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的蓬勃发展并不是空穴来风或昙花一现的现象,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是社会经济和物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的出现和发展是满足了社会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群众文化;广场舞蹈;自发式;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58-02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看法,人类有5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及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5种需求,以生理需求为基础,由低到高依次逐级递升,组成以金字塔式的结构。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因而,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人们已经不再每天为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烦恼了,也就是说他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级的精神追求。城市广场舞蹈正是这样一种现实存在满足了人們的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诉求。自发地参与到城市广场舞蹈行列中的人民群众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自由的舞动身体,踏着轻快的舞步时,不但达到了健身的效果,同时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娱乐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进入到了艺术表现的境界,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得到调适和发展。”
一、身心健康诉求
舞蹈有增强体质,健身怯病的功能,远在我国古代的先民们就早有定论的。《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曾记载道:“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人们从那时起就懂得舞蹈能够舒展人体的筋骨,排除人体的“制伏”和“郁阏”的潮湿阴沉之气,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使人们的身体达到健康的效果。法国著名思想家与哲学家伏尔泰早在18世纪就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确,人体就像一台神奇的机器,运动能够提高这台机器的各项运转机能,能够调节人的心神,加强人体脏腑组织的协调能力,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活络人体气血通脉。因此,适当的运动对人体大有益处。而舞蹈语汇就是一系列的人体运动的组合,“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都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转动轴,肌肉的收缩为动力而完成的。每个舞姿是人体一系列关节连续不断的运动的结果。”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有节律具有审美效果的运动形式,比我们通常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价值功能。大多数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参与者通过舞蹈都达到健身的功效,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效果更加明显。一记者在昆明市翠湖公园调查过程中曾经采访过一位55岁的城市广场舞蹈参与者张阿姨,她在退休前曾是一名会计,由于常年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疼痛,并常常伴有头痛、恶心等并发症,使她身心遭受到极大的痛苦,她也住过院、吃过药,但都只能缓解,无法达到根治。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就跟着朋友参加跳广场舞蹈,当天晚上她就觉得头痛、恶心的感觉减轻了。从此,她坚持参加跳广场舞蹈,没想到5年下来,颈椎病彻底好了,再也不用药物治疗了。如今告别病痛烦恼的她俨然是身材俊美、气质优雅,真是越活越年轻了。一位企业退休职工郑大爷也跟笔者说:“退休以后一直在家无所事事,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并且常常出现失眠的现象。经过老伴的劝说,开始去翠湖公园参加广场舞蹈的学习,不光精神好起来,睡眠也得到极大改善。现在每天傍晚都和老伴还有其他老年朋友一起参加跳广场舞蹈,这已成为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了。”广场舞蹈往往是借助于舞蹈动作的韵律和队形的变化,或轻或重活张弛或柔美或跳跃,对人的大脑、小脑、腰胯部及膝关节的灵活性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而且对手臂的肌肉,胸部、背部的伸展以及生活中不经常运动的身体部位如后肩胛骨能起到健身效果。尤其是广场舞蹈一般都是简单易学、舒展大方、运动量适中,参与者在欢快的音乐中可以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情绪。所以,以舞健身、以舞健美、以舞怡情正是很多城市人参加广场舞蹈的最初目的。
现代舞和人体动律学创立者拉班曾经指出:“我们全部感觉是人们独一无二的触觉(第六感官)引起的结果”,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体的感官运动所提供的感觉经验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源泉。舞蹈艺术就是一种这样的人体律动,它不仅使人们在聚集一起的舞蹈过程中相互增进人际交流,增加人对社会的融入性和介入性,使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一起舞蹈时,彼此相悦而舞,彼此通过视觉、触觉和动觉得到一种畅通的情感交流,在产生一种生理快感的同时,在艺术美感的获得基础上融进了美妙的律动。
社会心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在我们的城市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习惯往往决定了其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动作。因为,舞蹈不仅是促进人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同时还能促使人强身健体,所以,在当代这个社会环境下,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的出现和兴起的内在主要动因就是当代城市民众的身体和心理诉求,它不仅仅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外化形式和表现,也是人体自身健康的需要。
