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政治课是一门道德修养学科,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准则。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笔者提出自主学习,以此完善初中政治教学。
关键词:政治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吕叔湘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启发性。但“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政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九年级政治课中,讲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内容时,在课堂上笔者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收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八年级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材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二、学生独立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要在平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训,提出学习要求,创造自学条件。如向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要求学生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划出不理解或有怀疑的问题,还可以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对信息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做自学笔记。教师要通过指导阅读教材,指导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在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还应巡视课堂,关注全体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进行必要检查,收集学生疑难,对自主学习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具体操作分为两个环节, 即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小组讨论就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感兴趣的“热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讨论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倾听,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畅所欲言,民主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讨论,让学生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地读书、思考;即解决应该怎样认识问题,更要学会如何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教师在讨论中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及时引导,注意发现对立面,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时每个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并进行具体分工,如要有人记录发音以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结论进行加工,小组讨论往往会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
大组交流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先由某一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其他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自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发展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新知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点、难点时,由于对学生的潜力估计不足,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得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想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协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话、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获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重启发,多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段文义.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交流,2009(3)
[2]陈崇立.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8)
关键词:政治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吕叔湘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启发性。但“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政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九年级政治课中,讲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内容时,在课堂上笔者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收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八年级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材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二、学生独立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要在平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训,提出学习要求,创造自学条件。如向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要求学生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划出不理解或有怀疑的问题,还可以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对信息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做自学笔记。教师要通过指导阅读教材,指导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在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还应巡视课堂,关注全体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进行必要检查,收集学生疑难,对自主学习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具体操作分为两个环节, 即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小组讨论就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感兴趣的“热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讨论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倾听,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畅所欲言,民主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讨论,让学生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地读书、思考;即解决应该怎样认识问题,更要学会如何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教师在讨论中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及时引导,注意发现对立面,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时每个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并进行具体分工,如要有人记录发音以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结论进行加工,小组讨论往往会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
大组交流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先由某一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其他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自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发展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新知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点、难点时,由于对学生的潜力估计不足,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得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想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协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话、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获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重启发,多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段文义.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交流,2009(3)
[2]陈崇立.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