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种崇高思想感情,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国魂”,也是全国人民对祖国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中学历史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历史教师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在历史教学当中。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中学 历史 爱国 教育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修养,心有全史,学高为师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是学生的引路人。所以,历史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响教育青少年。
熟读史籍,驾驭史料,心有全史,学高为师。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心有全史,才能把历史讲通、讲活、讲准,否则就会把历史讲成一些孤立的点的偶然聚合。历史教师应熟读一些中外历史的重要书籍,在熟读历史要籍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对各类基本史料的判断能力,辨别真伪。总之,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川流不息的活水。
二、历史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以“名人效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辛亥革命时期有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体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他们理想的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用真情实感去激发学生,从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通过这些生动事例的讲授,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激励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
三、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科技是近代欧洲科技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坦普尔在他的著作中说:“现代世界已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源自中国”。在众多的发明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四大发明”,马克思曾把其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我们祖先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这让我们自豪,但我们不能用古代的辉煌来安慰今天的落后,同时我们不能因现在的暂时落后而颓废,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人民币不贬值、今天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胡锦涛提出四举措和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等均展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风采。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的今天,我们更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为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热情。
四、摆出事实,联系古今,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会在现实中具体地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古为今用。如讲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这一内容时,列举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学生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从而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发愤读书的豪情壮志;如讲述郑和下西洋时可与当前南海危机相结合,激励学生为富国强兵而努力;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我们便把当年林则徐禁烟和今天的禁毒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不同时代的爱国之举,其宗旨都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青少年绝不能上当受骗吸毒;如讲述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时,我们便把它和今天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我们青少年应该拥护党和政府这一正确的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历史教学中,使用教具、图片、历史地图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办法
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将秦始皇兵马俑、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大量图片展示日军在南京制造的种种罪行;如在讲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其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时”可展示《沙皇侵占中国西北领土示意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六、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乡土历史更具体、更亲切,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乡土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定西地区虽然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山区,但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发达,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汉有“畜牧为天下饶”之记载,隋唐有“天下称富庶无如陇右”之赞誉,在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定西也曾被誉为“彩陶之乡”,曾一度出现过“车马塞道、轮轴辐辏、商贾不绝、极盛一时”的景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定西自 古人才辈出,涌现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令人瞩目,可谓“人杰地灵”。,从文化名人、清官廉吏到帝王将相,可谓灿若群星,光照史册。汉代著名武将廉褒、辛武贤、辛庆忌、庞德,后秦君主姚苌、姚兴,西凉武昭王李禺,北魏名臣李冲,唐代宰相赵璟、李石和军事家李晟、李想,宋将王德、河北五马山寨义军首领马扩,元代开国功臣汪世显,清代第一名将岳钟琪等都功勋卓著,名流千古。东汉夫妇诗人秦嘉、徐淑的文学作品,文字清新,情真意挚,首开魏晋六朝骈俪之先河;十六国时期王嘉的志怪小说《拾遗记》,文笔靡丽,成为小说在唐代正式出现之前的最高形态;中唐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之传奇,曲折奇丽,脍炙人口;五代牛峤、牛济希叔侄之词作风流蕴藉,堪为花间派佳作;金代邓千江的名篇《望海潮》词,被杨慎誉为“金朝第一”;明朝金銮的散曲清园浏亮,享有盛誉;清代张晋、吴镇的诗词雄浑雅致,为人所重;王了望的书法卓尔不凡;近代学者张维治学严谨,其史学、金石学也成就卓越。在民主革命时期,定西大地也曾写下光辉的历史:在这里1917年爆发了甘肃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甘肃护法运动;1935—1936年红军的足迹遍及这里的山山水水;在这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榜罗会议”;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大气磅礴的光辉诗篇《七律·长征》。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陇右地下党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红军的精神世世代代激励着这里的中华儿女。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使他们激发出对家乡的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通过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60年来,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温饱、小康并逐步向富裕迈进。科学、教育、航天、军事、外交、经贸、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当学生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他们就会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学 历史 爱国 教育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修养,心有全史,学高为师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是学生的引路人。所以,历史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响教育青少年。
