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感化,用心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hbrth565657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政策,如果想完善小学生德育教育政策,我们需要采用德治的教育理念。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要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一切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做起,充分利用一切校园资源,特色教学,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这里将浅析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根据具体实例进行有针对性地细致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72-02
  引言
  小学生的教育十分重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此密切相关,这也联系到了他们的公德心培养。我们的工作既可以用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父母引导来完成,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形式来进行,例如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现如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传统的教育途径已经落伍,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进取,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必须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予以足够的经济和时间的投入,现如今社会也是一个互联网社会,我们要紧跟社会的步伐,创建一个新的教育体系。
  一、培养感恩的心
  对于我们培养孩子们感恩的心,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父母感恩。这是我们对孩子们德育教育最基本的教育。父母为大,这是一句老生常谈,可是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要说是孩子们,对于一些成年人来说也是有所欠缺的,工作如何具体进行,我们可以通过让他们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进行感恩活动来完成。[1]也可以举办感恩班会,邀请孩子们的进行参与,在现场引导孩子们对父母进行感恩表达。二是对老师的感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要让孩子们懂得老师的不易,老师的默默付出,不要让他们认为老师只是给他们机械的灌输知识的魔鬼,让他们从心底里尊敬老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比如给孩子们作业的答案,让他们轮流进行批改,这样他们就可以感受到老师有多么辛劳,这样他们就会理解老师是多么的伟大,在教师节我们可以举办感恩活动,让孩子们每个人对老师说一句暖心的话,给老师做一个手工的小礼物等。三是对社会的感恩。不断开展社会主义爱国情怀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让孩子们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正能量;我们还可以展开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社会实践来报答社会,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分力量,这样也无形中的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对大自然的感恩。[2]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绿色的自然环境,那么我们的健康就无法得到保证,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给孩子们灌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能基本理念。
  二、通过故事来教育
  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我们要尽量做到生动活力,其中,通过故事来教育也是一个很高效的教育途径。因为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这样的话会给孩子们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比如,教师利用班会时间,讲一些平时准备好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要蕴涵德育教育的理念。在讲故事的同时老师们要多多表达这种思想,多向孩子们分享故事中的正能量,并且让孩子们自由的对故事里的情节进行评价,让孩子们融入课堂。故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利用故事传达思想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老师们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功底和逻辑思维,因为不光是要讲故事,更重要的是间接地表达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提高教师基本素养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实施,落實度多少,都与老师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老师的基本素质在这里格外重要。国家要重视对老师的培养,加强对师范类学校的投资力度,思想上给老师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设备上给老师们提供一套先进的与当今社会接轨的教学仪器,同时学校也要加强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多多开展一些评优活动,调整好基础工资和奖金的比例,对于工作热情积极的老师予以丰厚的表彰。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考察,可以通过现场听课形式或者卷面答题形式进行。小学生的模仿意识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要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对于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很多落实途径。在工作进行时,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学生是主体,因材施教,教育的同时可以利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引导来完成更加全面的德育教育,通过探索新的策略来建立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意识,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久州.怎样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课外阅读:中下.2012(3):11-15
  [2]唐惠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提效方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其他文献
【摘要】技工院校是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技工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质量。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处于即将成年的年龄段,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实际影响力,有助于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可程度,为设计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技工院校 影响力 传播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
期刊
【摘要】郭家海在《依傍“例文”,实现读写有效升级》[1]一文中指出,精选例文要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给出了三点理由:例文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适当高于学生现有的心智发育水平。这一观点解决了选择例文时的困惑:为什么我们认为可以模仿的好文章,学生却模仿不来?郭老师默认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对例文合理理解、定位。本文就以《老王》为例,谈谈如何对例文进行合理定位。  【关键词】《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文化精神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传统文化逐渐回到大众的视野。初中教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初级阶段,开始逐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语文是一门与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也不断加强。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浓厚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留下来。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精神文化的浓缩。文
期刊
学生的创新,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的说只要学生在學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对于学生本人而言是新颖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就能将其归属到学生创新范畴中。对于刚刚参与到学校学习活动中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
期刊
【摘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不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示,亦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中,笔者就将以“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四个角度对其具体的操作方式展开探究,望能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语感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人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隐喻化把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隐喻研究的范围已不再停留在修辞效果上,而更注重其认知意义,也就是情感隐喻方面。本论文以人类基本情感之一的“悲伤”的隐喻表达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韩两种日常语言中的有关“悲伤”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和论述,探究汉韩两种语言表象下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语 韩语 情感 隐喻 对比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目前,信息技术也在以各种新姿态走进我国教育,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其影响作用。所以本文笔者将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走入课堂教学的发展背景下,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摆脱教学困境,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 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摘要】如今,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德育教育。可以说,德育教育已经和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了融合,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思想和精神的熏陶。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属于关键的一项,这不仅对学生个人思想品质的提高产生着重要影响,也实现了对我国民主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 德育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依托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已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也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技能竞赛推动课程改革涉及的六方面展开调研,认为职业院校技能型师资匮乏、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存在脱节、技能竞赛倾向精英教育,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职业院校 技能竞赛 课程改革 调研 对策  【基金项目】鄂尔多斯市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2;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62-02  说课的内容是《那一年,面包飘香》,将从析教材、说学情、释构想、述过程以及谈反思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析教材  《那一年,面包飘香》选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职场起点”。本篇课文主人公的经历和中专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职业会有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