二、社会因素影响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不可分割开来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也只能存在于社会的大家庭里。人在社会这个领域里,进入到社会层层关系网络之中,他的思想意志、行为举止就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同时要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模式去生活。因此,社会因素不仅是表达意识和意志的基础,而且社会本身是作为能动的原则,参与到历史的过程。就是在这样一种人和社会互动、能动关系当中,各种文化从此孕育而生。群众自发式广场舞蹈是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催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城市人对社会的一种能动的反应机制的综合体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演进。
正当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银发一族”个体数量日益增多,这个社会因素将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中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如图表《历次普查年龄金字塔》中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说明,老年人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一直倡导“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老年人安排好“第二人生”,使他们生活愉快、延年益寿。以舞健身正是老年人出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需要,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自发式城市广场舞蹈活动主力军,这也是当前老龄化日趋严重这种社会因素直接作用的结果。
当前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正在急剧的向乡村扩张,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把亿万农业人口从乡村变成城市人的历史时期,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加上,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和交通工具的日益便利,人们的出入已经越来越自由,所以人口的流动也在越来越大,很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来自不同地域的外来人口。这就促生了大量的城市边际人,“边际人是人的时间和空间、身份与区位的双重性矛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体现。”这种边际人需要得到城市的认可和肯定,需要融入到城市的结构体系中去,当属于的他们的私密区域正在建立或有待建立的情况下,城市的公共区域成为了他们进入城市主流的一个重要通道。城市广场,正是这样一个公共区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对话、沟通的公共空间。这种自发式的聚集行为,是这些“边际人”独立人格的形成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些城市的外来人口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庞大生力军。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出了人和社会的关系。群众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作为一项由城市个体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不必再赘述,只是,在揭示这项文化活动的发生机制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因素起到的作用和施加的影响。诸多的社会因素(其中有静态和动态的)叠加在一起,会催生或推动某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也会带动它随着历史的进程一起前进,而自发式城市广场舞蹈就是许多因素和力量综合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群众文化;广场舞蹈;自发式;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58-02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看法,人类有5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及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5种需求,以生理需求为基础,由低到高依次逐级递升,组成以金字塔式的结构。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因而,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人们已经不再每天为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烦恼了,也就是说他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级的精神追求。城市广场舞蹈正是这样一种现实存在满足了人們的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诉求。自发地参与到城市广场舞蹈行列中的人民群众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自由的舞动身体,踏着轻快的舞步时,不但达到了健身的效果,同时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娱乐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进入到了艺术表现的境界,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得到调适和发展。”
一、身心健康诉求
舞蹈有增强体质,健身怯病的功能,远在我国古代的先民们就早有定论的。《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曾记载道:“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人们从那时起就懂得舞蹈能够舒展人体的筋骨,排除人体的“制伏”和“郁阏”的潮湿阴沉之气,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使人们的身体达到健康的效果。法国著名思想家与哲学家伏尔泰早在18世纪就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确,人体就像一台神奇的机器,运动能够提高这台机器的各项运转机能,能够调节人的心神,加强人体脏腑组织的协调能力,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活络人体气血通脉。因此,适当的运动对人体大有益处。而舞蹈语汇就是一系列的人体运动的组合,“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都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转动轴,肌肉的收缩为动力而完成的。每个舞姿是人体一系列关节连续不断的运动的结果。”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有节律具有审美效果的运动形式,比我们通常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价值功能。大多数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参与者通过舞蹈都达到健身的功效,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效果更加明显。