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朗读,促进理解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初读、悟读、深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情感,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 初读 悟读 深读
  
  Effectively reading can adv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Zhuang Cuifen
  【Abstract】Reading aloud and silently are the most regular and important practice in reading teaching. Reading aloud can develop students’ thinking and arouse students’ sentiment.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to strengthen first reading, reading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reading deeply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feel the feeling hidden in the text, to mobilize students’ go-aheadism and enthusiasm for Chinese, to adjust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to make students’ feeling and the writer’s feeling resonate and the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difying the sentiment.
  【Keywords】Reading teaching Reading aloud First reading Reading through understanding Reading deeply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而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充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1.初读。初读课文是表层性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初读课文,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前提。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号(文字、图表等),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继而通过记忆储存,最后达到迁移运用。在初读阶段,学生刚接触文本时,主要是通过读从整体上感受文本主要内容。这一阶段的读必须充分,主要通过个体的自由朗读、齐读、范读疏通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方能品味出文本的韵味,预约下步的精彩。讲课前,先让学生读通课文。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人人做到三读:一读,读得正确,通过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二读,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多一字;三读,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然于心。克服那种不给足充分时间,只是肤浅的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样通过长时间的坚持,能够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的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拿过来,就千篇一律的让学生自己去读,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班上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因此,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注意停顿的恰当很重要。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试读课文,借助读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然后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根据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进行范读,纠正学生读错的句子。这样再放手让学生去读,有助于有效地朗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还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阅读,如:自读、同桌互读、做小老师领读、美文赛读等,要避免阅读形式的单一,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疲劳。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我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疑问,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不要有问必答,要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己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为下面的阅读讲解做好铺垫。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抓得扎实,学生学得踏实,相信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悟读。即让学生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复、优美的朗读,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促进学生对潜词造句的重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对于学生的口语的实际运用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读的主要功能是感悟课文内容,“读”是“悟”最直接的方法;“悟”是“读”的终极目标。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从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到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是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学生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对文本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文本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在悟读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抓重点词、句朗读。联系词义入情,抓住一个或一连串的词,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
  ②体验朗读。换位体验朗读,转换角色,体验他人情感,读出情感,读出理解。
  ③表情、动作朗读。做表情、动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游戏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加深理解,读出感情。
  ④想象朗读。激发想象,丰富文本。可以引导学生从朗读主体的动作、神态、语言,从耳听、鼻嗅、口尝、手摸等方面多角度想象,体味文字背后的画面、蕴涵的不同情感。
  ⑤点评促进朗读。以巧妙的点评促进学生的读。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调动着学生读的兴趣,营造课堂读的氛围,同时也点拨了学生朗读理解。
  在让学生悟读时,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文章的重点安排好基本训练。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时候,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
  一处:是呀,周瑜自叹不如,他是怎么说的?(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这句话里有一个词是神机妙算,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句话。
  周瑜长叹一声,你把“叹”这个语气词加进去,谁来读?(指名读)
  二处:学生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因为只有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
  ①光有理解没有感受是不行的,读出你的感受。
  ②谁还能读得再大声些?
  ③老师范读。
  ④学生自己练读。
  ⑤指名读。
  ⑥从你的表情可以看出雾确实很大,很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处:诸葛亮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大敌人忽然来攻,不要轻易出兵。(诸葛亮预测曹操不敢出兵,曹操就不敢出兵。)
  (1)文中多次提到诸葛亮说,而此处确用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读读。(齐读)
  (2)就两个同学笑了,其他都没笑,一本正经可不行,是笑着说,得笑,笑出来,再来一遍。(齐读)
  (3)是呀,你们觉得诸葛亮是在笑谁?请同学们小声读文,认真揣摩揣摩。
  ①笑曹操,对曹操了如指掌。这是轻蔑的笑、讽刺的笑,谁来读?
  ②笑周瑜,周瑜本想害诸葛亮,可现在诸葛亮马上就有十万支箭交差了,这一点周瑜肯定是想不到的,这是会心的笑、自豪的笑,谁来读?
  ③笑鲁肃,是解释,是宽慰。鲁肃呀鲁肃,怎么到现在你还不知道我的用意呢?这是一种幽默的笑,是一种宽厚的笑,来,读出这种感觉来!
  在读的过程中,抓住“悟”的重点,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通过在读中体会句子,走进文本,体现了读的层次性。这样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入口,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获得了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3.深读。指理解整篇文章后,再整体的读,以达到更深层次的体会。这时的读可以根据课文特点配上适合的音乐。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学生在朗读这一段时,我配上咆哮的洪水声,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在结尾处当读到“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丈夫,一个是他的儿子”,音乐戛然而止,烘托此时的气氛。这样,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初读、悟读、深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情感,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本文对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 阅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语
期刊
【摘要】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其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特别是通过语法知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语言的内在规律。将汉语教学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及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真正涵义。  【关键词】中专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 汉语教学    Chines
期刊
【摘要】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相当广泛的存在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鼓励积累素材;加强赏析指导,做到读写结合;强化作文训练,指导写作技巧等对策。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1.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界的中心工作。作为语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语文课标的精神,就要研究语文教学新方法,探索语文教学新途径。营造诵读空间,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创设说话语境,培养学生“能说会道”,提高表达能力;探寻学习捷径,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如此,语文教学才能更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 说话 自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界的中心工
期刊
【摘要】网络的建立,使信息资源的类型、媒体形态和丰富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资源变得更加公开化,同时,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必须以满足读者需求为服务目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专业知识,积极优化服务模式,采取周到细致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的社会交流。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Discussion and analysi
期刊
【摘要】在《创办你的企业》教学中,教材第四步《企业的人员组织》与其它几步一样重要,然而该章节侧重于概略性的陈述和提示,但凡讲到这一步,教师均感到力不从心。实践证明,教师在讲这一步时如辅之以案例来论证本章定义,其结果便大相径庭。  【关键词】企业人员 组织 教学实践    The fourth step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paper Found Your
期刊
【摘要】为了让原本枯燥的识字成为一种乐趣,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换教学形式,教给方法,让孩子乐意学、在玩中学、学会学。  【关键词】识字教学 激发兴趣 变换形式 教给方法    Make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be one kind of interest   Wang Defa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original
期刊
北师大版九年级安排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这三篇文章都是千古美文,作者分别是陶渊明、范仲淹、欧阳修,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中,从文章特色、人生际遇、人生态度三个角度去赏读文章,同时侧重后两个方面,启示我们从中去感受他们伟大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1.文章特色。    1.1文体相同。三篇都是“记”,记,是一古代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为了记述事物的文章,但是在记事的同时写
期刊
【摘要】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丰富自己,塑造自己。  【关键词】展示自我的平台 说出精彩    Make students speak out something wonderful  Zhao Xinmin   【Abstract】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show themselves freely, enrich themselves and figure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阅读中积累语感。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