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的保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在教学中传授给孩子们好的学习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
【关键词】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
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环境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差,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浅见:
1 自学和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知识主要靠自己自学而获得,阅读教材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自学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越重要,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疑难,然后在老师的课堂上专注听讲,化解疑难,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 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倾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极积思考。培养学生哪怕是超前学习过了听懂了也还要认真听的习惯,要把老师的思路、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记忆一些重点。但是课堂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老师刚讲过的题目,有些学生还是不会做,会做会出错?原因是学生上课不能做到专心听讲,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引起学生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等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教学精炼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同时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要学会认真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中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 课堂大胆说的习惯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既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不要语无伦次。其次,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于“说”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再次,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5 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提示语,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正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考试的高分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6 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大的本钱。”怎样让每个学生会动脑思考呢?首先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有学的欲望,那他必然会思,会质疑。在每节课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疑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发问。在新课要结束时,如果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想想,再说一说本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这样,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
7 规范书写的习惯
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①格式正确,②书写工整。对于前者而言,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教师应该教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格式,并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书写格式。对于第二点,我们要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规范书写的原因。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学生在平时作业时一定要书写的工整。教师可采取奖罚的措施,依次激励学生规范书写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作业书写评比,以来训练学生的书写习惯。
8 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要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分析错题大不一样。分析错题可以找到不良习惯,如粗心、马虎、大而化之根据自己实际,通过考试和讲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回亏,长一回智。
9 乐于创新的习惯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有无创新意识,我们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学生意识里就有创新意识,有时这种创新意识不是教师激出来的,而是被老师无情的扼杀了。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些独特见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增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
10 客观评价的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如小学生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体现。只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同学,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的保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在教学中传授给孩子们好的学习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
【关键词】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
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环境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差,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浅见:
1 自学和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知识主要靠自己自学而获得,阅读教材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自学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越重要,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疑难,然后在老师的课堂上专注听讲,化解疑难,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 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倾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极积思考。培养学生哪怕是超前学习过了听懂了也还要认真听的习惯,要把老师的思路、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记忆一些重点。但是课堂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老师刚讲过的题目,有些学生还是不会做,会做会出错?原因是学生上课不能做到专心听讲,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引起学生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等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教学精炼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同时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要学会认真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中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 课堂大胆说的习惯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既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不要语无伦次。其次,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于“说”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再次,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5 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提示语,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正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考试的高分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6 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大的本钱。”怎样让每个学生会动脑思考呢?首先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有学的欲望,那他必然会思,会质疑。在每节课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疑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发问。在新课要结束时,如果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想想,再说一说本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这样,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
7 规范书写的习惯
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①格式正确,②书写工整。对于前者而言,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教师应该教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格式,并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书写格式。对于第二点,我们要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规范书写的原因。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学生在平时作业时一定要书写的工整。教师可采取奖罚的措施,依次激励学生规范书写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作业书写评比,以来训练学生的书写习惯。
8 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要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分析错题大不一样。分析错题可以找到不良习惯,如粗心、马虎、大而化之根据自己实际,通过考试和讲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回亏,长一回智。
9 乐于创新的习惯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有无创新意识,我们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学生意识里就有创新意识,有时这种创新意识不是教师激出来的,而是被老师无情的扼杀了。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些独特见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增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
10 客观评价的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如小学生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体现。只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同学,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的保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在教学中传授给孩子们好的学习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