熟读史籍,驾驭史料,心有全史,学高为师。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心有全史,才能把历史讲通、讲活、讲准,否则就会把历史讲成一些孤立的点的偶然聚合。历史教师应熟读一些中外历史的重要书籍,在熟读历史要籍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对各类基本史料的判断能力,辨别真伪。总之,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川流不息的活水。
二、历史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以“名人效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辛亥革命时期有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体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他们理想的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用真情实感去激发学生,从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通过这些生动事例的讲授,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激励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
三、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科技是近代欧洲科技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坦普尔在他的著作中说:“现代世界已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源自中国”。在众多的发明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四大发明”,马克思曾把其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我们祖先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这让我们自豪,但我们不能用古代的辉煌来安慰今天的落后,同时我们不能因现在的暂时落后而颓废,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人民币不贬值、今天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胡锦涛提出四举措和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等均展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风采。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的今天,我们更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为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热情。
四、摆出事实,联系古今,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会在现实中具体地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古为今用。如讲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这一内容时,列举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学生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从而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发愤读书的豪情壮志;如讲述郑和下西洋时可与当前南海危机相结合,激励学生为富国强兵而努力;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我们便把当年林则徐禁烟和今天的禁毒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不同时代的爱国之举,其宗旨都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青少年绝不能上当受骗吸毒;如讲述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时,我们便把它和今天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我们青少年应该拥护党和政府这一正确的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历史教学中,使用教具、图片、历史地图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办法
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将秦始皇兵马俑、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大量图片展示日军在南京制造的种种罪行;如在讲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其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时”可展示《沙皇侵占中国西北领土示意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六、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乡土历史更具体、更亲切,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乡土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定西地区虽然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山区,但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发达,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汉有“畜牧为天下饶”之记载,隋唐有“天下称富庶无如陇右”之赞誉,在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定西也曾被誉为“彩陶之乡”,曾一度出现过“车马塞道、轮轴辐辏、商贾不绝、极盛一时”的景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定西自 古人才辈出,涌现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令人瞩目,可谓“人杰地灵”。,从文化名人、清官廉吏到帝王将相,可谓灿若群星,光照史册。汉代著名武将廉褒、辛武贤、辛庆忌、庞德,后秦君主姚苌、姚兴,西凉武昭王李禺,北魏名臣李冲,唐代宰相赵璟、李石和军事家李晟、李想,宋将王德、河北五马山寨义军首领马扩,元代开国功臣汪世显,清代第一名将岳钟琪等都功勋卓著,名流千古。东汉夫妇诗人秦嘉、徐淑的文学作品,文字清新,情真意挚,首开魏晋六朝骈俪之先河;十六国时期王嘉的志怪小说《拾遗记》,文笔靡丽,成为小说在唐代正式出现之前的最高形态;中唐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之传奇,曲折奇丽,脍炙人口;五代牛峤、牛济希叔侄之词作风流蕴藉,堪为花间派佳作;金代邓千江的名篇《望海潮》词,被杨慎誉为“金朝第一”;明朝金銮的散曲清园浏亮,享有盛誉;清代张晋、吴镇的诗词雄浑雅致,为人所重;王了望的书法卓尔不凡;近代学者张维治学严谨,其史学、金石学也成就卓越。在民主革命时期,定西大地也曾写下光辉的历史:在这里1917年爆发了甘肃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甘肃护法运动;1935—1936年红军的足迹遍及这里的山山水水;在这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榜罗会议”;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大气磅礴的光辉诗篇《七律·长征》。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陇右地下党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红军的精神世世代代激励着这里的中华儿女。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使他们激发出对家乡的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通过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60年来,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温饱、小康并逐步向富裕迈进。科学、教育、航天、军事、外交、经贸、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当学生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他们就会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