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离不开对科学探究的实践感受、领悟和理解。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得到提高,体验科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培养。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潜能、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q、动脑自主探究研究问题,并能有效地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探究过程的艰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快感。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中适时地利用日常生活用具设计并完成一些小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在超、失重现象中,可让学生想办法不拿开重锤而把重锤下的纸带完好地取出来的方法并动手去做以及演示瓶底或瓶壁穿孔的装满水的瓶子自由下落时水不流出,究其原因;学习向心加速度时用手持单摆去感受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等等。有些小实验几乎不用仪器,用我们身体也可完成。例如,用一手指肚发力按另一手指肚,形变总是双方程度相同的;改变脚的站立和手臂的位置,可体会重心和稳度的关系;摩擦生热用手就能完成;眯起眼睛看灯管就能观察到光的衍射等等。这种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是很广泛的,而且可以带给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亲身体验。这类物理小实验可随堂进行,且学生都能独立去做。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这类小实验。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有利于双边活动的展开,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个简单的实验,使刻度尺的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另一手拨动伸出端,此时刻度尺有声音的产生,尺子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尺子振动时,能发出声音,尺子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又如讲“温度计”时,让学生自制温度计,取口服液或青霉素空瓶一只、细塑料吸管一根,在小瓶中灌满煤油,将细塑料吸管穿在小瓶的橡皮塞中,将吸管的一端置于酒精灯上快速烧灼至该端封闭,并迅速盖紧小瓶(注意瓶口密封),将小瓶分别置于热水、冷水中,吸管内液体就会发生变化。通过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这样增加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從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在讲“折射现象”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折射断筷”实验,实验选取底较深开口较大的碗,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让学生从侧面斜视水面。通过此实验,使学生明白: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除了有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或玻璃中,进入这些物质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也就是光的传播在界面处发生弯折。又如:在讲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取一支铅笔,将它的一端削尖,用两手的拇指分别顶住铅笔的两端轻轻挤压(压力相等),感觉到与笔尖接触的拇指疼痛要比尾端接触的厉害,再用力挤压,可感觉同一接触端(受力面积相同)的拇指痛感加重。这样学生亲自体验,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学的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学习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同时又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走近科学,经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习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尊重事实、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相互理解和尊重,学会负责任,养成进行科学研究应有的思维习惯。例如:讲“升华和凝华”时,首先创设探究情景,通过“人造雪景,,引入新课,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再将一枯树枝放入,这时便可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凝华成雪花状,让学生自己制作并观看,既真实可信,又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然后学生分组做碘的升华和凝华,使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分析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如:冬天,北方窗户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灯泡内壁发黑等,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说出道理。通过实验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物理学现象,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后让学生阅读水的故事,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保和节水意识,并提出问题:1.水为何珍贵? 2.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3.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总之,探究性学习从创设情景开始,把知识转化为问题,从探索研究到发现问题,最后到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进行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向前发展的。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从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入手,设计一个与旧知识截然相反的实验,使学生反复对比思考,发现旧知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在探索中更新自己的知识。
例如,测灯泡电阻实验时,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和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后,几次实验灯泡的电阻值不同,学生们找出除实验时有误差外,提出灯泡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总之,探究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中适时地利用日常生活用具设计并完成一些小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在超、失重现象中,可让学生想办法不拿开重锤而把重锤下的纸带完好地取出来的方法并动手去做以及演示瓶底或瓶壁穿孔的装满水的瓶子自由下落时水不流出,究其原因;学习向心加速度时用手持单摆去感受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等等。有些小实验几乎不用仪器,用我们身体也可完成。例如,用一手指肚发力按另一手指肚,形变总是双方程度相同的;改变脚的站立和手臂的位置,可体会重心和稳度的关系;摩擦生热用手就能完成;眯起眼睛看灯管就能观察到光的衍射等等。这种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是很广泛的,而且可以带给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亲身体验。这类物理小实验可随堂进行,且学生都能独立去做。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这类小实验。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有利于双边活动的展开,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个简单的实验,使刻度尺的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另一手拨动伸出端,此时刻度尺有声音的产生,尺子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尺子振动时,能发出声音,尺子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又如讲“温度计”时,让学生自制温度计,取口服液或青霉素空瓶一只、细塑料吸管一根,在小瓶中灌满煤油,将细塑料吸管穿在小瓶的橡皮塞中,将吸管的一端置于酒精灯上快速烧灼至该端封闭,并迅速盖紧小瓶(注意瓶口密封),将小瓶分别置于热水、冷水中,吸管内液体就会发生变化。通过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这样增加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從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在讲“折射现象”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折射断筷”实验,实验选取底较深开口较大的碗,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让学生从侧面斜视水面。通过此实验,使学生明白: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除了有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或玻璃中,进入这些物质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也就是光的传播在界面处发生弯折。又如:在讲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取一支铅笔,将它的一端削尖,用两手的拇指分别顶住铅笔的两端轻轻挤压(压力相等),感觉到与笔尖接触的拇指疼痛要比尾端接触的厉害,再用力挤压,可感觉同一接触端(受力面积相同)的拇指痛感加重。这样学生亲自体验,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学的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学习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同时又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走近科学,经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习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尊重事实、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相互理解和尊重,学会负责任,养成进行科学研究应有的思维习惯。例如:讲“升华和凝华”时,首先创设探究情景,通过“人造雪景,,引入新课,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再将一枯树枝放入,这时便可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凝华成雪花状,让学生自己制作并观看,既真实可信,又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然后学生分组做碘的升华和凝华,使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分析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如:冬天,北方窗户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灯泡内壁发黑等,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说出道理。通过实验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物理学现象,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后让学生阅读水的故事,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保和节水意识,并提出问题:1.水为何珍贵? 2.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3.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总之,探究性学习从创设情景开始,把知识转化为问题,从探索研究到发现问题,最后到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进行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向前发展的。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从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入手,设计一个与旧知识截然相反的实验,使学生反复对比思考,发现旧知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在探索中更新自己的知识。
例如,测灯泡电阻实验时,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和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后,几次实验灯泡的电阻值不同,学生们找出除实验时有误差外,提出灯泡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总之,探究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