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然给高校的教学体制和管理模式带来一系列冲击。作者从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就业模式、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剖析学分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行弹性学分制,并对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分制提出对策。
关键词: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55-01
一、高校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学年学分制与知识结构问题。一是现阶段高校教师不一定能开出足够量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二是现在高校开课随意性大,学校很难考虑到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合理化问题。学年学分制与课堂教学问题。以往的高校课堂教学往往只针对一个专业,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授课。在严格的学分制下,往往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授课,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不仅会因不同年级在时间上存在一些矛盾,也会因不同专业学生在考核和综合评价应有差异而对考试提出新的要求。学年学分制与资源配置的问题。由于强调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跨系和跨校选课往往十分必要,但由于我国的高校之间、系科之间经济独立性强,经济实力差别较大。这样,学分之间往往体现的经济价值差异大,涉及对学生的收费和教的课时报酬往往矛盾甚多。学生转校、转系、转专业问题。
二、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弹性学分制
(一)弹性学分制的学分管理模式。弹性学分制,作为同选修制、导师制相适应的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和管理,要在导师制、绩点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奖励、资助和审核等制度并行运用,确保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得到完善。弹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一是留科制取消原留级制,改为留科制,考试未合格的课程允许学生补考。二是补考制学分制教学管理中一般没有补考,只有重修,所以允许必修课考核不及格的学生有多次补考机会。三是重修制同一门课程因补考不及格,可以重修或多次重修,记载最高一次重修成绩,从而获得学分。四是学分互认制学校可以和层次相同、专业相近的院校建立学分互认制。五是免修、免听制
经个人申请,学校教务处批准少数优秀学生免修或免听某些课程,直接参加课程统一考核,取得该课程学分。六是弹性学制学生在提前修满学分后,可以允许其选学第二专业或复习功课以参加本科对口考试。学习困难及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延缓一段时间毕业,学校保留已取得的学分,学生复学修满規定学分后,即可毕业。七是试读、退学制当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取得学分低于规定学分时,学校给随班试读一年的警告。对于学分低于基本学分时,达到退学控制线的学生,则予以退学,可试读一年。
(二)弹性学分制的学制管理模式。传统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规划了一体化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和学习要求等,这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只有改革简单划一的学制系统,实施弹性学制,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弹性学分制的学生转校、转系、转专业制度模式。目前在我国转校、转系、转专业只能是适度的,为此要建立一套专门的制度来加以规范。首先,要建立学生转校、转系、转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其次,成立评估委员会,学生在转校、转系、转专业之前,必须提供详细的报告,然后由评估委员会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评估来决定学生是否真正适合转校、转系或转专业。
(四)弹性学分制的教学课程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教学课程模块化管理,课程的内容可能是跨院系甚至跨学校的,当然它也可以是跨学科的;课程内容一般不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决定,它是教师与学生协商的结果。
三、高校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
(一)建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系统。为保证学生有较大的选课和选教自主权,在学生入学教育时就要对新生进行弹性学分制管理的宣传和教育,结合实例着重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将学生管理制度、标准、要求、处理程序等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
(二)弹性学分制的学制管理。弹性学分制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在规定大体修业年限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和推迟毕业。推行弹性学分制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包括学籍管理、教室等硬设施、排课制度以及考试制度等。其中考试制度的制约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的考试集中在期末的一、两周时间内,那些需要提前毕业的学生因为选修的课程比较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试时间的冲突,影响学习的进程。
(三)建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评估和考核机制。弹性学分制学习评估和考核机制必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可以分为学习评估和考核两部分。弹性学分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主要是以学分绩点和课程学分绩点为依据。学分绩点是指一个学期或某个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量化指标,而课程学分绩点则是指学生在一学期或学年的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量化指标,两者基本上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
(四)弹性学分制的教学内容改革。一是增开专业课,要结合专业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开出一些新颖的课程,专业课的内容必须加快更新。二是降低最低修课学分,引入实践性教学内容和跨专业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三是将科研训练纳入教学内容,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四是校际间互相承认学分,学生到其他学校选修课程,有利于校际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内容。
(五)弹性学分制的师资队伍建设。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要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修改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实行优质优酬;三是采取措施引进素质全面、能开出高质量课程的优秀教师;四是通过加强院、校际之间的协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减轻师资条件不足的压力。
