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分泌型癌1例临床病理特点与文献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方法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进行临床特点、影像学、大体、光镜和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讨论。结果分泌型癌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钼靶BI-RADS 4级以上;大体上肿物呈灰白分叶状,界清,类似纤维腺瘤;镜下肿瘤被胶原纤维分隔呈分叶状,由类似甲状腺滤泡的微囊构成,细胞中等大小,轻度异型,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 EMA及S100强阳性,ER、PR、HER2和肌上皮标记阴性,细胞内外分泌物AB、PAS阳性。结论分泌型癌是一种罕见、低度恶性的乳腺癌,结合形态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可作出正确诊断,儿童和年轻人预后要比老年患者好。
  关键词:乳腺分泌型癌;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代替宫颈癌成为是女性常见最常见恶性肿瘤[1],当中的大多数(65%左右)是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而罕见类型和变异型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碰到。现将我科近期遇到一例乳腺分泌型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breast,SCB),对其进行临床特点、影像学、大体、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旨在对分泌型乳腺癌有进一步的认识,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汉族,公司职员。1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无明显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专科检查:左乳晕下方可触及一大小约3*3CM肿物,边界清,质硬,活动度差。术中冰冻送检,冰冻结果:考虑为浸润性乳腺癌(特殊类型)。
  1.2 方法
  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4微米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AB、PAS特殊染色,免疫组化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器染色。
  2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
  我院乳腺彩超示:左乳腺BI-RADS 4级,建议活检。乳腺钼靶示:左乳内侧象限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活检(钼靶BI-RADS 4a级)。
  2.2大体
  冰冻送检淡黄不规则组织一块,大小约4*4*2CM,切面灰白暗红色,分叶状,见一灰白结节,直径2.5CM,界清质中。后送乳腺根治术标本,腋窝检出淋巴结15枚。
  2.3 形态学
  镜检肿瘤被胶原纤维分隔呈分叶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中等大小,胞浆红染或透明,轻度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罕见(图1);大部分区域形成大小不等的微囊,囊内可见嗜酸性的分泌物,部分相似于甲状腺滤泡、血管瘤或印戒细胞样,局部呈实性片状,小灶呈乳头状(图2),未见明确坏死,未见脉管癌栓及神经束膜侵犯;腋窝淋巴结15枚未见癌转移。
  
  图1 肿瘤呈巢状形成微囊,内含分泌物(HE×200)
  Fig1 The tumor with microcystic structure,contain the secretion(HE×200)
  
  图2微囊结构与乳头状结构共存(HE×200)
  Fig 2 The tumor consists of papillary and microcystic structure(HE×200)
  2.4 免疫组化及特染
  ER-、PR-、HER2 0、CK5/6-、P63-(图3)、Caponin-、CD10-、S100强+(图4)、EMA强+、KI67约10%、E-CD+、GCDP15+,特殊染色:AB、PAS均阳性。
  
  图3 肿瘤肌上皮P63表达缺失(SP×100)
  Fig3 The tumor lack of myoepithelial cell expressin(SP×100)
  
  图4S100强表达(SP×100)
  Fig4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S100 protein(SP×100)
  2.5 病理诊断
  (左乳)符合乳腺分泌型癌。
  3讨论
  3.1 概述
  乳腺分泌型癌(SCB)最早在1917年由Lirings报道,早期的研究均发生在3~15岁女童,故将其命名为幼年性乳腺癌。David P[2]等发现该乳腺癌发生成人更多见,甚至男性患者也有报道[3]。但SCB仅占乳腺癌的比率国外小于0.15%,国内小于0.36%[4]。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明确,Aceto等[5]报道乳腺分泌型癌的发生与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有关,是唯一发生t(12;15)平衡移位的乳腺癌,并产生ETV6-NTRK3融合基因。在2012年第四版乳腺肿瘤WHO分类中归为罕见类型和变异型乳腺癌,定义为一种罕见的、低级别、染色体易位相关性浸润癌。
  3.2 临床特点
  大多数发生在女性,也可见于男性,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病史3个月至2年,发病年龄3至75岁。约一半以上肿物位于乳晕周围,并且可以触及可活动的肿块。可单发也可多发,偶有乳头溢液或针刺样疼痛,一般境界较清楚。部分肿物质硬且活动度差,提示肿块与纤维腺瘤类似。
  3.3 临床病理学特点
  3.3.1 巨检
  肿瘤多呈结节状,一般直径在0.5-12cm,质硬,切面灰白灰黄,通常境界清楚。
  3.3.2 组织学特征
