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与研究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对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培养成自己开采知识的“开拓者”。加强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中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主、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策略与研究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是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1. 要培养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从一件痛苦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语文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就能为学生的自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喜欢,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自主的去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在一般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的传授方式,即使教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明显,课堂所呈现的学习气氛也不佳,为什么呢?因为他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索,这样的结果,用之实践,学生往往是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便束手无策,碰上独立分析问题就“望题兴叹”,甚至就毫不思考,只等着教师讲解答案,养成一种惰性,甚至是一种习惯,学生因此慢慢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对此,老师应注意并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演电影,那么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演员应该在导演的授意下尽情发挥,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更注重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去发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只要做一个引导者,适当的为学生指引并鼓励,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得到收获,从而也就能慢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要培养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 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当学习中行为目标十分突出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发挥最佳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还通过对学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呢?这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扰的地方。目标的设定必须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有合理的梯度,且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出适合各人的目标。而目标又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么学生在短期目标的设定中,必须要设定不要高难度的,遥不可及的,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这样才不会打击自身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而长期目标的设定就与短期目标不同,学生可以大胆想像将来自己要做什么工作,过上什么生活,然后作为目标确立下来,那么就可以为之不断的去奋斗,形成动力的源泉。
  3. 要培养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必须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更轻松的学习。
  3.1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在接受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自然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了。“读”——是预习的第一步。读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划”——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把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在标划过程中,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这样形成习惯,到上课时,就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思”——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问题。在预习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只有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才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3.2认真听讲是吸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5分钟是关键,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你要集中精力听。它不仅可以解决你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课期间你还可以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可以借机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当堂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深吃透。
  3.3做好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可以采用回忆法,回忆当天学过的内容,把当天学边的知识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过一遍, 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可以通过回忆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如果能回忆出大部分内容,就证明自己上课是有收获的。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然后整理笔记,整理课堂笔记其实也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在整理笔记的中可以查漏补缺,对于模糊处,可以再去钻研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清晰化。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也是考试前最有用的复习资料,借助笔记就可以迅速回忆有关的知识内容。课后复习不能一次就完成,要经常复习,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所以,复习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间隔的时间也相对要短一些,即是说要经常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也可越来越长,到了一定的时候,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不复习也不会忘记了。   4. 要培养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才教师应注意的一些习惯问题
  4.1面面俱到的习惯。有的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分析课文或讲解习题总是面面俱到,甚至课后的习题一题不落。教师累得腰酸背疼,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头昏脑涨。这种情形下,教师已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而学生所得到的是书上写的东西或老师理解的东西,却没有自己思考的东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培养和发展,而听的能力和习惯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学生上课只须带上耳朵听,带上纸笔记即可。久而久之学生倒滋生了另一种习惯,即懒惰。这种情形之下,三尺讲台,成了教师分析问题贯输知识的舞台,全班学生成了天然的听众。教师的分析能力与日俱增,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受到制约。
  4.2自导自演的习惯。自导自演故名思义,即自己写教案,自己按排课堂内容,自己讲解或演算。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的讲解或演算为主,学生很少活动,学生成为观众。此种情形,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不得实现,只能说教师的授课任务完成了,而学生的学习目的难以达到。试想离开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活动,老师自导自演得再精彩,安排得再巧妙,对学生来说又有何用?仍不能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学生不能得到自主发展。问题出在哪?出在“自导自演”的“自”字上。如果师生共导共演效果又将如何呢?
  4.3垄断课堂的习惯。垄断课堂,就是完全的占用课堂,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一厢情愿地贯输,不让学生活动,看上去老师非常尽职尽责,甚至不准课堂上有一点响动,尽管有的学生在睡觉。试想谁能受得了45分钟长年累月的垄断?不睡觉才怪!而老师也有苦衷,说不这样,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至于学生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则不关心。教与学相分离!
  4.4告诉的习惯。学生问老师问题,老师告诉他,这有什么不好?问题就在告诉上。每问必答并不好,孟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老师要弄清学生疑在何处,为何质疑。我曾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干时,粗心或疏忽,常因此而解题出现问题。教师可提醒学生认真阅读题干,并形成习惯。又如我的儿子读小学有时作业做不好,拿来问我。我经常的办法是让孩子把题目读给我听,我假装没听懂,让他反复读,让他复述题目的意思。有时两遍未读完,他就会做了。此时提醒他要把题目理解透。即使做不好,也要知道疑点在哪。我谓这种习惯为不告诉的习惯,或导引的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培养成自己开采知识的“开拓者”;而作为学生,则应具有自我导航意识,能不断地调整自己,塑造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完善自我的自觉活动中去。加强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中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主、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语文综合能力。它包括四种能力:即熟练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独立的阅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监控与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点》
  [2] 曲铁华等.《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3] 吕叔湘.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J].语文学习、1985(1).
  [4]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88.
  [5] 周凤,程晓波.《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语文教学之友,2004.1
  作者简介:
  曾学英(1966-),男,广西 武鸣,大专,中教一级。
其他文献
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常常在成人还没有注意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幼儿期所萌发的阅读意识和出现的阅读行为说明阅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要。然而,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所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的阅读书籍,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可见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毛线是一种属于无结构行材料范畴的材料,可以任意变换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子来,有利于让幼儿通过对毛线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欣赏法激发幼儿对毛线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童话故事是幼儿期间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文章通过选择具有游戏性和故事性的民族音乐作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喜欢民族音乐,并能理解、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从实践中感受美、理解美和表现美。  关键词:民族音乐;童话故事;幼儿园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表达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包括歌唱、乐曲、打击乐器、民族舞蹈音乐等。作为幼儿
虽然我不是幼教出身,但我是一个爱笑爱唱歌的孩子。对的,我就像个孩子般热爱唱歌。曾看到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的一句话:“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幼儿唱歌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的音乐表现力。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
摘 要: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阐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孩子们快乐地识字写字。作者探讨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希望更好能指导低年级语文教学。  关键词:识字;写字;兴趣  (一)引导学生用心识记单个汉字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写字。经常教低年级的教师会发现,字掌握得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