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校要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建立完善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使大学生了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并安排丰富的教育内容来提升大学生得民族团结意识。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突出强调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骨干。因此,高校要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关注对大学生的相关教育。
  一、完善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
  (一)高校领导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高校有必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各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既定目标顺利进行。我国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整体上系统的领导组织机制,流于表面形式,存在机械灌输和简单化的倾向。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校领导应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把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民族工作社会化。引导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加强对祖国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良好的协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和其他活动,及时解决与学校之间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使高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方向,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通过这些活动贯彻中央和学校的民族团结会议精神,并把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好的经验做法写入工作简报。以会议精神指导活动开展,以实际行动贯彻会议精神。
  (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制度保障,在制度设计上,严格遵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同时听取各方面专家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意见,将其归纳,作为制度设计的基础,结合兄弟院校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制定出全面合理的安全保障制度。在制度的运行上,确保制度的有序运行,高校有关部分加强领导和监督,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高校教育制度中平稳运行。在经费方面,学校可以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专项支出计划,对这些资金使用,要加强审计和监督,合理地使用在真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
  二、增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识
  (一)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走向多元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有效应对复杂的国内政治局势的需要,是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通过在高校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1]真实感受“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2]真正理解国家的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党的基本纲领,解决民族问题和自觉地反对一切形式的大汉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只有加强民族团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和谐社会,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功能
  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平台。在学校的校园网,可以设置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关的主题和民族文化知识,学生可以在访问一个休闲娱乐过程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同时,学校的网络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微博”,“博客”等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因此,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对于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开展以展示各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各类热闹的文娱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喜欢上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结合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娱活动,让学生感知团结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深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三)明确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民族团结和进步的教育目标。现代学生视野相对开放,思维理性,理解能力比较强,善于思考,对于大多数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再是说教式的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头脑”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不同种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沟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观点。[3]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目标如下:一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党和国家的理解、增加国家法律法规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成就和知识的积累,二是能力和质量方面,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所以要学会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情感方面,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维护民族团结,反对祖国分裂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四是培养学生在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技能。 92%的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只有5 %的汉族学生了解其他文化。因此,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三、丰富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成就的教育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各行业在少数民族地区蓬勃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数据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少数民族在经济建设领域上的成就,少数领域取得的成就在社会发展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取得的成绩等。讨论这些成就时,可以邀请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演示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所发生的变化,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搜集一些最新事件和相关资料,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创造出新的想法,我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高校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二)构建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论体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维系的精神纽带,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不可能自立自强。首先,要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培养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在遇到外来侵略的情况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的愈发强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培育民族团结统一精神。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现在能站在世界东方的顶端,正是由于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来维护祖国统一。在形势多变的今天,培育民族团结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基本保证。最后,培育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把现代化事业干成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有一种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一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只有自强不息,励精图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才能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总之,只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来武装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有巨大的精神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深入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社会实践
  任何一种认知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到行为层面,高校应该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使大学生能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体现在实践中的理论价值。首先,扩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范围,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关民族的社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参与一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使之切身体会到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就,这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其次,利用民族学校之间的有效资源开展讨论会,在高校之间开展民族实践性活动促进高校民族之间的发展,高校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场所,开展民族性实践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合理利用这个实践基地和坚实平台,挖掘各种资源,制定相关的计划,组织主题鲜明的活动,学生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各族联合进步教育需求,使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继续促进交流,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M].民族出版社,2002:283.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M].民族出版社,2002:297.
  [3]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08
  [4]贺金瑞.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其他文献
【摘要】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视频案例在其中能发挥较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财经专栏、时事新闻和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各具优势,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类型视频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视频案例 ; 货币银行学 ;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94-02  据现有文献来看,“视频案
期刊
【摘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师个人的努力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内因,为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力度,培养教师爱教乐教的精神;强化“教学学术”理念,构建注重教研的文化生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提升教学能力的机制等措施,为教师打造提高教学能力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独立学院 ; 教学能力 ; 提高举措 ; 师资建设  【中
期刊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不断深入并交叉到各个学科中,使得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普及迫在眉睫。因此我校在08年就将《生命科学导论》列为通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曾加学生对生命奥秘探索的兴趣,丰富通识核心课程的内容。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 ; 通识教育课程 ; 教学思考  【中
期刊
摘要: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系统地体现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之中,以“高深学问”为基点提出了两大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在整个高等教育理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其哲学思想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笔者认为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而今看来高等教育似乎因此被引入歧途,忽视了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高深学问  中图分类号:G633.21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教育界发生了诸多变革,同时也开创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变化。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它是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而时代的进步又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多媒体时期,深入探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至关重要,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  [关键词]:多媒体;大学英语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教学艺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 学习 英语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广泛使用程度是其他语言难以比拟的。英语在国际交往、商贸信件、互联网以及国际会议等许多场所被普遍使用。此外,英语是我们了解国外的有效工具,也是国际合作的桥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
期刊
摘 要:国防生培养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培养经验有限,没有成熟的做法可借鉴,而国防生培养是当代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强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军队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因此,国家对国防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具体针对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在运行和质量提高上的一些问题,从中探索了一些增强军政训练针对性实效性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标准对生物模型建构研究提出许多教学目标。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三大类。模型方法是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揭示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7  从现行的教学大纲来看,计算机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在考试中发现,学生在理论测试中成绩普遍较好,而操作考试成绩则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无相关。要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还得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树立学生本位理念,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进行计算机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很多教师认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7  【导读】首先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理论基础,确立体现“以企业需要和网络构建工作过程确定岗位,以岗位确定能力,以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而确定学习领域”的设计思想。  一、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措施  (一)基于项目化教学进行课程开发。  以网络构建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分析每个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