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支架式教学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为例,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会知识的发展和生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三角函数定义;核心素养;问题支架;教学过程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的第二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地位: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周期函数模型,它在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测量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则是整个三角函数的学习的起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好三角函数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将学生原认知下的直角三角形模型下的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扩展到直角坐标系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到将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用边的比值定义到高中用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定义再到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定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符号的判定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
  蕴含的数学思想:三角函数的定义从初中的锐角到高中的任意角,从平面几何到解析几何,蕴含着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① 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② 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终边定义法和单位圆定义法两种定义;
  ③ 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符号;
  ④ 初步体会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2)目标解析
  ① 学生能在原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认知的基礎上,明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扩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体会从直角三角形模型到直角坐标系模型的建模过程,并能抽象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从而达到对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抽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② 学生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终边定义法和单位圆定义法及它们的联系,并且能利用定义求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从而达到对学生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③ 学生能够根据定义得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④ 学生能够根据定义初步体会三角函数周而复始的特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了一定的学习起点,但由于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的模型下建立的,而在将锐角放到直角坐标系下时,一开始仍然要以初中的直角三角形模型为起点引入,这样就造成学生在对其他象限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理解时很难脱离直角三角形模型而转为点的坐标比值定义,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遇到的一个难点.另外,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今后能更好地学习三角函数相关知识,教材引入了单位圆定义法,而没有提及终边定义法.事实上,两种定义法是一致的,但也各具优点,所以就需要教师做好权衡.笔者建议两种定义都传授给学生,但侧重单位圆定义法.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且明白锐角三角函数的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起点.
  (2)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直观体会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终边上点(不与原点重合)的位置无关,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体会三角函数周而复始的重要属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 复习回顾,激发兴趣
  问题1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师生活动:
  (1)由学生写出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教师追问:如果在不改变角的大小的前提下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扩大或者缩小,锐角所对应的三角函数值会改变吗?
  设计意图:回顾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并让学生明确对于每个锐角它所对应的三角函数值是唯一的,突出函数概念的特征,为学生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做准备.
  教师追问:5π3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分别是多少呢?
  师生活动:明确按照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没有办法求5π3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环节2 问题支架,构建新知
  问题2 根据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用点P的坐标写出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
  如图1所示,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锐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a,b),它
  与原点的距离r=|OP|=a2 b2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自身身份的转变,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论述了打造小学生“有感”数学体验空间的价值和必要性,同时根据新课程改革具体要求和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需求,提出了利用合作性学习策略、问题化教学策略、互动性教学策略、实践性教学策略来打造
【摘要】数形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恩格斯曾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數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关键词】数形结合;二次函数     数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指的是代数思想与几何思想的相互结合,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数学结合思想,将小学数学学习的两大主题“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及求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当是现阶段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数形结合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思想,还是一种关键的解题工具,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将数形结合思想贯串高中数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解题思路,以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对数形结合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原则进行阐述,并具体
【摘要】向量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既是代数研究的对象,有丰富的运算,又是几何研究的对象,有形的特性.因此,向量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天然桥梁,在高考中向量是一种解题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常与其他知识交汇起来考查,本文主要探讨向量在不等式、解析几何以及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关键词】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  一、向量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摘要】为实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本文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探索适合军校学员的线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员应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与平台,把学员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中,在课堂上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员铸起坚实的思想堡垒.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上教学;课程思政  2020年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
【摘要】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暴露数学家、教材编写者、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阐明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结构的完善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透过“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视角,展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暴露思维,揭示该公式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  【关键词】思维过程;两角差的余
【摘要】本文以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将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分析了高校教师在非专业思政课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撰写到教案设计等方面对公共基础课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从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两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各行各业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摘要】新一轮教育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强调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合作意识.新课程标准中也重点强调应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开展实际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勾股定理为例分析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合作学习
【摘要】分享式学习课堂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模式,其体现的是“开放”“共享”“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理念,它能够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提问、合作共探贯串整节数学课堂.这种分享式学习课堂的建构将彻底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以课本知识为纲要、教师讲解为主导、通过课后练习去理解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分享式学习课堂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竞争意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