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已經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作者长期的时间以及深入的调查,发现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后期治理,维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方法,同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治理提出了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法,望能有所参考,以便能真正造福于我国农业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措施
前言:
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我国依然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占据了农田工程的大部分,而水利工程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农村农业发展,属于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性设施,但是就我国的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是十分的薄弱,靠天吃饭的现象不足为奇。因此使得我国农业在国际上受到更多严峻的挑战。近两年,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国家对水利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水利项目投资力度,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地位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对于农业而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其命脉。在广大农村,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需要大量的投资,其产生的能效在很长时间内才能显现,而且后续的管理工作非常繁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其庞大的工作量,需要很多数量的人民群众相互配合施工,可以说是一项集体性的事业。
1.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自身性质定义为公益,其不但可以为农田的灌溉提供帮助,还可以为农场,牧场,渔场提供一系列的方便。还可以为花园,果园等提高抗旱排涝,防病灾害等。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由政府主导,以此更具公益色彩。
1.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府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果详细划分。可以分为个体户使用和多户共用。管理的难点在于多户共用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是面向众多的用户开放的,所有在规定范围内的用户都有权利享受水利工程所带来的便利。
1.1.4、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属小(2)型及其以下工程级别,主次要建筑物属5级及5级以下。这样的投资一般都是来自国家安排资金或者是从建筑工程中获得利益的地方政府和其群众集体集资。一个一般性的项目大概是在十万左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比较少,因为主要就是一些土石方工程,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其工作量和工程量也不大。所以现在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自己就是项目的承包者。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地位
纵观我国的农业发展史,总是在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洪涝灾害,每年都不期而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落到实处,我国的农业逐渐走上了告诉发展的轨道。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从而扭转了我国农业落后,粮食短缺的不利局面。
1.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关乎社会稳定。“三农”问题始终被高层管理者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三农”不仅仅是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关乎到国家经济能否顺利转型,结构能否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只有搞好了小型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才能加快我国工业化农业化进程。往小方面来说,才能保证农民的收入,保证农村的稳定,进而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
1.2.3、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由于实际情况使然,我国的粮食大都在灌溉渠区生长。由于环境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在用来灌溉的总水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的情况下,需要灌溉的面积持续增加,这就需要提高灌溉的效率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的需求相结合,这样才不至于脱节。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数十年之前,年代久远,很多工程已经出现诸多的问题,缺少资金造成灌溉渠道淤塞,排水不便,其作用大打折扣,单纯的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基本无利可图造成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抛荒现象严重,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投资不足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利建设,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江河、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于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稍显不足。虽然我国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由国家政府投资的,但是有些经济条件不好或是比较贫困的地方政府也无法投入很多资金来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前我国中央政府也对这些财政吃紧的地方政府进行了一定的补助,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无法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来建设水利工程,使得一些水利工程难以正常开工,有些开工以后,也因为缺乏资金,使得工程难以进行下去,使得工期一拖再拖。此外也有一些地方因为水利工程得到的效益不大,使得他们不愿意开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活动。
(2)建设标准低,设施老旧
早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靠农民投工投劳,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对建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粗放管理,缺乏必要的检修改造,也没有专职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及安全运行的部门;常常出现灌溉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机电井带病运行或停机报废;供水管道锈蚀,水量漏失严重等问题。
(3)建后管护不到位 多年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主体“缺位”、“錯位”严重,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难以持续发挥最大效益。主要表现为:①产权归属不清晰。水利投入资金构成的复杂性造成项目工程产权归属的模糊不清。从理论上讲,这些投资形成的产品应该定位于农业准公共产品,归本区域农民共同所有、共同受益。但在实践中,工程施工结束后,一部分移交给项目区乡镇政府,另一部分移交给村委会,而项目工程的真正使用者又是项目区群众。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众不愿管”、“村里无钱管”、“镇里管不好”的现象,导致项目工程不同程度的毁损。②缺少有效的管护监督。由于项目工程建成后,建后管护采用产权移交的方式,整体移交到项目区乡镇,乡镇虽然和村里签订管护协议,管护内容和责任也以书面形式加以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到此就完成了使命。但项目村到底有没有真正实行有效管护,如何保证项目工程发挥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无从得知。③管护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期以来,项目工程移交后,明确由村负责管护,管护资金自行解决。但由于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无力解决项目工程管护所需的资金问题。如果从项目区受益农户筹集管护资金,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政策不允许,因而管护资金难以落实。④农民群众管护意识较为淡薄。工程建成以来,虽然在项目和工程管理机制上不断进行探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局部地区积极推广,但成效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项目区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管理的意识仍然较为淡薄,还没有彻底改变过去“大锅饭”时期的思想观念,总认为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就该由国家负责管理的维护,工程毁损与否与己无关。
