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的医改方案开始实施,此次医疗改革的目标仍然是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严重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平抑药价。但并未产生明显的效果。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破除涨价的怪圈是我国医改的首要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药价虚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药价;市场;基本药物制度
一、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药价虚高的原因
有问题的。近年来政府多次对药品价格进行管制,出台政策限制药品的价格,但结果确是,每次限价,被限价的药品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添加几种成分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这种行政降价的悖论很好的说明了政府在其中的劣势地位,因药品是在医药市场上流通的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既有商品的一般属性还有其特殊性。作为商品,它的流通应该符合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但手供求关系的影响。药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救治疾病的特性。政府从保证公民生存的权利出发,应该保证它的可及性。但是我国的药品显然已经背离了这两种属性。首先,我国药品的价格不是按照价值上下波动,而是高出价值好几倍。一种出场价格为1.2元的药品零售价就能达到18元。这种高于价值的高价位难以用供求关系做出解释。其次,从药品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上看,政府应该保证药品价格既符合价值规律又能满足需求者的需要。 而我国目前药品的现状是,老百姓看不起病,买不起药。因此药价不合理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
首先,药品市场存在特殊性。一般商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加利润构成的,成本则主要考虑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要想获得超额的利润,就必须采用新的技术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行业内部的各个企业间以及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是可以获得的。政府的成本核定也是可行的。但是药品市场上确有着特殊性,因为药品的生产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各个生产厂家在生产药品是所使用的成分也是不一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很难确定,加上厂商保密性的需要,政府很难对药品的成本进行核定。在我国,企业还可以申请药品单独定价,在利益的驱使下,制药企业的申报的成本是此政府的行政限价很难达到目的。这里存在的生产厂商与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药价高于价值,政府监管失效,药价很容易就飙高了。
其次,流通环节存在问题抬高了药价。药品通过流通进入医院和药店,最后进入病人手中。流通的成本是药品最终零售价的一部分。通过下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药品流通的特点。
我国的药品流通企业中,规模小的企业居多,流通环节多,药品从生产厂商到消费者手中时要经过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的级的批发,每一次都要加一定的提成,这直接导致最后的零售价格高升。据统计,我国医药批发企业的平均毛利润是10.47%,而美国是4.5%,但是我国的平均费用率是8.75%,而美国的费用率仅为2.9%。高额的流通费用率直接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这部分费用最终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在销售的终端上,零售主体很多,竞争不规范。在2009年医改中,基本药物的供给“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新的中介机构又营运而生,当政府用行政或者半行政的办法干预招标时,招标的成本也会增加,药品的流通的成本并没有下降;①
第三,以药养医的体制直接抬高了药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医院也被推向了市场,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医院开始用药品的收入来维持医院的运转。在药商、医生、患者三者之间,药商和医生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很容易形成联盟抬高药品的价格。药品的买卖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买卖,一般商品的买卖实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而在药品的买卖中,买卖的双方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系,首先是医院代患者向生产者买药,医生和患者在这里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代理方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即从医院和医生的最大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因此会出现选择性的开药的现象。而真正药效好而又廉价的药反而不会使用;
第四,基本药物制度不合理。为了有效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医改提出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规定各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的药物,并规定使用的比例。但是基本药物制度在限制药价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以药养医的制度不改变,政府的责任不到位,医院的用药制度就不会规范,回扣药、伪科学的药就依然有市场,基本药物制度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医学领域的复杂性,基本药物的遴选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形成合理而稳定的制度人需要时间。
二、解决药价虚高的举措
医疗行业是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各种利益关系环环相扣错综复杂,药价需要也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的。因此要解决药价问题,必须全方面综合考虑。降低药品价格应该是医改的目标之一,要将其列入医改的大的系统中综合考虑。
首先,要完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改革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作为一种商品,首先要保证价值规律能正常的发挥作用,价值规律能很好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不仅对医院和消费者有益,对生产商也很好的指导生产的作用,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政府必须加强对医药领域的监管,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有效性。要建立严格的成本检测体系,完善药品的成本定价方法。不应该完全按照企业上报的成本价格来定价,应该组织医药领域的专家对生产某类药物的成本进行核算。社保部门应该参与到药品价格的监管中,并能代表患者与医院和药商讨价还价,以此加强患者的话语权,弥补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弱势的地位。
