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绿化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城市中,校园绿地分布广,服务对象广泛,服务时间长。所以,校园的园林绿化既是师生使用最多的绿色活动空间,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标志。校园园林绿化的主要功能包括:营造绿色户外环境,体现绿化生态功能;塑造优美景观,体现美化环境功能;美化校园,体现文化教育功能;创造多功能的户外活动空间,有利于师生的健身和社交活动,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关键词】 校园;绿化改造;园林景观;方案设计
1 老校园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校园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所建设的一些校园园林绿化工程难以满足时代要求,某学校于1985年搬迁至汾河东岸,校园占地面积为49575m2,主要建筑物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设。作为配套工程,校园绿化工程与早期建筑物同期建设。该校园的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绿化不足。
由于教学用地、活动用地,以及车位等方面的影响,校园的多数地方被逐渐硬化,绿化面积日趋缩小,绿化覆盖率较低。
2)美化不足。
教学楼南侧的高大乔木(垂柳、毛白杨等)使教室内光线不足、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影响教学。部分草坪因种植年代过久,现已变得杂草丛生,且日趋老化,影响校园的美化效果。由于种植年代较长,乔、灌木严重老化,生长不良,病虫害较多,花期变短。绿篱生长过高,下部老叶脱落、干枯,失去了应有的观赏价值,与当代校园景观要求已不相适应。
3)立体绿化不足。
随着建筑物的增多,校园内的绿化已显得单调并缺少层次,缺乏立体绿化效果和艺术观赏性。
4)活泼不足。
校园既有绿化采用“规则式”布局,缺少自然美。一些乔木、灌木经过几十年的生长,非常拥挤,不仅减少了活动空间,也缩小了人们的视觉范围。这种拥挤、封闭、呆板的空间容易使人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调节自我,放松心情。
2 校园园林绿化改造原则
1)设计简捷,易于管理。校园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时应结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师生学习、娱乐、休息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应考虑之后的维护管理问题。由于学校绿化受到经费、队伍业务水平的限制,绿化设计要注重简单,便于日常管理,采取“改管并举”的方法,改好一片,管好一片。
2)改良品种,调整格局。针对原绿化不足、美化不足的实际情况,确立以植树造景为主,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原则,增加校园文化内涵。以提高校园绿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为目的,在现有的绿化框架上进行格局调整。改“封闭式”为“敞开式”绿化,使绿色真正融于师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动势构图进行造景,使其富有时代感和诗情画意。
3)增设景点,提高内涵。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要充分重视精神环境的塑造,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美好精神面貌的育人环境。结合校园的整体布局,按照合理安排、重点突出、建有特色的原则进行景点建设,达到“寓教育于景物之中”的目的。
4)循序渐进,推陈出新。老校园的既有绿化风格已与学校的精神面貌融在一起,成为师生员工所接受的一种精神上的模式。所以,校园园林绿化改造时,不应大砍大伐,不应大起大落,不应在短时期内突改校园的既有风格,应局部修正,逐步改变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绿化。
3 校园绿化改造方案设计
3.1教学办公区绿化改造布局
教学办公区位于校园的东北部,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的主要场所,其绿化改造设计侧重整齐大方。教学主楼正对主校门,是学校的主要建筑物。所以,在教学主楼前两侧设置小块绿地,在绿地中对称列植6棵高大油松(株距5m)作为“迎客松”,欢迎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光临。
2009年11月15日的大雪毁坏了校园的部分垂柳,其中有的已是残缺不全。所以,教学办公区南侧主干道行道树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略加调整,即两侧列植垂柳,并对原有的垂柳进行修整、补种,并取消遮挡教学楼的16棵垂柳。教学区南侧主干道垂柳株距8m,共36棵,其中保留原有20棵,新栽16棵。垂柳之间及两侧布置大叶黄杨,形成绿篱。体育活动中心北侧的行道树布置为栾树,株距7m,共8棵,形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树景,与对面的“探索求知园”相呼应。教学办公区的东、南围墙内侧大间距布置西府海棠,并根据空间大小在海棠树之间及周围布置草坪和大叶黄杨绿篱,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避免冬季遮挡阳光。教学办公区的围墙根下种植爬山虎,形成绿墙。
3.2体育活动区绿化改造布局
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的西部,直冲汾河滩的风口,其绿化改造设计侧重净化环境。操场东侧保留原有的5棵垂柳,并补栽12棵,与教学办公区南侧主干道两边的垂柳相连接,形成一道垂柳长廊。垂柳之间及两侧布置大叶黄杨绿篱。
