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学校不仅仅承担着传授学科知识的责任,更担负着教育学生正确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任。德育教育是教育之本,是决定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基础。新课改明确提出,要重视并落实好对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导致眼下一些教师对于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摸不着头脑。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阶段落实好德育教育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阶段;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如果说关于学科知识的教学教给了学生如何做事,那么德育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德育教育包括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对于学生整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而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经历和认识变得丰富起来的阶段,其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都处于加速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学生往后人生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德育教学,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或者构建相关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戏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发起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愿意听教师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很多教师仅仅把教育当做一份工作看待,不重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维持,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矛盾,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心理,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学生的心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
比如,針对某些学生上课故意捣乱的现象,教师不能不问缘由就直接惩罚,而是应该找机会与这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些学生故意表现得惹人烦只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在平时对他们多加关心,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让教师成为可以信赖的朋友;而有些学生则是受到一些娱乐作品的影响,将这种行为当做是一件很酷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通过与学生平等谈话的方式慢慢纠正他们的思想,而不是强制性要其改正,以免激起学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
二、结合校园文化,构建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影响的年纪,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于初中德育工作的展开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校园就是他们待得时间最长也是影响最大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教学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促使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向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学校的长廊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范道德人物的图像悬挂在两边,然后在图像下方介绍他们的事迹,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教师也可准备一些标语张贴在合适的位置,比如在垃圾桶旁边张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样的标语,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每天的学校广播中播放本校那些好人好事,对于那些拾金不昧或者帮助他人的同学进行表扬,也对其他同学进行激励,让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三、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德育效果
除了德育环境的营造之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俗话说得好:“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学生在平日里听了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话,却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感悟,远不如真正的亲身实践一次印象深刻。教师应该组织一些德育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认识到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在亲身经历中得到升华。
比如,在清明节时,教师可以趁机组织学生们去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烈士们英雄事迹的了解感悟烈士们的伟大之处,受到精神上的洗礼;也将平日里的爱国教育落到了实处,对于爱国这两个字有了实感,提升了自己的精神高度。而在劳动节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学校进行打扫,既在打扫中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也对平日里清洁人员的辛苦有了认识,提升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初中阶段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做朋友;其次要将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最后还要开展德育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感悟,促进道德观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雪.习礼 养心 明智 立身——浅谈初中德育教育的方向[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9.
[2]连伟繁.浅析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23+127.
关键词:初中阶段;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如果说关于学科知识的教学教给了学生如何做事,那么德育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德育教育包括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对于学生整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而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经历和认识变得丰富起来的阶段,其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都处于加速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学生往后人生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德育教学,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或者构建相关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戏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发起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愿意听教师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很多教师仅仅把教育当做一份工作看待,不重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维持,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矛盾,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心理,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学生的心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
比如,針对某些学生上课故意捣乱的现象,教师不能不问缘由就直接惩罚,而是应该找机会与这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些学生故意表现得惹人烦只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在平时对他们多加关心,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让教师成为可以信赖的朋友;而有些学生则是受到一些娱乐作品的影响,将这种行为当做是一件很酷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通过与学生平等谈话的方式慢慢纠正他们的思想,而不是强制性要其改正,以免激起学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
二、结合校园文化,构建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影响的年纪,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于初中德育工作的展开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校园就是他们待得时间最长也是影响最大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教学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促使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向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学校的长廊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范道德人物的图像悬挂在两边,然后在图像下方介绍他们的事迹,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教师也可准备一些标语张贴在合适的位置,比如在垃圾桶旁边张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样的标语,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每天的学校广播中播放本校那些好人好事,对于那些拾金不昧或者帮助他人的同学进行表扬,也对其他同学进行激励,让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三、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德育效果
除了德育环境的营造之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俗话说得好:“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学生在平日里听了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话,却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感悟,远不如真正的亲身实践一次印象深刻。教师应该组织一些德育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认识到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在亲身经历中得到升华。
比如,在清明节时,教师可以趁机组织学生们去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烈士们英雄事迹的了解感悟烈士们的伟大之处,受到精神上的洗礼;也将平日里的爱国教育落到了实处,对于爱国这两个字有了实感,提升了自己的精神高度。而在劳动节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学校进行打扫,既在打扫中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也对平日里清洁人员的辛苦有了认识,提升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初中阶段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做朋友;其次要将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最后还要开展德育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感悟,促进道德观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雪.习礼 养心 明智 立身——浅谈初中德育教育的方向[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9.
[2]连伟繁.浅析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