(六)弹性学分制的教学配套设施。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各项教学基本设施的需求量加大,规格多样化,必须增加设备经费和教学经费,用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引进,选课中心、教材供应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及教学信息中心的建立等的投入。
关键词: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55-01
一、高校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学年学分制与知识结构问题。一是现阶段高校教师不一定能开出足够量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二是现在高校开课随意性大,学校很难考虑到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合理化问题。学年学分制与课堂教学问题。以往的高校课堂教学往往只针对一个专业,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授课。在严格的学分制下,往往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授课,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不仅会因不同年级在时间上存在一些矛盾,也会因不同专业学生在考核和综合评价应有差异而对考试提出新的要求。学年学分制与资源配置的问题。由于强调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跨系和跨校选课往往十分必要,但由于我国的高校之间、系科之间经济独立性强,经济实力差别较大。这样,学分之间往往体现的经济价值差异大,涉及对学生的收费和教的课时报酬往往矛盾甚多。学生转校、转系、转专业问题。
二、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弹性学分制
(一)弹性学分制的学分管理模式。弹性学分制,作为同选修制、导师制相适应的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和管理,要在导师制、绩点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奖励、资助和审核等制度并行运用,确保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得到完善。弹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一是留科制取消原留级制,改为留科制,考试未合格的课程允许学生补考。二是补考制学分制教学管理中一般没有补考,只有重修,所以允许必修课考核不及格的学生有多次补考机会。三是重修制同一门课程因补考不及格,可以重修或多次重修,记载最高一次重修成绩,从而获得学分。四是学分互认制学校可以和层次相同、专业相近的院校建立学分互认制。五是免修、免听制
经个人申请,学校教务处批准少数优秀学生免修或免听某些课程,直接参加课程统一考核,取得该课程学分。六是弹性学制学生在提前修满学分后,可以允许其选学第二专业或复习功课以参加本科对口考试。学习困难及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延缓一段时间毕业,学校保留已取得的学分,学生复学修满規定学分后,即可毕业。七是试读、退学制当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取得学分低于规定学分时,学校给随班试读一年的警告。对于学分低于基本学分时,达到退学控制线的学生,则予以退学,可试读一年。
(二)弹性学分制的学制管理模式。传统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规划了一体化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和学习要求等,这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只有改革简单划一的学制系统,实施弹性学制,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弹性学分制的学生转校、转系、转专业制度模式。目前在我国转校、转系、转专业只能是适度的,为此要建立一套专门的制度来加以规范。首先,要建立学生转校、转系、转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其次,成立评估委员会,学生在转校、转系、转专业之前,必须提供详细的报告,然后由评估委员会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评估来决定学生是否真正适合转校、转系或转专业。
(四)弹性学分制的教学课程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教学课程模块化管理,课程的内容可能是跨院系甚至跨学校的,当然它也可以是跨学科的;课程内容一般不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决定,它是教师与学生协商的结果。
三、高校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
(一)建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系统。为保证学生有较大的选课和选教自主权,在学生入学教育时就要对新生进行弹性学分制管理的宣传和教育,结合实例着重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将学生管理制度、标准、要求、处理程序等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
(二)弹性学分制的学制管理。弹性学分制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在规定大体修业年限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和推迟毕业。推行弹性学分制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包括学籍管理、教室等硬设施、排课制度以及考试制度等。其中考试制度的制约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的考试集中在期末的一、两周时间内,那些需要提前毕业的学生因为选修的课程比较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试时间的冲突,影响学习的进程。
(三)建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评估和考核机制。弹性学分制学习评估和考核机制必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可以分为学习评估和考核两部分。弹性学分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主要是以学分绩点和课程学分绩点为依据。学分绩点是指一个学期或某个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量化指标,而课程学分绩点则是指学生在一学期或学年的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量化指标,两者基本上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
(四)弹性学分制的教学内容改革。一是增开专业课,要结合专业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开出一些新颖的课程,专业课的内容必须加快更新。二是降低最低修课学分,引入实践性教学内容和跨专业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三是将科研训练纳入教学内容,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四是校际间互相承认学分,学生到其他学校选修课程,有利于校际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内容。
(五)弹性学分制的师资队伍建设。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要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修改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实行优质优酬;三是采取措施引进素质全面、能开出高质量课程的优秀教师;四是通过加强院、校际之间的协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减轻师资条件不足的压力。
(六)弹性学分制的教学配套设施。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各项教学基本设施的需求量加大,规格多样化,必须增加设备经费和教学经费,用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引进,选课中心、教材供应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及教学信息中心的建立等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