由于西邻滨河东路,操场的西侧、北侧和南侧靠墙密植毛白杨(株距4.5m,共76棵,并保留原有6棵),再在毛白杨的内侧密植桧柏(株距3m,共89棵),毛白杨与桧柏的排距为2m。通过毛白杨和桧柏的高度结合,在操场西、北、南三面形成错落有致的绿色屏障,有效遮蔽校外的灰尘、风沙及噪声。
3.3家属住宅区绿化改造布局
家属住宅区位于校园的中北部,主干道行道树按照原有风格,保留较好的5棵泡桐,并补栽3棵,形成较大的阴凉区。保留北侧外墙原单边栽植的7棵毛白杨,再补栽6棵,形成绿色屏障。取消“住宅一”“住宅二”南侧的6棵遮光泡桐,设置草坪,绿地上的花木布置紫薇、石榴、山桃和龙爪槐等小型树种,周边用大叶黄杨形成绿篱,为家属区提供一个四季皆宜的休闲场地。
4 校园园林造景改造方案设计
4.1春华秋实园造景工程方案设计
在教学楼的东侧建造“春华秋实园”,让青年学生切身体验春花烂漫、夏绿成荫、秋果累累、冬姿苍劲的园林胜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
春華秋实园采用开放式布局,草坪铺地,园间由多条1.2m宽的鹅卵石曲径分隔为4个小园,根据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差,每个小园主要种植2种~3种乔灌木,形成花果延绵、春华秋实胜景。春华秋实园的中间为假山,与花、果、林形成一组圣境。
4.2荷塘映日园造景工程方案设计
在教学楼的西侧营造“荷塘映日园”,大块草坪中间建造一个椭圆形喷水鱼池,水面上漂浮睡莲,草坪上点植西府海棠、玉兰、碧桃及龙爪槐等。荷塘映日园的入口为平坦的青石道,道路宽1.5m。荷塘映日园与春华秋实园相呼应,均采用开放式,形成一对典雅的休闲场所。
4.3探索求知园造景工程方案设计
结合校园的建筑布局,在教学楼南侧建造“探索求知园”,外围采用月季和蔷薇作花篱,中间由花架分隔。花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架,乳白色,其上部固定绿色透明塑料板。花架两侧种植葡萄、紫藤。花架延伸至三面,中间种植草坪,点缀龙爪槐、合欢、广玉兰、紫薇、丁香、桧柏、苹果、山楂等,并在入口处设置拱门衔接。探索求知园内的高大乔木均远离教学楼布置,密集的葡萄藤也仅布置在东、西花架两侧,较低矮的灌木栽植在教学楼附近。探索求知园植物的布置兼顾了花、果、色、姿、荫等各方面的景观效应。探索求知园在总体处理上,追求静雅,为师生营造一个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环境。
5 结语
本方案设计是在深入挖掘该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了校园景观的表达方式,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校园的绿化改造、园林造景的设计与研究。将毛白杨、垂柳、泡桐、桧柏、油松等的绿化作用与其特定功能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一举多得;将迎春、丁香、樱花、玉兰、紫薇、枣、桃、李、果等在绿化中的作用予以抽象和隐喻,与校园的空间布局、功能、景观融为一体。方案设计在布局合理、内涵丰富、循序渐进、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融校园的园林绿化、景观观赏和生态保护于一体,追求一种完美的、和谐的艺术效果,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校园;绿化改造;园林景观;方案设计
1 老校园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校园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所建设的一些校园园林绿化工程难以满足时代要求,某学校于1985年搬迁至汾河东岸,校园占地面积为49575m2,主要建筑物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设。作为配套工程,校园绿化工程与早期建筑物同期建设。该校园的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绿化不足。
由于教学用地、活动用地,以及车位等方面的影响,校园的多数地方被逐渐硬化,绿化面积日趋缩小,绿化覆盖率较低。
2)美化不足。
教学楼南侧的高大乔木(垂柳、毛白杨等)使教室内光线不足、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影响教学。部分草坪因种植年代过久,现已变得杂草丛生,且日趋老化,影响校园的美化效果。由于种植年代较长,乔、灌木严重老化,生长不良,病虫害较多,花期变短。绿篱生长过高,下部老叶脱落、干枯,失去了应有的观赏价值,与当代校园景观要求已不相适应。
3)立体绿化不足。
随着建筑物的增多,校园内的绿化已显得单调并缺少层次,缺乏立体绿化效果和艺术观赏性。
4)活泼不足。
校园既有绿化采用“规则式”布局,缺少自然美。一些乔木、灌木经过几十年的生长,非常拥挤,不仅减少了活动空间,也缩小了人们的视觉范围。这种拥挤、封闭、呆板的空间容易使人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调节自我,放松心情。
2 校园园林绿化改造原则
1)设计简捷,易于管理。校园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时应结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师生学习、娱乐、休息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应考虑之后的维护管理问题。由于学校绿化受到经费、队伍业务水平的限制,绿化设计要注重简单,便于日常管理,采取“改管并举”的方法,改好一片,管好一片。
2)改良品种,调整格局。针对原绿化不足、美化不足的实际情况,确立以植树造景为主,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原则,增加校园文化内涵。以提高校园绿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为目的,在现有的绿化框架上进行格局调整。改“封闭式”为“敞开式”绿化,使绿色真正融于师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动势构图进行造景,使其富有时代感和诗情画意。