其次,建立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的日常营运开支费用应该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形成合理的医生的报酬的形成机制,提高医生的待遇,在国外医生是一个非常体面而且收入很高的职业,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当前,医生的收入水平与其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劳动并未形成密切的关系。致使医生收取红包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医患矛盾也进一步加剧。因此要形成合理的医生收入的增长机制,使医生的收入能与技术挂钩而不是与医生开的药物相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遏制医生开药的冲动。解决医院和医生的收入问题,是遏制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三,完善医药流通体系的各个环节,要提高厂商研发新药的能力,并通过非专利药品迅速上市的政策,迫使药价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在流通环节,促进药品流通企业的兼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较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在销售环节,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市场竞争,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明确市场目标和盈利点。
第四,加快即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形成合理的遴选药物的标准,提高遴选的有效性。有学者分析了基本药物的临轩过程和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关系,指出要使基本药物制度走向“善治”,关键在于增进医保机构、医药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性,提高制度的公开透明性。②
三、结语
药品价格虚高是医疗体系存在的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医疗改革要解决重要的难题。药品作为一种商品,要符合价值规律,此外它的特殊性又要求政府必须加强监管,保证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多种因素连环作用促成了药品价格的虚高。要解决它,也必须多管齐下。
注释:
①杨敬宇,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中国物价[J],2008,04
②李瑜,从药品的商品属性破解药价虚高难题,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参考文献:
[1]康乐荣,李君梅,胡青,医药分开缓解看病贵的可行性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J],2010(13)
[2]李瑜,从药品的商品属性破解药价虚高难题,经济研究导刊[J],2010(12)
[3]薛宝库,新医改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特别关注[J],2010(5)
[4]杨敬宇,再论医药价格改革,中国物价[J],2008(4)
[5]周书美,论我国药品费用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控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J],2010(8)
[6]丁纯.世界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绩效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冯英,聂文倩.外国的医疗保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8]李洪珍,庄雅稚.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介评[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3(4).
关键词:药价;市场;基本药物制度
一、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药价虚高的原因
有问题的。近年来政府多次对药品价格进行管制,出台政策限制药品的价格,但结果确是,每次限价,被限价的药品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添加几种成分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这种行政降价的悖论很好的说明了政府在其中的劣势地位,因药品是在医药市场上流通的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既有商品的一般属性还有其特殊性。作为商品,它的流通应该符合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但手供求关系的影响。药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救治疾病的特性。政府从保证公民生存的权利出发,应该保证它的可及性。但是我国的药品显然已经背离了这两种属性。首先,我国药品的价格不是按照价值上下波动,而是高出价值好几倍。一种出场价格为1.2元的药品零售价就能达到18元。这种高于价值的高价位难以用供求关系做出解释。其次,从药品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上看,政府应该保证药品价格既符合价值规律又能满足需求者的需要。 而我国目前药品的现状是,老百姓看不起病,买不起药。因此药价不合理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
首先,药品市场存在特殊性。一般商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加利润构成的,成本则主要考虑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要想获得超额的利润,就必须采用新的技术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行业内部的各个企业间以及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是可以获得的。政府的成本核定也是可行的。但是药品市场上确有着特殊性,因为药品的生产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各个生产厂家在生产药品是所使用的成分也是不一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很难确定,加上厂商保密性的需要,政府很难对药品的成本进行核定。在我国,企业还可以申请药品单独定价,在利益的驱使下,制药企业的申报的成本是此政府的行政限价很难达到目的。这里存在的生产厂商与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药价高于价值,政府监管失效,药价很容易就飙高了。
其次,流通环节存在问题抬高了药价。药品通过流通进入医院和药店,最后进入病人手中。流通的成本是药品最终零售价的一部分。通过下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药品流通的特点。
我国的药品流通企业中,规模小的企业居多,流通环节多,药品从生产厂商到消费者手中时要经过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的级的批发,每一次都要加一定的提成,这直接导致最后的零售价格高升。据统计,我国医药批发企业的平均毛利润是10.47%,而美国是4.5%,但是我国的平均费用率是8.75%,而美国的费用率仅为2.9%。高额的流通费用率直接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这部分费用最终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在销售的终端上,零售主体很多,竞争不规范。在2009年医改中,基本药物的供给“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新的中介机构又营运而生,当政府用行政或者半行政的办法干预招标时,招标的成本也会增加,药品的流通的成本并没有下降;①