  肿瘤一般具有实性、微囊、管状和囊肿型结构,或各种结构以不同比例存在,呈膨胀性生长。①微囊型:细胞内、外见大小不等的微囊,囊内含有嗜酸性分泌物,类似于甲状腺滤泡。②实性:肿瘤呈片状实性,细胞胞质呈嗜酸性,或有某些分泌小泡,有时可见含有分泌物的囊腺样腔隙。③小管型:含有分泌物的小管,细胞内外亦有微囊。④囊腔型:形成大小不等大囊腔,内含粘液。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异型性不明显,染色质细,核分裂罕见。常有两种类型细胞,一种细胞胞浆淡染丰富,内有大小不等空泡,空泡可融合成微囊性结构,腔隙内充满红染的分泌物,有的细胞呈印戒样或呈泡沫细胞样,此类细胞中等大小,有小核仁。另一种少见的细胞有丰富的红染颗粒状胞质,有明显核仁。间质常见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罕见肿瘤坏死,淋巴结转移也是少见的。并且肿瘤周围可见分泌型或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3.3.3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
  EMA、S100、α-乳清蛋白常阳性。ER、PR、HER2一般阴性,三者阳性率分别为31%、15%、15%。肌上皮CK5/6、P63、Caponin、CD10通常阴性,可表达E-CD、CK8/18、SMA。分泌物PAS或AB染色、粘液卡红染色阳性。Tomo Osako[6]推荐ETV6基因重排、淀粉酶、α-乳清蛋白是诊断乳腺分泌型癌的有效方法。
  3.4 鉴别诊断
  分泌型癌需鉴别的疾病有:(1)富脂质癌,癌细胞胞质呈泡沫状或空泡状,细胞核通常较一致,卵圆形。胞质苏丹Ⅲ或油红O染色阳性,PAS、AB染色阴性,免疫组织化学ER、PR均阴性。(2)黏液腺癌,纤维组织分隔的黏液湖,湖内细胞可呈实性、巢状、乳头状,细胞较小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表达MUC2与MUC6,ER、PR通常阳性。(3)分泌期乳腺、乳腺分泌型腺瘤,多发生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腺泡上皮呈广泛的分泌改变,腔外层可见肌上皮细胞,小叶结构存在。(4)浸润性小叶癌,肿瘤常浸润边缘,弥漫散在纤维间质中,排列呈列兵式、单线样,细胞均匀一致,常有胞质黏液(PAS/AB染色阳性)但不如乳腺分泌型癌丰富。(5)大汗腺癌,根据胞质特点分为三型。A型:胞质嗜酸,均质或颗粒状,经淀粉酶消化后PAS阳性;B型:红染胞质内有较多细小空泡,呈泡沫状;C型:胞质淡染呈细颗粒样。免疫组化GCDFP-15、AR阳性,ER和PR通常阴性但HER2阳性。(7)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上皮及间质增生,形成复杂的乳头状分支,乳头表面可见腺上皮及肌上皮细胞,肿瘤胞质红染,有顶浆分泌,但没有细胞内外PAS染色阳性的分泌物。免疫组化P63、SMA、S100等显示肌上皮成分存在。(8)转移性甲状腺滤泡,内含有胶质的完整滤泡到实性或梁状结构,可见不完整的滤泡。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中Tg、TTF-1阳性,而PAS染色ER、PR、S-100均阴性。(9)腺样囊性癌,肿瘤常见筛状、梁-管状和实性型结构。多种细胞形态但由三种细胞组成:腺上皮、基底样细胞及肌上皮细胞,有嗜酸性胞质,形成真腺腔及假腺腔,经淀粉酶消化后PAS阳性反应。ER、PR多阴性,肌上皮细胞表达S-100。而在乳腺分泌型癌中,ER、PR多阳性,S-100弥漫性阳性。
  3.5分子病理学特点
  电镜显示瘤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的分泌空泡,内有微绒毛,细胞间通过桥粒连接。遗传学研究 Togon等[7]的研究显示,SCB具有特征性的t(12,15)平衡易位,产生ETV-6-NTRK3基因融合。Strauss等[8]研究发现,乳腺分泌型癌表达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5a,而其他乳腺癌不表达,STAT5a表达可能与t(12;15)(p13;q25)染色体易位有关。大多数SCB是二倍体,杂合子缺乏研究发现:在P53基因定位的17P13,是浸润性导管癌和SCB存在明显差别的位点,45%的浸润性导管癌存在杂合子缺失,而SCB则没有,则说明它生长缓慢及预后良好的生物学行为[9]。但矛盾的是,SCB具有的易位与另外两种肿瘤相关(包括间叶性肿瘤)也显示上皮分化的分泌活性。
  3.6 预后
  SCB是低度恶性肿瘤,一般认为在儿童和<20岁年轻人预后较好[4],Tixier H[10]认为成年女性比儿童更有侵袭性,在老年患者则呈侵袭性病程,远期复发可长达20年。对儿童乳腺分泌型癌的治疗标准还没达成共识,一般认为.如肿瘤体积小(<2cm),无淋巴结转移,通常采取肿块局部切除,成人则采取单纯乳房切除,并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放化疗一般不是常规治疗,以避免肺纤维化,肋骨损伤及化疗后不良反应,有淋巴结转移则应考虑淋巴清扫术。但近年随着保乳手术的增加,有学者只选择放疗来治疗此癌[2]。OzgurogInt[11]等复习12l例乳腺分泌型癌,其中转移6例,死亡4例,没有儿童死亡的病例。Oberman[12]报道6例肿瘤小于2.1cm的患者,其中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6例随访0.5-7.5年均无复发或转移。但国内有报道[13]一名18岁女性患者,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有一枚淋巴结转移,但很快发生双肺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
  综上所述,分泌型乳腺癌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罕见乳腺癌,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可做出正确诊断,免疫组化提示大多数为三阴性乳腺癌,但预后良好,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因此,是否是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一种异质性疾病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虑到它的预后有比较明确的年龄特点,可以根据患者年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范正平,梅继新,彭桂兰,等.CR钼靶X线摄影对非肿块性乳腺癌X线征象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5):728-729.