一记者在昆明市翠湖公园调查过程中曾经采访过一位55岁的城市广场舞蹈参与者张阿姨,她在退休前曾是一名会计,由于常年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疼痛,并常常伴有头痛、恶心等并发症,使她身心遭受到极大的痛苦,她也住过院、吃过药,但都只能缓解,无法达到根治。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就跟着朋友参加跳广场舞蹈,当天晚上她就觉得头痛、恶心的感觉减轻了。从此,她坚持参加跳广场舞蹈,没想到5年下来,颈椎病彻底好了,再也不用药物治疗了。如今告别病痛烦恼的她俨然是身材俊美、气质优雅,真是越活越年轻了。一位企业退休职工郑大爷也跟笔者说:“退休以后一直在家无所事事,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并且常常出现失眠的现象。经过老伴的劝说,开始去翠湖公园参加广场舞蹈的学习,不光精神好起来,睡眠也得到极大改善。现在每天傍晚都和老伴还有其他老年朋友一起参加跳广场舞蹈,这已成为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了。”广场舞蹈往往是借助于舞蹈动作的韵律和队形的变化,或轻或重活张弛或柔美或跳跃,对人的大脑、小脑、腰胯部及膝关节的灵活性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而且对手臂的肌肉,胸部、背部的伸展以及生活中不经常运动的身体部位如后肩胛骨能起到健身效果。尤其是广场舞蹈一般都是简单易学、舒展大方、运动量适中,参与者在欢快的音乐中可以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情绪。所以,以舞健身、以舞健美、以舞怡情正是很多城市人参加广场舞蹈的最初目的。
现代舞和人体动律学创立者拉班曾经指出:“我们全部感觉是人们独一无二的触觉(第六感官)引起的结果”,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体的感官运动所提供的感觉经验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源泉。舞蹈艺术就是一种这样的人体律动,它不仅使人们在聚集一起的舞蹈过程中相互增进人际交流,增加人对社会的融入性和介入性,使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一起舞蹈时,彼此相悦而舞,彼此通过视觉、触觉和动觉得到一种畅通的情感交流,在产生一种生理快感的同时,在艺术美感的获得基础上融进了美妙的律动。
社会心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在我们的城市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习惯往往决定了其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动作。因为,舞蹈不仅是促进人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同时还能促使人强身健体,所以,在当代这个社会环境下,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的出现和兴起的内在主要动因就是当代城市民众的身体和心理诉求,它不仅仅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外化形式和表现,也是人体自身健康的需要。
二、社会因素影响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不可分割开来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也只能存在于社会的大家庭里。人在社会这个领域里,进入到社会层层关系网络之中,他的思想意志、行为举止就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同时要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模式去生活。因此,社会因素不仅是表达意识和意志的基础,而且社会本身是作为能动的原则,参与到历史的过程。就是在这样一种人和社会互动、能动关系当中,各种文化从此孕育而生。群众自发式广场舞蹈是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催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城市人对社会的一种能动的反应机制的综合体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演进。
正当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银发一族”个体数量日益增多,这个社会因素将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中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如图表《历次普查年龄金字塔》中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说明,老年人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一直倡导“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老年人安排好“第二人生”,使他们生活愉快、延年益寿。以舞健身正是老年人出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需要,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自发式城市广场舞蹈活动主力军,这也是当前老龄化日趋严重这种社会因素直接作用的结果。
当前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正在急剧的向乡村扩张,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把亿万农业人口从乡村变成城市人的历史时期,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加上,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和交通工具的日益便利,人们的出入已经越来越自由,所以人口的流动也在越来越大,很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来自不同地域的外来人口。这就促生了大量的城市边际人,“边际人是人的时间和空间、身份与区位的双重性矛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体现。”这种边际人需要得到城市的认可和肯定,需要融入到城市的结构体系中去,当属于的他们的私密区域正在建立或有待建立的情况下,城市的公共区域成为了他们进入城市主流的一个重要通道。城市广场,正是这样一个公共区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对话、沟通的公共空间。这种自发式的聚集行为,是这些“边际人”独立人格的形成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些城市的外来人口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庞大生力军。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出了人和社会的关系。群众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作为一项由城市个体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不必再赘述,只是,在揭示这项文化活动的发生机制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因素起到的作用和施加的影响。诸多的社会因素(其中有静态和动态的)叠加在一起,会催生或推动某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也会带动它随着历史的进程一起前进,而自发式城市广场舞蹈就是许多因素和力量综合作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