第三,以药养医的体制直接抬高了药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医院也被推向了市场,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医院开始用药品的收入来维持医院的运转。在药商、医生、患者三者之间,药商和医生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很容易形成联盟抬高药品的价格。药品的买卖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买卖,一般商品的买卖实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而在药品的买卖中,买卖的双方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系,首先是医院代患者向生产者买药,医生和患者在这里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代理方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即从医院和医生的最大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因此会出现选择性的开药的现象。而真正药效好而又廉价的药反而不会使用;
第四,基本药物制度不合理。为了有效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医改提出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规定各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的药物,并规定使用的比例。但是基本药物制度在限制药价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以药养医的制度不改变,政府的责任不到位,医院的用药制度就不会规范,回扣药、伪科学的药就依然有市场,基本药物制度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医学领域的复杂性,基本药物的遴选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形成合理而稳定的制度人需要时间。
二、解决药价虚高的举措
医疗行业是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各种利益关系环环相扣错综复杂,药价需要也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的。因此要解决药价问题,必须全方面综合考虑。降低药品价格应该是医改的目标之一,要将其列入医改的大的系统中综合考虑。
首先,要完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改革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作为一种商品,首先要保证价值规律能正常的发挥作用,价值规律能很好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不仅对医院和消费者有益,对生产商也很好的指导生产的作用,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政府必须加强对医药领域的监管,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有效性。要建立严格的成本检测体系,完善药品的成本定价方法。不应该完全按照企业上报的成本价格来定价,应该组织医药领域的专家对生产某类药物的成本进行核算。社保部门应该参与到药品价格的监管中,并能代表患者与医院和药商讨价还价,以此加强患者的话语权,弥补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弱势的地位。
其次,建立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的日常营运开支费用应该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形成合理的医生的报酬的形成机制,提高医生的待遇,在国外医生是一个非常体面而且收入很高的职业,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当前,医生的收入水平与其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劳动并未形成密切的关系。致使医生收取红包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医患矛盾也进一步加剧。因此要形成合理的医生收入的增长机制,使医生的收入能与技术挂钩而不是与医生开的药物相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遏制医生开药的冲动。解决医院和医生的收入问题,是遏制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三,完善医药流通体系的各个环节,要提高厂商研发新药的能力,并通过非专利药品迅速上市的政策,迫使药价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在流通环节,促进药品流通企业的兼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较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在销售环节,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市场竞争,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明确市场目标和盈利点。
第四,加快即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形成合理的遴选药物的标准,提高遴选的有效性。有学者分析了基本药物的临轩过程和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关系,指出要使基本药物制度走向“善治”,关键在于增进医保机构、医药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性,提高制度的公开透明性。②
三、结语
药品价格虚高是医疗体系存在的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医疗改革要解决重要的难题。药品作为一种商品,要符合价值规律,此外它的特殊性又要求政府必须加强监管,保证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多种因素连环作用促成了药品价格的虚高。要解决它,也必须多管齐下。
注释:
①杨敬宇,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中国物价[J],2008,04
②李瑜,从药品的商品属性破解药价虚高难题,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参考文献:
[1]康乐荣,李君梅,胡青,医药分开缓解看病贵的可行性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J],2010(13)
[2]李瑜,从药品的商品属性破解药价虚高难题,经济研究导刊[J],2010(12)
[3]薛宝库,新医改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特别关注[J],2010(5)
[4]杨敬宇,再论医药价格改革,中国物价[J],2008(4)
[5]周书美,论我国药品费用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控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J],2010(8)
[6]丁纯.世界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绩效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冯英,聂文倩.外国的医疗保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8]李洪珍,庄雅稚.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介评[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