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我们应当把现实生活当作学生认知水平的活水,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1.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例如,在我学区的优质课教学竞赛中,一位教师执教“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一课,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三位同学到台前进行投篮比赛,让每个学生投不同的数次,同时在列表中填上每位学生的投篮次数和投中个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哪位同学是投篮冠军?”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很快就知道了谁是冠军,还从中发现并很快理解了命中率这一数学问题,再引申,让学生学习发芽率、出粉率、出油率、成活率等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现象中选取素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出示了“雪花啤酒”、“恩平米酒”、“九粮液酒”等几种本地常见的酒,然后问学生:“喝哪种酒容易醉?”许多同学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即时说出:“九粮液酒容易醉。”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喝这种酒容易醉?”这位同学的问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索欲望,个个情绪高涨,积极思考、交流,最后发现了酒精度(百分数)这个数学问题,我从中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这样,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索数学问题,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
1.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生活问题:“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了“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3.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
例如,学习“利息的计算”后,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从银行了解了存款的类型、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而且还考虑了存款的方式: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两年整存整取?該怎样存比较合算?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运用中获取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把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并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1.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例如,在我学区的优质课教学竞赛中,一位教师执教“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一课,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三位同学到台前进行投篮比赛,让每个学生投不同的数次,同时在列表中填上每位学生的投篮次数和投中个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哪位同学是投篮冠军?”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很快就知道了谁是冠军,还从中发现并很快理解了命中率这一数学问题,再引申,让学生学习发芽率、出粉率、出油率、成活率等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现象中选取素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出示了“雪花啤酒”、“恩平米酒”、“九粮液酒”等几种本地常见的酒,然后问学生:“喝哪种酒容易醉?”许多同学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即时说出:“九粮液酒容易醉。”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喝这种酒容易醉?”这位同学的问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索欲望,个个情绪高涨,积极思考、交流,最后发现了酒精度(百分数)这个数学问题,我从中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这样,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索数学问题,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
1.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生活问题:“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了“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3.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
例如,学习“利息的计算”后,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从银行了解了存款的类型、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而且还考虑了存款的方式: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两年整存整取?該怎样存比较合算?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运用中获取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把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并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