3、解决问题之策略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经过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3.1科学调配人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人员的调配至关重要。首先要抽调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水利技术人才到重点环节,切实的深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工地,来加强检查指导和技术的服务,并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此才能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的预期目的。其次是强化整体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水利工程质量责任制,扎实执行招投标制度,以此来加强工程建设监理和质量的监督,便于确保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然后还要依靠群众来实现“自主监管”,施工中可以在各项目村选出一批有一定专业基础且责任心强的群众设立管理小组,并且参与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投劳筹资等建设环节,来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最后要加强项目验收工作的监督,施工完工的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3.2强化项目管理
施工中,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可以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监理方面进行严格的工程管理,竣工后严格验收程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施工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对计划内项目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制。如山塘综合整治项目中严格执行建设监理制,努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并择优选择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工程质量监督,落实全方位质量跟踪制度,对每个项目确定一名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来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对渠道衬砌、泵站改造等技术含量低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采用“村集体工程大家建”的模式,采取“群众议、群众定,群众督”的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村民建设积极性,并对整个工程起到有效的管控。
3.3加强建后管护
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是一个新的开始,过程中管护单位需要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切实落实相关责任人,并落实管护经费等各方面相关操作。建后管护想到位主要有:①明晰项目工程产权。产权归属问题,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建后管护的责任,关系到项目区群众的管护积极性。根据项目工程的类型、受益面大小等特点。②落实建后管护责任。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按照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由产权所有人来明确具体的管护责任,制订行之有效的管护办法。不仅要明确产权所有人的管理责任,而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把管护责任进一步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工程、每个建筑物上。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后,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实现使用权、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项目工程的建后管护逐步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管理型、经济自立管理型转变,达到以工程养工程,以项目养项目的目的。④设立专项管护资金。由县级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各乡镇对各项目管护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较好的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后管护。⑤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现状,建议在设立专项管护资金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并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运行水平,使之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切实发挥行政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4、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造和维护更是这一切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是十分的到位,还需要广大工作人员更为艰辛的努力,为推动农业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欣.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供给与需求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7)
[2]马培衢.农村水利供给的非均衡性与治理制度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3)
[3]倪焱平,钱焕欢.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制度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6)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措施
前言:
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我国依然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占据了农田工程的大部分,而水利工程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农村农业发展,属于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性设施,但是就我国的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是十分的薄弱,靠天吃饭的现象不足为奇。因此使得我国农业在国际上受到更多严峻的挑战。近两年,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国家对水利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水利项目投资力度,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地位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对于农业而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其命脉。在广大农村,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需要大量的投资,其产生的能效在很长时间内才能显现,而且后续的管理工作非常繁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其庞大的工作量,需要很多数量的人民群众相互配合施工,可以说是一项集体性的事业。
1.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自身性质定义为公益,其不但可以为农田的灌溉提供帮助,还可以为农场,牧场,渔场提供一系列的方便。还可以为花园,果园等提高抗旱排涝,防病灾害等。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由政府主导,以此更具公益色彩。
1.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府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果详细划分。可以分为个体户使用和多户共用。管理的难点在于多户共用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是面向众多的用户开放的,所有在规定范围内的用户都有权利享受水利工程所带来的便利。
1.1.4、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属小(2)型及其以下工程级别,主次要建筑物属5级及5级以下。这样的投资一般都是来自国家安排资金或者是从建筑工程中获得利益的地方政府和其群众集体集资。一个一般性的项目大概是在十万左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比较少,因为主要就是一些土石方工程,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其工作量和工程量也不大。所以现在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自己就是项目的承包者。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地位
纵观我国的农业发展史,总是在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洪涝灾害,每年都不期而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落到实处,我国的农业逐渐走上了告诉发展的轨道。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从而扭转了我国农业落后,粮食短缺的不利局面。
1.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关乎社会稳定。“三农”问题始终被高层管理者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三农”不仅仅是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关乎到国家经济能否顺利转型,结构能否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只有搞好了小型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才能加快我国工业化农业化进程。往小方面来说,才能保证农民的收入,保证农村的稳定,进而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
