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文化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爱好语文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从阅读、积累这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行之有效。
关键词:语文 阅读 积累 写作
语文老师天天都会接触语文,交流语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呢? 权威的书籍给语文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及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语文”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品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体会嬉笑怒骂的乐趣;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一次奇妙的语言之旅、思维之旅,我们都是从各自的思想出发,走向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思维演绎,而是获取并积累知识的过程,即在积累与阅读中思想得到升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经营课堂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诗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观书有感》。意思是:你问我这里的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源头之水是流动的水。还可以这样理解:你问他为什么有那么丰厚的知识,是因为他读了很多的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①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②阅读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积淀、思维方法;③读书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④坚持写读书笔记。
2.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人曾说过:“人如果没有想象,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学生的阅读视野、审美期待与以往大相径庭,他们不希望作者居高临下,耳提面命地给他们什么教悔,而是希望读完一篇美文后能进行艺术性评价。为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在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上对他们进行引导。如:读准、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像,仔细品味,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为了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故事写了什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耳目濡染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3.设计精彩美文问题。设计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如果能胸有成竹,能迸发出思维、智慧的火花,说明他已经进入了一种文学的佳境。如果再能从中走出来,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则更能提升境界。为此在阅读课上我尝试让小组之间提供美文,并大胆创新,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自己驾驭文章。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劝学》中也有关于积累的名言。“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需要依靠长期积累,通过美文积累,可以净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自然界的一切景物,都被打上了作者感情的烙印,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虽都是经典名篇,但读的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要做到博览群书,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品味生活的内涵与真谛。经典美文体现了名家的风采,融文采、哲理、美学、情感于一体,这对学生的写作与陶冶情操大有裨益。所以每一次美文之旅,我都让学生记录下美句、美段,并及时背诵,如:名著中的经典美句,文摘、杂志中的美文等等。每天安排一个学生将他最欣赏的课外美文语段抄写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诵读。每次上课之前让他们诵读,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他们诵读多了,积累多了,自然写起文章来就会信手拈来,抛砖引玉,欲罢不能,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不言而喻。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受阅读的影响,爱看名家作品的学生,他们作文的语言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些名家的痕迹。在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时,学生可以尽情地在文字海洋中徜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能力。所以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经典美文,在阅读教学时,我总是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对美文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及语言文采进行创造性仿写,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交融,升华语文素养。
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间真情;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人生真谛;在阅读中,历经社会百态;在阅读中,徜徉自然之乐。通过阅读,领略语文的魅力,提高了语文素养。除了通过阅读教学能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外,教师也可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座谈会、辩论会等来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需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训练,相信经过语文老师的辛勤努力,我们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语文 阅读 积累 写作
语文老师天天都会接触语文,交流语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呢? 权威的书籍给语文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及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语文”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品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体会嬉笑怒骂的乐趣;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一次奇妙的语言之旅、思维之旅,我们都是从各自的思想出发,走向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思维演绎,而是获取并积累知识的过程,即在积累与阅读中思想得到升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经营课堂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诗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观书有感》。意思是:你问我这里的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源头之水是流动的水。还可以这样理解:你问他为什么有那么丰厚的知识,是因为他读了很多的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①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②阅读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积淀、思维方法;③读书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④坚持写读书笔记。
2.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人曾说过:“人如果没有想象,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学生的阅读视野、审美期待与以往大相径庭,他们不希望作者居高临下,耳提面命地给他们什么教悔,而是希望读完一篇美文后能进行艺术性评价。为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在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上对他们进行引导。如:读准、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像,仔细品味,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为了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故事写了什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耳目濡染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3.设计精彩美文问题。设计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如果能胸有成竹,能迸发出思维、智慧的火花,说明他已经进入了一种文学的佳境。如果再能从中走出来,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则更能提升境界。为此在阅读课上我尝试让小组之间提供美文,并大胆创新,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自己驾驭文章。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劝学》中也有关于积累的名言。“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需要依靠长期积累,通过美文积累,可以净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自然界的一切景物,都被打上了作者感情的烙印,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虽都是经典名篇,但读的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要做到博览群书,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品味生活的内涵与真谛。经典美文体现了名家的风采,融文采、哲理、美学、情感于一体,这对学生的写作与陶冶情操大有裨益。所以每一次美文之旅,我都让学生记录下美句、美段,并及时背诵,如:名著中的经典美句,文摘、杂志中的美文等等。每天安排一个学生将他最欣赏的课外美文语段抄写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诵读。每次上课之前让他们诵读,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他们诵读多了,积累多了,自然写起文章来就会信手拈来,抛砖引玉,欲罢不能,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不言而喻。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受阅读的影响,爱看名家作品的学生,他们作文的语言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些名家的痕迹。在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时,学生可以尽情地在文字海洋中徜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能力。所以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经典美文,在阅读教学时,我总是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对美文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及语言文采进行创造性仿写,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交融,升华语文素养。
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间真情;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人生真谛;在阅读中,历经社会百态;在阅读中,徜徉自然之乐。通过阅读,领略语文的魅力,提高了语文素养。除了通过阅读教学能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外,教师也可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座谈会、辩论会等来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需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训练,相信经过语文老师的辛勤努力,我们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