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主流是好的,但不能否认大学生中间还有不少失范、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形象,甚至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论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规范大学生行为方面的作用及路径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为高校管理、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供有力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失范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15-02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负面效应正在大学校园里逐步体现,某些消极的、腐朽的现象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给正面思想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失范行为虽然是以个别现象的形式存在,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分析和把握。笔者通过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观察及交流,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整体状况及常见的失范行为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整体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协调。大学生道德行为滞后于积极向上的道德认识,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其次,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观念,再加上各种传统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外来的各种道德观多元并立的影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的困惑,也出现了道德评价是非混乱问题。第三,道德信念缺失。全球化浪潮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迷茫,甚至对人生信仰、道德观产生怀疑或者歪曲,从而在人生态度上变得消极。
以上道德观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校园中,形成了大学生日常行为中一些失范的表现:最首要的问题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在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而且表现形式多样:考试中屡见不鲜的作弊行为、助学贷款的失信行为、恶意拖欠学费、履历造假等等。其次是文明缺失,不尊老爱幼、损坏公物、不注重个人仪表、言语粗俗、公共场所恋爱行为失当等。三是社会责任感缺失。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强化倾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例如,有部分学生对爱情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道德和责任意识,做出一些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都产生或多或少的恶性影响。又如,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中虚拟这一特性,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中伤他人,将社会责任抛于脑后。还有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等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中这些非道德现象及失范行为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西方经济发展成果、政治体制、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就会给我国带来冲击,资本主义国家就会凭借其经济发展优势,利用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使我国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文化选择、价值取向上发生变化。二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产生误导。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有大量“网络垃圾”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不仅耗费大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误导具有形象、庞杂、诱惑力强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三是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有些家长往往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理解成为智育,从而形成了重视孩子“成材”,轻视孩子“成人”的观念,使孩子的目光紧紧盯在考试成绩上,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的淡化,出现了家庭道德责任培养的真空现象,导致孩子人格的缺失。四是学校教育的片面化,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促使高等教育出现种种短视现象。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注重专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的实际作用不甚理想,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使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说教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能够起到指导、解惑和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作用,甚至使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和作用也产生了疑问,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应有的地位。
为什么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不高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学内容庞杂而又略有重复。首先,思政课教学内容多,范围广、体系庞大,而相对来说,思政课课时却是非常的少,这就给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很大障碍。其次,教学内容有些重复。就纵向而言,部分教学内容中学的政治课已有涉及,与高校的思政课相比,其内容尽管有深浅之分,但还是有一定的重叠。使得大学生很难产生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横向来看,四门思政理论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重复。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中表现尤为明显。第二,教学方法单一而又略显陈旧。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灌输方式,从头讲到尾,师生互动少,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即便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变传统的“黑板+粉笔”为“屏幕+键盘”,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入思考。第三,考核缺失。实践教学实效考核评估不足,很多实践活动实施完之后,既没有对活动过程的考核,也没有对活动结果的效果评估。一些活动表面上开展的轰轰烈烈,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形式化倾向较为严重,效果不佳。第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好的,能满足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高、教师人格魅力缺乏、教学理念陈旧。另外,在某种意义可以说,思政课教学变成了一种机械的体力劳动,思政课教师科研时间就所剩无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很难吸引一流的人才,造成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难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际要求。 (二)青年大学生群体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对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极容易产生偏颇的观念。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往往用抽象概括和理想化的道德标准去教化学生,忽视了其自身的需要和外部的环境。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要与个人需要、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更有实效性。要使思政课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发生更大的作用,基本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科学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政治化的目标向人性化目标转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学会换位思考、平等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2、由空泛向具体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们最反感的就是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空洞说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不切实际的空泛化,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传授理论和解决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的典型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和青年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起来,要敢于接触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和疑难点,并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使之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去。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之生动化、形象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赋予更多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以丰富的,有层次的,真实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走进大学生的心灵。
4、坚持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课堂讲授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讲授,这也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分层次、分步骤的进行阶梯性讲授,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使学生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协调发展还要求我们要在全球的思想范围内批判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与学生共同探讨利弊,教给学生对是非进行科学批判的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中,我们应该处处体现出科学精神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知识的多元化,注重实践,注重知行统一,注重与社会结合,体现思想政治课时代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规范其日常行为,就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研究思政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更要有全局意识、系统意识,只有全面推进,才能真正适应学生内心的需要,使思政课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梯。