1.2.3、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由于实际情况使然,我国的粮食大都在灌溉渠区生长。由于环境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在用来灌溉的总水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的情况下,需要灌溉的面积持续增加,这就需要提高灌溉的效率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的需求相结合,这样才不至于脱节。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数十年之前,年代久远,很多工程已经出现诸多的问题,缺少资金造成灌溉渠道淤塞,排水不便,其作用大打折扣,单纯的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基本无利可图造成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抛荒现象严重,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投资不足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利建设,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江河、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于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稍显不足。虽然我国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由国家政府投资的,但是有些经济条件不好或是比较贫困的地方政府也无法投入很多资金来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前我国中央政府也对这些财政吃紧的地方政府进行了一定的补助,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无法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来建设水利工程,使得一些水利工程难以正常开工,有些开工以后,也因为缺乏资金,使得工程难以进行下去,使得工期一拖再拖。此外也有一些地方因为水利工程得到的效益不大,使得他们不愿意开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活动。
(2)建设标准低,设施老旧
早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靠农民投工投劳,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对建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粗放管理,缺乏必要的检修改造,也没有专职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及安全运行的部门;常常出现灌溉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机电井带病运行或停机报废;供水管道锈蚀,水量漏失严重等问题。
(3)建后管护不到位 多年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主体“缺位”、“錯位”严重,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难以持续发挥最大效益。主要表现为:①产权归属不清晰。水利投入资金构成的复杂性造成项目工程产权归属的模糊不清。从理论上讲,这些投资形成的产品应该定位于农业准公共产品,归本区域农民共同所有、共同受益。但在实践中,工程施工结束后,一部分移交给项目区乡镇政府,另一部分移交给村委会,而项目工程的真正使用者又是项目区群众。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众不愿管”、“村里无钱管”、“镇里管不好”的现象,导致项目工程不同程度的毁损。②缺少有效的管护监督。由于项目工程建成后,建后管护采用产权移交的方式,整体移交到项目区乡镇,乡镇虽然和村里签订管护协议,管护内容和责任也以书面形式加以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到此就完成了使命。但项目村到底有没有真正实行有效管护,如何保证项目工程发挥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无从得知。③管护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期以来,项目工程移交后,明确由村负责管护,管护资金自行解决。但由于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无力解决项目工程管护所需的资金问题。如果从项目区受益农户筹集管护资金,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政策不允许,因而管护资金难以落实。④农民群众管护意识较为淡薄。工程建成以来,虽然在项目和工程管理机制上不断进行探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局部地区积极推广,但成效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项目区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管理的意识仍然较为淡薄,还没有彻底改变过去“大锅饭”时期的思想观念,总认为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就该由国家负责管理的维护,工程毁损与否与己无关。
3、解决问题之策略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经过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3.1科学调配人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人员的调配至关重要。首先要抽调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水利技术人才到重点环节,切实的深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工地,来加强检查指导和技术的服务,并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此才能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的预期目的。其次是强化整体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水利工程质量责任制,扎实执行招投标制度,以此来加强工程建设监理和质量的监督,便于确保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然后还要依靠群众来实现“自主监管”,施工中可以在各项目村选出一批有一定专业基础且责任心强的群众设立管理小组,并且参与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投劳筹资等建设环节,来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最后要加强项目验收工作的监督,施工完工的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3.2强化项目管理
施工中,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可以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监理方面进行严格的工程管理,竣工后严格验收程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施工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对计划内项目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制。如山塘综合整治项目中严格执行建设监理制,努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并择优选择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工程质量监督,落实全方位质量跟踪制度,对每个项目确定一名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来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对渠道衬砌、泵站改造等技术含量低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采用“村集体工程大家建”的模式,采取“群众议、群众定,群众督”的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村民建设积极性,并对整个工程起到有效的管控。
3.3加强建后管护
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是一个新的开始,过程中管护单位需要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切实落实相关责任人,并落实管护经费等各方面相关操作。建后管护想到位主要有:①明晰项目工程产权。产权归属问题,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建后管护的责任,关系到项目区群众的管护积极性。根据项目工程的类型、受益面大小等特点。②落实建后管护责任。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按照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由产权所有人来明确具体的管护责任,制订行之有效的管护办法。不仅要明确产权所有人的管理责任,而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把管护责任进一步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工程、每个建筑物上。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后,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实现使用权、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项目工程的建后管护逐步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管理型、经济自立管理型转变,达到以工程养工程,以项目养项目的目的。④设立专项管护资金。由县级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各乡镇对各项目管护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较好的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后管护。⑤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现状,建议在设立专项管护资金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并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运行水平,使之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切实发挥行政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4、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造和维护更是这一切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是十分的到位,还需要广大工作人员更为艰辛的努力,为推动农业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欣.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的供给与需求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7)
[2]马培衢.农村水利供给的非均衡性与治理制度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3)
[3]倪焱平,钱焕欢.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制度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