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与我的一位老家邻居进行了一次交谈,这是一位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可谓是尽心尽力,煞费苦心。给孩子报了本乡镇的看护班,甚至送孩子到市内的心脑速算班,钱没少花,题也没少做,就是计算的正确率提不上去。她一脸苦闷地对我说:“这怎么办呢?”
通过这次交谈引发了我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深入思考。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家长来说很苦恼而且对很多老师也称得上是个头疼的问题。很简单的计算,却成为了横在学生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寻找原因
1、审题不细致,做题盲目
小学生感知事物不全面,不具体,不去仔细观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缺少将形象生动的图画、文字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字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没有完全读懂题意的情况下,盲目去做题。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中:妈妈带了90元去商店,买热水瓶用了28元,买了6个茶杯用了24元,还剩多少元?有的同学会算成:90-28-6-24=32(元)答:还剩32元。其实本题中的6个茶杯中的6根本不需要进行运算。学生习惯看见数字就进行运算,不细致分析题意导致错误的生成。
再如:欢欢和她的4位同学做红花,每人做6朵,求一共做了多少朵?会列成:4×6=24(朵)答:一共做了24朵。仔细一看,却将欢欢这一关键的信息省略掉,结果也是计算失误。
甚至连基本的抄都出现错误,抄写的数字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比如:把“5”写成“8”,将“32”写成“23”;把“+”写成“×”,把“÷”写成“+”等。审题不细致,下笔马虎成为了学生计算上的拦路虎。
2、受负面影响严重
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如将2×4计算成结果为6。同时,学生也会被假想迷惑,自己凭空想象进行计算简化,将运算顺序搞错。将没有实际运算关联的几个数字,通过自我假想进行计算,导致结果错误
二、解决途径
(一)养成习惯、认真书写
教师要做好示范,积极引导学生书写规范,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中学习三个两位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列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草算支持、辅助提高
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形成了某種行为习惯之后,即使没有人对他进行提醒和督促,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完成那种习惯。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缺少草算的环节。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落实学生打草稿,学生间互帮指出优缺,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会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
(三)“四算”入手,夯实基础
1、口算训练入手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日、周、月、年度评比,并给予奖励。多种形式的呈现和奖励机制结合,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及时反思总结。
2、笔算是关键
本学期主要学习整数乘法的计算,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有些学生稍微不细心,就可能将乘法算成加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每天的自习课进行笔算活动。
3、注重简算
简算是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的计算方法。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一些常用的简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训练,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4、强化估算
培养学生的估算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检验解题思路、结果,将估算思想贯穿于教学当中,使学生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四)利用资源、拓展应用
1、第一法宝,错误也是宝贵的财富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出现,不及时纠正,一直错下去。我作为老师很正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看成宝贵的资源。要求学生将错误的习题汇编成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样去做学生会收到较好地学习效果。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只有重视错误才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将错误的资源利用好,学生才能从做题中,培养计算能力。
2、第二法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计算不是简单的说算理、说算法,而是将正确的答案书写在试卷上。只有加强笔算的训练,用扎实的基础才能提高和夯实。只有正真地将题做在纸上才能找出错误,再好大脑也会出现盲区。所以烂笔头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要远远高于好记性。
(五)家校结合,齐抓共管
进行家校结合,是近现代教育所提倡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会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些亲子计算活动,不仅能提高计算的趣味也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和努力。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循序善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计算能力提高的喜悦。而计算能力的形成,也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真真正正的提高。宝剑锋从磨砺出,希望计算能力这把宝剑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凡的收获。
通过这次交谈引发了我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深入思考。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家长来说很苦恼而且对很多老师也称得上是个头疼的问题。很简单的计算,却成为了横在学生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寻找原因
1、审题不细致,做题盲目
小学生感知事物不全面,不具体,不去仔细观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缺少将形象生动的图画、文字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字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没有完全读懂题意的情况下,盲目去做题。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中:妈妈带了90元去商店,买热水瓶用了28元,买了6个茶杯用了24元,还剩多少元?有的同学会算成:90-28-6-24=32(元)答:还剩32元。其实本题中的6个茶杯中的6根本不需要进行运算。学生习惯看见数字就进行运算,不细致分析题意导致错误的生成。
再如:欢欢和她的4位同学做红花,每人做6朵,求一共做了多少朵?会列成:4×6=24(朵)答:一共做了24朵。仔细一看,却将欢欢这一关键的信息省略掉,结果也是计算失误。
甚至连基本的抄都出现错误,抄写的数字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比如:把“5”写成“8”,将“32”写成“23”;把“+”写成“×”,把“÷”写成“+”等。审题不细致,下笔马虎成为了学生计算上的拦路虎。
2、受负面影响严重
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如将2×4计算成结果为6。同时,学生也会被假想迷惑,自己凭空想象进行计算简化,将运算顺序搞错。将没有实际运算关联的几个数字,通过自我假想进行计算,导致结果错误
二、解决途径
(一)养成习惯、认真书写
教师要做好示范,积极引导学生书写规范,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中学习三个两位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列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草算支持、辅助提高
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形成了某種行为习惯之后,即使没有人对他进行提醒和督促,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完成那种习惯。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缺少草算的环节。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落实学生打草稿,学生间互帮指出优缺,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会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
(三)“四算”入手,夯实基础
1、口算训练入手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日、周、月、年度评比,并给予奖励。多种形式的呈现和奖励机制结合,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及时反思总结。
2、笔算是关键
本学期主要学习整数乘法的计算,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有些学生稍微不细心,就可能将乘法算成加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每天的自习课进行笔算活动。
3、注重简算
简算是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的计算方法。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一些常用的简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训练,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4、强化估算
培养学生的估算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检验解题思路、结果,将估算思想贯穿于教学当中,使学生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四)利用资源、拓展应用
1、第一法宝,错误也是宝贵的财富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出现,不及时纠正,一直错下去。我作为老师很正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看成宝贵的资源。要求学生将错误的习题汇编成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样去做学生会收到较好地学习效果。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只有重视错误才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将错误的资源利用好,学生才能从做题中,培养计算能力。
2、第二法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计算不是简单的说算理、说算法,而是将正确的答案书写在试卷上。只有加强笔算的训练,用扎实的基础才能提高和夯实。只有正真地将题做在纸上才能找出错误,再好大脑也会出现盲区。所以烂笔头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要远远高于好记性。
(五)家校结合,齐抓共管
进行家校结合,是近现代教育所提倡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会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些亲子计算活动,不仅能提高计算的趣味也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和努力。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循序善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计算能力提高的喜悦。而计算能力的形成,也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真真正正的提高。宝剑锋从磨砺出,希望计算能力这把宝剑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