  [2]David P,Horowitz,Charu S,et al.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Results from the surv-ival,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J].The Breast 21(2012)350-353.
  [3]Dali L,Xiu YX.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phenotypicstudy of 15 cases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odern Pathology(2011),1–9.
  [4]马遇庆,杨重庆,刘冬戈.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2):147—150,155.
  [5]Aceto GM,Soiano AR,Neuman MI,et al.High-risk human papiiioma virus infection,tumor pathophen-otypes,and BRCA1/2 and TP53 status in juveniie breast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0,122(3):671 --683.
  [6]Tomo O,Kengo T,Rie H,et al.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nd its histopathological mimics:value of marker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J].Histopathology 2013,63,509–519.
  [7]Tognon C,Knerevich SR,Huntsman D,et al.Expression of the ETV6-NTRK3 gene fusion as a primary event in human 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J].Cancer Cell,2002,2(5):367-376.
  [8]Strauss BL,Bratthauer GL,Tavassoli FA.STATS a expression in the breast ismaintained in secretorycarcinoma,in contrast to other histologic types[J].Hum Pathol,2006,37(5):586-592.
  [9]Grabeilus F,Worm KA.ETV6-NTRK3 gene fusion in a 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of a male to female transsexual[J].Breast,2005,14(1):71—74.
  [10]Tixier H,Picard A,Guiu S,et al.Long-term recurrence of 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 with metasta-tic sentinel lymph nodes.Arch Gynecol Obstet 2011;283(Suppl 1):77–78.
  [11]Ozguroglu M,Tascilar K,Ilvan S,et a1.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ncol,2005,68(2-3):263~268.
  [12]Oberman HA.Secretorv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in adults.Am J Surg Pathol,1980:4:465.
  [13]张守成,陈剑.乳腺分泌型癌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外医疗.2011,33(11):25-2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9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常规宫腔填塞纱条治疗组(对照组)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组(研究组),每组各含48例病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而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期刊
孕妇,25岁,孕1产0,孕23周,来我院行胎儿产前系统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单胎,胎儿存活,双顶径61mm,头围218 mm,腹围196 mm,股骨长41 mm,胎心率155次/分,前壁胎盘Ⅰ级,最大羊水池深48 mm。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规整,肺、四腔心及左右流出道均可见,双肾、膀胱可显示,肾窦未见明显异常分离。胎儿因肢长骨可见,脐动脉2条。胎头位于耻上,脊柱位于左侧,探头在由胎儿头侧向尾侧
期刊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腰椎管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对我院骨伤专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进行梳理,并报道了采用该诊疗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4例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疗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份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效果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手术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损伤,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1例为十二指肠二、三段损伤,1例为十二指肠第一段掼伤。其中1例因破裂口较小而行单纯缝合修补,另1例因十二指肠损伤严重而行了破裂口修补,胃窦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同时作胃造瘘插管和经空肠上段造瘘插入两根导管,其中一根导管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输精管结扎术的临床经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输精管结扎术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并发症的类型和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结果:600例输精管结扎术均成功,并且都达到了绝育的目的,但是有3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5%,其中有1例属于神经官能症,1例属于性功能减退,4例属于腰痛,4例属于血肿,5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在消化内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使用微量泵注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比较措施执行前后的效果。结果 微量泵管理措施在消化科病房执行后,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率由6.59%降至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化科护士在应用微量注射泵时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操作,保证了注射泵的使用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消化科病房;护理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肝硬化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经临床护理路径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经常规健康教育。再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为100.0%,对照组患者为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天数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上,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氧驱动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8例分为观察组34例以及对照组34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TURP术围手术期管理,明确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TUR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TURP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过积极治疗痊愈,但经调查发现TURP术后发生猝死的报道不少结论开展TURP术应严格围手术期管理和干预,防止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术前充分评估、术后及时有效的专科观察和护理重要措施       TURP术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