3)增设景点,提高内涵。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要充分重视精神环境的塑造,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美好精神面貌的育人环境。结合校园的整体布局,按照合理安排、重点突出、建有特色的原则进行景点建设,达到“寓教育于景物之中”的目的。
4)循序渐进,推陈出新。老校园的既有绿化风格已与学校的精神面貌融在一起,成为师生员工所接受的一种精神上的模式。所以,校园园林绿化改造时,不应大砍大伐,不应大起大落,不应在短时期内突改校园的既有风格,应局部修正,逐步改变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绿化。
3 校园绿化改造方案设计
3.1教学办公区绿化改造布局
教学办公区位于校园的东北部,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的主要场所,其绿化改造设计侧重整齐大方。教学主楼正对主校门,是学校的主要建筑物。所以,在教学主楼前两侧设置小块绿地,在绿地中对称列植6棵高大油松(株距5m)作为“迎客松”,欢迎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光临。
2009年11月15日的大雪毁坏了校园的部分垂柳,其中有的已是残缺不全。所以,教学办公区南侧主干道行道树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略加调整,即两侧列植垂柳,并对原有的垂柳进行修整、补种,并取消遮挡教学楼的16棵垂柳。教学区南侧主干道垂柳株距8m,共36棵,其中保留原有20棵,新栽16棵。垂柳之间及两侧布置大叶黄杨,形成绿篱。体育活动中心北侧的行道树布置为栾树,株距7m,共8棵,形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树景,与对面的“探索求知园”相呼应。教学办公区的东、南围墙内侧大间距布置西府海棠,并根据空间大小在海棠树之间及周围布置草坪和大叶黄杨绿篱,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避免冬季遮挡阳光。教学办公区的围墙根下种植爬山虎,形成绿墙。
3.2体育活动区绿化改造布局
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的西部,直冲汾河滩的风口,其绿化改造设计侧重净化环境。操场东侧保留原有的5棵垂柳,并补栽12棵,与教学办公区南侧主干道两边的垂柳相连接,形成一道垂柳长廊。垂柳之间及两侧布置大叶黄杨绿篱。
由于西邻滨河东路,操场的西侧、北侧和南侧靠墙密植毛白杨(株距4.5m,共76棵,并保留原有6棵),再在毛白杨的内侧密植桧柏(株距3m,共89棵),毛白杨与桧柏的排距为2m。通过毛白杨和桧柏的高度结合,在操场西、北、南三面形成错落有致的绿色屏障,有效遮蔽校外的灰尘、风沙及噪声。
3.3家属住宅区绿化改造布局
家属住宅区位于校园的中北部,主干道行道树按照原有风格,保留较好的5棵泡桐,并补栽3棵,形成较大的阴凉区。保留北侧外墙原单边栽植的7棵毛白杨,再补栽6棵,形成绿色屏障。取消“住宅一”“住宅二”南侧的6棵遮光泡桐,设置草坪,绿地上的花木布置紫薇、石榴、山桃和龙爪槐等小型树种,周边用大叶黄杨形成绿篱,为家属区提供一个四季皆宜的休闲场地。
4 校园园林造景改造方案设计
4.1春华秋实园造景工程方案设计
在教学楼的东侧建造“春华秋实园”,让青年学生切身体验春花烂漫、夏绿成荫、秋果累累、冬姿苍劲的园林胜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
春華秋实园采用开放式布局,草坪铺地,园间由多条1.2m宽的鹅卵石曲径分隔为4个小园,根据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差,每个小园主要种植2种~3种乔灌木,形成花果延绵、春华秋实胜景。春华秋实园的中间为假山,与花、果、林形成一组圣境。
4.2荷塘映日园造景工程方案设计
在教学楼的西侧营造“荷塘映日园”,大块草坪中间建造一个椭圆形喷水鱼池,水面上漂浮睡莲,草坪上点植西府海棠、玉兰、碧桃及龙爪槐等。荷塘映日园的入口为平坦的青石道,道路宽1.5m。荷塘映日园与春华秋实园相呼应,均采用开放式,形成一对典雅的休闲场所。
4.3探索求知园造景工程方案设计
结合校园的建筑布局,在教学楼南侧建造“探索求知园”,外围采用月季和蔷薇作花篱,中间由花架分隔。花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架,乳白色,其上部固定绿色透明塑料板。花架两侧种植葡萄、紫藤。花架延伸至三面,中间种植草坪,点缀龙爪槐、合欢、广玉兰、紫薇、丁香、桧柏、苹果、山楂等,并在入口处设置拱门衔接。探索求知园内的高大乔木均远离教学楼布置,密集的葡萄藤也仅布置在东、西花架两侧,较低矮的灌木栽植在教学楼附近。探索求知园植物的布置兼顾了花、果、色、姿、荫等各方面的景观效应。探索求知园在总体处理上,追求静雅,为师生营造一个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环境。
5 结语
本方案设计是在深入挖掘该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了校园景观的表达方式,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校园的绿化改造、园林造景的设计与研究。将毛白杨、垂柳、泡桐、桧柏、油松等的绿化作用与其特定功能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一举多得;将迎春、丁香、樱花、玉兰、紫薇、枣、桃、李、果等在绿化中的作用予以抽象和隐喻,与校园的空间布局、功能、景观融为一体。方案设计在布局合理、内涵丰富、循序渐进、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融校园的园林绿化、景观观赏和生态保护于一体,追求一种完美的、和谐的艺术效果,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