说一些讽刺、挖苦的话,大伤其自尊心。几经如此,哪个学生还会感到心理安全,还会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呢?因此,教师在兼顾教学进度的同时,更要关注后进生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情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失时机地肯定他们独特、大胆的创新思维,从而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逐步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并恰当利用好学生的某方面优势或特长。如哪个学生具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可让其担当英语兴趣小组长;哪个学生具有不错的音乐素质,可让其领唱英语小插曲;而哪个学生具有小演员的天赋,可让其做示范对话、模拟角色表演等。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平等对待,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是平等的、公正的、无私的。长此以往,他们在师爱的阳光下定会尽显风采,茁壮成长。
  
  四、注重沟通,排忧去烦
  
  成功的教育、高效的课堂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教学中如果缺乏沟通,或沟通不畅,则学生的“心事”教师不明白,教师的“好心”学生不领情,其结果就是双方相互抱怨,感情渐渐疏远,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更勿谈高效的英语课堂。
  我们所教的对象是有头脑、能主动思维、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浪涛汹涌的海洋,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同学们的拥护,喜欢表现自己,出人头地。所以这不仅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反应,而且要付诸行动,与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设身处地地去关爱他们。
  有不少学生因为从小学起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因为各种原因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升入初中后,自然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上课精力不集中,平时懒懒散散,再加上英语这门学科是外国语言,词汇量大、信息面广,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中也派不上用场,显现不出其重要性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上课违反纪律自然成为其“家常便饭”,课堂也因这些无知的孩子而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必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困惑,帮助他们抹去心灵天空中漂浮的阴云。全新的他们在课堂上自然会表现出积极、奔放、创新,高效的课堂定能实现。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
其他文献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实践证明,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多媒体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编制了计
单项选择    ( )1.—Look at_______girl under the big tree.Is she Mrs Black’s daughter?  —Yes,she is.  A.a B.an C.the D./  ( )2.—Conld I use your markers,please?  —Of course,you________.They are inmy ba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达到让学  生终生受益的目的。日常教学中,“读、写”能力一直就是语文教师紧抓的重点,“说”的能  力也渐被关注和重视,但一般很少对学生“听”的能力作系统训练。其实,“听、说、读、  写”,“听”排在首位,足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单从语文学科来讲,会“听”,就能“听”出一堂课的纲目重点和课堂内容的层次感,就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消化教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的学生,面临的一切都是新的:学校、老师、同学、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等;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努力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积极探寻着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一无疑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期,是形成基本学习技能的敏感期。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具备更进一步的创新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
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社戏》这篇文章时,我以课文的最后一段为“钥匙”,通过有效提问,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在文末说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教育事业的鼻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门徒三千,他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不同特长的人才。“因材施教”古训传承至今,仍具现代教育特色。我执教语文十载有余,把先贤的“因材施教”渗透进教学过程,不仅增添了教学魅力,而且让我尽享教学成功的乐趣。然而,新学期第一堂课上的一个“插曲”,或者说是一次课堂失误,使我对“因
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其中,读包括阅读和朗读。朗读能够促进初中学生语感的建立和提高。朗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反复品味作品内涵、理解词语的内在意义和感情色彩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由此可见,重视朗读训练,不是浪费学生时间的行为,而是回归教学本位的
小宇是一名校园小记者,此次负责采访青少年绘画大赛的四名得奖者平平、冉冉、洋洋和兵兵。小宇并不认识四人,只知道平平和冉冉是兄弟,洋洋和兵兵是兄弟。首先,小宇要搞清楚他们四人分别擅长作什么画,才能顺利进行采访。  关于自己所擅长的画作,四个人进行了如下描述——  ①正在画国画的少年说:“画油画的少年是洋洋。”  ②坐在油画面前的少年说:“画水彩画的少年是兵兵。”  ③画水彩画的少年说:“画水粉画的少年
一、要点聚焦    [重点、难点、考点]  近年来,在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常见考查重点难点如下:  ①明确说明对象;②把握说明特征;③明确事理的因果关系;④辨析说明顺序;⑤辨析说明方法,明确方法作用;⑥品析说明语言;⑦联系文本生活,运用科学原理,领会科学精神。    [误区警示]  在中考说明文阅读解题中,考生由于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理解不够深入、答题不够规范等因素,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课前做编剧,课内做导演兼剧务。怎样把45分钟的戏演得精彩有效,这是让每一位老师都煞费苦心的。  合作探究是颇为有效的课堂形式,但如何找到一个“点”,一个能达到引发有效讨论的激活点,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分析《祝福》这一课时,无意间发现教材第23页中,范曾大师的一幅插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我决定用这个“点”来打开这一课时的合作探究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