关键词:大学生失范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15-02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负面效应正在大学校园里逐步体现,某些消极的、腐朽的现象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给正面思想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失范行为虽然是以个别现象的形式存在,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分析和把握。笔者通过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观察及交流,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整体状况及常见的失范行为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整体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协调。大学生道德行为滞后于积极向上的道德认识,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其次,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观念,再加上各种传统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外来的各种道德观多元并立的影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的困惑,也出现了道德评价是非混乱问题。第三,道德信念缺失。全球化浪潮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迷茫,甚至对人生信仰、道德观产生怀疑或者歪曲,从而在人生态度上变得消极。
以上道德观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校园中,形成了大学生日常行为中一些失范的表现:最首要的问题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在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而且表现形式多样:考试中屡见不鲜的作弊行为、助学贷款的失信行为、恶意拖欠学费、履历造假等等。其次是文明缺失,不尊老爱幼、损坏公物、不注重个人仪表、言语粗俗、公共场所恋爱行为失当等。三是社会责任感缺失。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强化倾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例如,有部分学生对爱情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道德和责任意识,做出一些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都产生或多或少的恶性影响。又如,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中虚拟这一特性,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中伤他人,将社会责任抛于脑后。还有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等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中这些非道德现象及失范行为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西方经济发展成果、政治体制、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就会给我国带来冲击,资本主义国家就会凭借其经济发展优势,利用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使我国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文化选择、价值取向上发生变化。二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产生误导。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有大量“网络垃圾”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不仅耗费大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误导具有形象、庞杂、诱惑力强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三是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有些家长往往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理解成为智育,从而形成了重视孩子“成材”,轻视孩子“成人”的观念,使孩子的目光紧紧盯在考试成绩上,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的淡化,出现了家庭道德责任培养的真空现象,导致孩子人格的缺失。四是学校教育的片面化,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促使高等教育出现种种短视现象。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注重专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的实际作用不甚理想,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使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说教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能够起到指导、解惑和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作用,甚至使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和作用也产生了疑问,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应有的地位。
为什么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不高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学内容庞杂而又略有重复。首先,思政课教学内容多,范围广、体系庞大,而相对来说,思政课课时却是非常的少,这就给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很大障碍。其次,教学内容有些重复。就纵向而言,部分教学内容中学的政治课已有涉及,与高校的思政课相比,其内容尽管有深浅之分,但还是有一定的重叠。使得大学生很难产生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横向来看,四门思政理论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重复。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中表现尤为明显。第二,教学方法单一而又略显陈旧。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灌输方式,从头讲到尾,师生互动少,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即便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变传统的“黑板+粉笔”为“屏幕+键盘”,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入思考。第三,考核缺失。实践教学实效考核评估不足,很多实践活动实施完之后,既没有对活动过程的考核,也没有对活动结果的效果评估。一些活动表面上开展的轰轰烈烈,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形式化倾向较为严重,效果不佳。第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好的,能满足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高、教师人格魅力缺乏、教学理念陈旧。另外,在某种意义可以说,思政课教学变成了一种机械的体力劳动,思政课教师科研时间就所剩无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很难吸引一流的人才,造成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难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际要求。 (二)青年大学生群体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对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极容易产生偏颇的观念。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往往用抽象概括和理想化的道德标准去教化学生,忽视了其自身的需要和外部的环境。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要与个人需要、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更有实效性。要使思政课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发生更大的作用,基本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科学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政治化的目标向人性化目标转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学会换位思考、平等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2、由空泛向具体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们最反感的就是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空洞说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不切实际的空泛化,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传授理论和解决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的典型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和青年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起来,要敢于接触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和疑难点,并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使之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去。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之生动化、形象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赋予更多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以丰富的,有层次的,真实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走进大学生的心灵。
4、坚持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课堂讲授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讲授,这也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分层次、分步骤的进行阶梯性讲授,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使学生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协调发展还要求我们要在全球的思想范围内批判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与学生共同探讨利弊,教给学生对是非进行科学批判的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中,我们应该处处体现出科学精神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知识的多元化,注重实践,注重知行统一,注重与社会结合,体现思想政治课时代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规范其日常行为,就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研究思政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更要有全局意识、系统意识,只有全面推进,才能真正适应学生内心的需要,使思政课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