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根据现有大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思路,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的来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学生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新形势的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创新与科学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顺应新形势,转变观念
1.主体的转变 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等学生工作中,将“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
2.管理内容的转变 顺应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
3.管理方法的转变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转变传统的“管制教育”,树立“学生为中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以人为出发点,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
(2)要建设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人格的魅力,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对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维护及个体社会化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有效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才起作用,以利于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也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把对学生教育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互配合和协调, 充分的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张扬他们的个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管理结合的最佳效果。
(4)要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在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文化修养的提高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管理新思路,科学发展
1.明确教育思想 学生管理是一项“做人”的教育,很难去衡量工作的效果,但判断工作好坏的标准,可以看管理者是否有明确的教育思想,能否把学生聚拢起来,对学生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道德修养以及价值取向进行引导、教育,以形成人格完善、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真正能把学生工作做好的人,需要具有思想魅力的人,能够通过切实的工作,让学生能认同并自觉地践行教育思想,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落实到行为上。
2.探索工作规律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重点就是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出规律。抓住工作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工作。大学生年龄、个性、心理特点以及在行为方式、社会交往中有着独特的特点,管理工作要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而展开,并探索其规律。
3.理清工作思路 学生工作的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严格管理为核心,让其成为道德之人、智慧之人、责任之人、全面发展之人,通过教育思想指导、党团活动组织策划、班级紧密配合等渠道,抓住思想性学生工作、教学性学生工作、社团性学生工作、活动性学生工作、管理性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形成学生工作的特色。
4.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学生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面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首先,高校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明确神圣职责,增强责任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总结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学生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对那些刚走出较门辅导员,他们没有工作经验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信息化培训,认清自身的职业特点和学生工作的规律,改进他们的工作方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与学生没有代沟、容易沟通的优势,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做好老教师传帮带的工作,以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带动新教师能快速掌握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其次,高校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教师的道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效。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和作用,确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观念。
5.加强专业、就业、创业教育 首先,要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地学习方法、安排大学生活、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新生入校时,要多请些优秀老教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学习方法及经验,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印象,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其次,要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将以职业生涯为主的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良好时机。第三,要加强学生创业教育。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通过政策的讲解、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协调社会、企业、团体的扶持力度,使学生创立创业意识。
6.加强部门沟通 高校的各部门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以有利于塑造学生成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首先,與教务处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结合专业课的精深,把学生培养成“t”型的人才。其次,与科研处的合作,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或单独申请课题,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与院团委、后勤处的合作,提倡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活动或勤工俭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白玉平.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2]彭跃农.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
[3]彭丽娟.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30).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的来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学生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新形势的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创新与科学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顺应新形势,转变观念
1.主体的转变 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等学生工作中,将“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
2.管理内容的转变 顺应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
3.管理方法的转变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转变传统的“管制教育”,树立“学生为中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以人为出发点,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
(2)要建设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人格的魅力,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对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维护及个体社会化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有效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才起作用,以利于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也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把对学生教育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互配合和协调, 充分的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张扬他们的个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管理结合的最佳效果。
(4)要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在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文化修养的提高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管理新思路,科学发展
1.明确教育思想 学生管理是一项“做人”的教育,很难去衡量工作的效果,但判断工作好坏的标准,可以看管理者是否有明确的教育思想,能否把学生聚拢起来,对学生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道德修养以及价值取向进行引导、教育,以形成人格完善、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真正能把学生工作做好的人,需要具有思想魅力的人,能够通过切实的工作,让学生能认同并自觉地践行教育思想,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落实到行为上。
2.探索工作规律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重点就是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出规律。抓住工作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工作。大学生年龄、个性、心理特点以及在行为方式、社会交往中有着独特的特点,管理工作要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而展开,并探索其规律。
3.理清工作思路 学生工作的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严格管理为核心,让其成为道德之人、智慧之人、责任之人、全面发展之人,通过教育思想指导、党团活动组织策划、班级紧密配合等渠道,抓住思想性学生工作、教学性学生工作、社团性学生工作、活动性学生工作、管理性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形成学生工作的特色。
4.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学生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面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首先,高校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明确神圣职责,增强责任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总结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学生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对那些刚走出较门辅导员,他们没有工作经验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信息化培训,认清自身的职业特点和学生工作的规律,改进他们的工作方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与学生没有代沟、容易沟通的优势,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做好老教师传帮带的工作,以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带动新教师能快速掌握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其次,高校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教师的道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效。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和作用,确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观念。
5.加强专业、就业、创业教育 首先,要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地学习方法、安排大学生活、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新生入校时,要多请些优秀老教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学习方法及经验,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印象,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其次,要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将以职业生涯为主的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良好时机。第三,要加强学生创业教育。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通过政策的讲解、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协调社会、企业、团体的扶持力度,使学生创立创业意识。
6.加强部门沟通 高校的各部门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以有利于塑造学生成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首先,與教务处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结合专业课的精深,把学生培养成“t”型的人才。其次,与科研处的合作,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或单独申请课题,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与院团委、后勤处的合作,提倡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活动或勤工俭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白玉平.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2]彭跃农.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
[3]彭丽娟.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