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唐末五代文学研究——评李广先生《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m181512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胡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对于唐代文学的研究,自宋以后,学者多从盛衰正变观念出发,将文学与社会政治的盛衰相联系,高倡盛唐诗,礼赞中唐文,贬抑晚唐,鄙弃唐末五代,导致唐末五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缺乏唐末五代文学整体研究的力作。李定广先生《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不同于成见,从文化学角度切人,以唐末五代百年乱世文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了唐末五代文学迥异于温李牡时代的独特个性和新变特征,揭示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学史意义,开辟出新的价值视角和价值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导向意义。大致而言,该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结构严谨,见解独到。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重在论述唐末五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发展阶段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概括论述作为“一代之文学”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第二章“唐末五代世风、士风与文学”与第三章“乱世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文艺转化”,从乱世文人的多舛命运、多样的生存方式、悲剧意识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嬗变等方面对乱世文人这一文学主体进行深入细微的整体性分析,揭示出乱世文学独特性最根本的原因。第四章“唐末五代文学之特色与价值的宏观考察”,作者选取了“苦吟现象”、“晚唐体”、七绝、罗隐四个研究点,多角度多层面深入地论述了唐末五代文学的风格特征、艺术创新及当时独特的文学现象。第五章“唐末五代文学之新变走向研究”,以唐末诗人对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其人其诗的取舍为切人点,从整体上把握唐末五代文坛的雅俗走向;然后,以曲子词为重点,将其置人中晚唐以至五代这一阔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以诗词比较为主线,探讨曲子词的演变轨迹。该书把文人、文学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又纵向联系文学史发展脉络,深入揭示出乱世中文人的悲惨命运、生存方式、悲剧心态及人生价值观与文学时代特征、文学现象、文学个性、艺术价值及发展规律之关系,可谓视野开阔,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二、辨析深微、索隐钩沉。比如对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的文化阐释。关于“苦吟”,一般以中唐贾岛、孟郊等苦吟诗人为研究重点,李先生则在探讨“苦吟”之“吟”语源意义后,重点探讨“苦吟”在唐代含义的演变。他认为中唐的孟郊等立足于“苦”,反复吟咏,重在言其专注与艰辛;刘禹锡的“苦吟”,立足于“吟”,在反复吟咏中玩味诗句,重在鉴赏之快乐与陶醉。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自觉艰苦的创作追求,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与抒发感情的方式。衍变至唐末五代,“苦吟”的两种含义趋于统一,“苦”和“乐”不再对立,而是融合起来支撑起绝大部分诗人的生命。也就是说,“苦吟”已成为绝大部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排遣孤独寂寞,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其分析立足于翔实的文献基础之上,论证谨严,令人信服。
  三、多种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如文学史学、文化学、文艺社会学和文艺心理学、统计学等方法或视角。在定性分析意见难以统一的情况下,定量分析往往能客观切实地说明问题。李先生在论证唐末五代文学成就时,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宋代著名唐诗选家对各时期诗歌选录数量,从读者接受这一角度直观地揭示其对后世的影响,客观可靠。同时,通过列举数据纵向比较有唐三百年诗歌与诗人数量的变化,直观地证明了唐末五代诗歌在整个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又如在论述唐末五代文学的文学史意义时,通过许多宋代诗词中的意象、句法、情境脱胎于唐末五代的诗词,以及北宋人偏爱以唐末五代诗为典故这些事实来说明,直观而有说服力。这样的论证方法看似简单,却极为有力,须以作者深厚的功底与对诗词的深刻体味为基础。
  不过,该书以诗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散文尤其是小品文与传奇关注不够,导致在论证某些观点时,难以全面周到,作者或许认为当前对这两种文体的研究成果较多而有意回避,但既然名之为晚唐五代文学的整体研究,这样的处理方式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缺憾。
  
  (责任编辑:尹富)
其他文献
[摘要]农民市民化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上海郊区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非农化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因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新市民”群体。与既有的老市民相比,这些新市民群体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对农民市民化以后的新市民群体的角色进行再造,将是未来各级城市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市民的角色再造除了依赖于农民自身的因素外,更需要政
期刊
[摘要]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问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其资源和产业的趋势越强,而这些城市资源和产业分解的过程正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有助于减轻城市空间压力、优化城市功能,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明显、产业优势更加突
期刊
[作者简介]杜肯堂,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6l0064。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制度创新还在继续推进之中。一是还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改制但尚未完成;二是已经改为公司制的企业中国有股(包括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或独占现象仍大量存在。由于国有出资人难以到位,国有产权委托代理链条往往较长,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很难对称,导致企业不能形成有效产权制衡机制,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难
期刊
[摘要] 代议制是现代政府的一般形式,近代发端的政治代表学说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代议制的一种类型,代表理论为我们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视野。然而与一般代表理论不同的是,在中国还存在着另一种重要的政治代表观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代表理论。本文简要考察了两种政治代表理论的特征,它们在现实中的关系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 代议
期刊
[摘要]以文化社会学视阈观照,孔德并非许多批评者所看待的那样,仅仅是提出了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思辨哲学家,而是连接了哲学与社会学的大思想家,只不过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应该归属于文化社会学而不是被狭隘理解的实证社会学。因此,孔德的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有其统一在文化社会学取向中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孔德;文化社会学视阈;实证精神;人道教  [中图分类号]C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期刊
[摘要] 通过运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1985—2004年20年间影响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相关规则的实证分析,发现制约我国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提高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有现行土地制度及依附于其上的其他相关制度,以及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劳动就业制度和财权、事权高度不对称的财政制度。这些规则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持续弱化,调整这些规则以确保其公正性正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评析美国学者凯尔纳的“后现代”观。从现代概念入手,通过剖析“后”之内涵,凯尔纳为我们分析了“后”现代的语义星丛。接着,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群基础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后现代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马克思的“抽象”概念、德波的“景观”概念和鲍德里亚的“类象”概念,凯尔纳为我们揭示了一条通向后现代的思想史路径。  [关键词]后现代;凯尔纳;晚期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71
期刊
[作者简介]李冬梅,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历经20余年的爬梳剔抉、搜辑校点,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完成的煌煌巨编——《全宋文》终于全部出版了。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盛举,古籍整理事业的丰硕成果。《全宋文》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约1亿,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经济、教育、科技、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是我国迄今最大的一部文章总
期刊
[摘要] 消费内容从以物质消费品为主向以物质消费品与精神消费品并重的转变,物质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变缓,精神消费品的资本化定价是虚拟经济强波动性和“虚实背离”的根源之一。虚拟经济的强波动性和“虚实背离”具有客观必然性。物质消费品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人们对物质消费品的关注降低,物质消费品的消费增长趋于缓和;精神消费品的不断增加及其在定价、生产和消费方面明显不同于物质消费品的特征导致了虚拟经济的强波
期刊
[摘要] 在当代自由主义中,权利主义是主流。同时,也有一些自由主义的理论家对权利主义不满,他们试图为自由主义提供一种不同的证明。拉兹就是这些自由主义者的代表。拉兹提供的证明是反对权利主义的,它以“幸福”为基础,主张“善”优先于“权利”。拉兹的证明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功利主义”。  [关键词] 拉兹;自由主义;权利主义;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