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duo4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省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构建高效课堂则需要我们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创建良好教学氛围,构建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导入新课,创造教学契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时限短而任务明作用大,成功导入能创造一个非常时刻,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当然成功的导入在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选准切入点,让学生为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而新课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讲活泼幽默的故事;可以看冷嘲热讽的漫画;可以读简洁精辟的名言警句;可以观精彩感人的视频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以下所用教材均为人教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上课伊始,用视频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优美欢快的乐曲,各民族人民和谐的歌唱,少数民族飞速的发展,不由得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繁荣成就,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并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将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将现实生活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事实证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教学越有效。
  如在学习《自我保护》一课时我出示了经常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材料:你在学校门口被校外学生敲诈了,你会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讨论的情况,并适时结合教材内容,添加设问,加以引导,以此展开教学活动。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并明确指出一旦遇到此类事情,首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然后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并拨打110报警。通过这一情景创设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过这一经历的学生纠正过去不正确的做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守法、用法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活动,提升道德品质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在教学《磨砺意志》一课时,我选取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的感人事迹,这既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又是学生的兴奋点。然后播放翟志刚的训练生活片段,让学生认真观看,仔细观察。接着让一部分学生亲自参与,在原地顺时针转十圈,逆时针转十圈,再向前走,这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走法。学生的亲身体验,情景模拟,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翟志刚等航天英雄成功的不容易,没有坚强的意志,将一事无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去培养自己的意志。活动后让学生分组交流比赛感受。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真正地让学生走进课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享受快乐教学。教师与生同乐,与生共舞,与生共进步。
  
  四、巧抓教学灵感,生成课堂激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有动态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教师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是常有的。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如果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更加精彩,教学中只有以情唤情,才能激活课堂,才能情感交融。理想的课堂就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平台。
  如学习七年级《珍爱生命》一课时,突然一只小鸟不知什么原因“光顾”了课堂,它被吓得到处乱飞。课堂立刻沸腾了,有一名调皮的男生马上将这只小鸟抓住。我灵机一动,及时稳住课堂,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怎么处理。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名男生代表说小鸟也是生命,我们要尊重生命。另一女生代表说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如果随意践踏生命,就是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我抓住这一契机向学生讲解在澳网上一只小鸟被网球击中致死,而选手马上停止比赛双膝跪地,为其祈祷的故事,并及时讲解本课的知识点。学生被感动了,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还受到一次生命的教育。小鸟被放飞了,这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总之,高效课堂的建构是依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策划者、参与者、服务者、开发者,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去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运用所学知识,抓住教学契机,捕捉教学灵感,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打造生本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变成生动的、有情趣的、高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会遇到那么几个不尽如人意的比较难教的学生,他们由于种种心理、生理的障碍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或有不少不良行为,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对于“问题学生”最简单的肯定、赞扬和赏识之言往往能激发起他们自我教育和奋发向上的动力,能增强其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能促其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009年秋季,我担任七(10)班的班主任,在这个班中有个K学生,在老师和
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教学将课程和教学分离成两个领域,“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关注的事,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这样课程就成了专制的一方,而“教学”则成为被控制的一方,教学的过程就成为忠实而有效地执行课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在这种背景下,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在教学中不可能真正得到发挥。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
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个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    面对众多版本的教材,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以大量的知识作为后盾,重新整合教材,总结规律与技巧,让课本真正成为知识的载体,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者。我们更应在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去挖掘有价值的因素,结合学生的实
上网、抽烟、谈恋爱是中学生的三大顽疾。上网更是触目惊心,它严重地摧残了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华社电发布的200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中学生上网现象普遍,比例高达85.3%,每天都上网的占总人数的13.0%。据新华社电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3.76亿,位居世界第一,青少年约占网民总量的三分之一。又据《中国青少年网络数据报告
笔者在教学岳麓书社2008年第3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以下简称“第13课”)时,对几处内容有些困惑,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第一处,第13课第59页:“到1911年,全国铁路虽然总长9292千米,但其中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5574千米。”而相对应的内容在岳麓书社必修Ⅱ2006年第2版第67页则表述为:“到1911年,虽然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但其中90%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说课,而
时下教育界最为火热的事情莫过于课改了,“理念”、“课标”成了人们谈论时挂在嘴边的高频词,可见课改工作已深得人心。然而,作为在中学工作的一线音乐教师,当我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革新运动中去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音乐课改似乎又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以审美为核心,忽视了“双基”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于是,不少人认为“以音乐审美为核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从身边的例子中学习到对我们有用的地理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用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体会地理学的价值。    一、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对人们的衣
低容量、低密度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率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低效率的困境,增大容量,提高密度应是可行的办法。愚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增大容量    课堂容量就是指一节课所安排的知识量与能力训练量。在安排本课内容时,在不违背教纲总体要求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一般来说,输出的信息量越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增大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加速了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教学不仅仅是把别人的解释、观点和理论呈现给学生,而且应该充分使用新情境材料,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提高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建构主干知识    教师要把历史课上“活”,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创设。选好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从中建构自己的历史认识。以我市第一次高中新课程“激活课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