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utao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于2011年6月23-26日在哈尔滨市华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一年一度的全国性心血管病学术盛会。大会收到稿件1500余篇,组织专题讲座300余场次,参会人数达2500余人。

其他文献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于语文要素落实得很到位。每个习题、每篇文章、每个单元都透露出了语文学科的语文要素。为了做到明确教学意义,语文老师应当落实教材要素,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要素;教学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当分三步。首先,精准落实教材的语文要素。老师要做到精准解读。其次,找寻和语文要素相关的资源,将它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最后,通过实践环节
期刊
目的 评价我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及近期预后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对国际多中心CREATE研究数据库中中国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性别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比较入院时一般情况及基线临床特征,入院后的再灌注及药物治疗,以及30 d的全因死亡、再梗死、卒中、大出血、心力衰竭以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校正影响因素后,比较不同性别患者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设计有效性数学提问,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借助有效性提问,与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更好地调控教学节奏,并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提高。  一、创新设计数学提问情境,提升数学提问
期刊
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是学好各类知识的基础,更是学好最为抽象的数学的基础。这应该算是一个不需要去论证的共识。然而,对于如何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弄清楚数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才能有针对地提出解决办法。  依据数学的基本特征,即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发展
期刊
目的 在冠状动脉CT图像上分析测量成人血管直径与血管分叉的生体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冠状动脉应用解剖的认识.方法 选择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优秀、血管完全正常的526例成人为观察对象,测量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自开口至直径2 mm处每间隔1 cm处的管腔直径,计算管腔渐变率;测量大的对角支、钝缘支、锐缘支、后降支、左室后支(直径大于2 mm)开口直径,与同平面交角的主支血管直径
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血总胆固醇(TC)浓度升高已确认为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或称致病性危险因素。然而,血甘油三酯(TG)浓度升高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由于对TG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尚不确定,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仔细思考。
期刊
《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由《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国内权威专家编写,按照国家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集中、准确地介绍了心血管内科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理论技术,重点阐述常见病防治新法、疑难病例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前沿信息。具体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与预防、解剖、生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学、体格检查、影像诊断、无创诊断技术、生化标志物检测、相关危险因素,
医院外除颤临床上推荐使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ICD),关于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AED)的使用和讨论也比较多,救生衣除颤器的报道则较少.Winkle[1]在近期综述指出,美国每年有数十万的院外患者死于心脏骤停.众所周知,心脏骤停患者如果未及时得到心脏电复律,生存的机会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越发重视科学化教育,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释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是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对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进行有价值的实践探索,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项目式学习是新时代背景下新兴的教学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通过项目式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因此,笔者将小学道德
期刊
患者男性,49岁.因“活动时胸痛1个月,加重18 d”收入院.近1个月,患者间断出现活动时胸痛,上3层楼即可诱发胸痛,休息后数分钟缓解.18d前胸痛突发加重,持续不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病情稳定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人院查体: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