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体会诗歌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是诗之国度,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唐诗,宋词,元曲,光彩夺目。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阅读鉴赏诗歌,不但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而且能提高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阅读诗歌,要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学诗歌教学,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之美,进而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内心体验,不断提高审美境界,净化灵魂,更好地领悟人生,所以教师既要把字词句讲给学生,还要把诗歌的意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美,为什么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美通过恰当的形式反馈给老师,产生共鸣。课堂上,根据诗歌的具体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预习后,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上先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注重节奏,带上感情投入其中,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不断感悟诗歌的内在情感.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讲这首诗时,通过指导朗读,在一遍遍的诵读中,结合作者的简介和写作背景,作者之望中所见,所想所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就大致感悟出来了。然后再点拨,就更加清晰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特别是诗歌精练的语言凝结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就更需要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配上古典古筝音乐朗读,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诗人停船秦淮河畔,但见街市繁华,酒家林立,灯火通明,歌楼满布,歌女们应听者的要求,正在唱着《玉树后庭花》,将亡国之音用来消遣娱乐,诗人实际上并不是责怪缺乏文化修养的酒家歌女,而是讽刺和谴责那些听歌的达官贵人。现代诗歌也可根据其内容配以合适的音乐,或舒缓或激越,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其意境美。
  
  二、从绘画角度来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向我们展示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如何去感受美呢?教师可以把书中涉及到的实物检索成绘画素材,引导学生去发挥想像,把它描绘成一副完美的图画,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领会诗意美,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的意境。我们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尝试着描绘这样的画面:雨后青山,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着。忽听竹林里笑语一片,呵,原来是那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只见河塘里莲叶纷动,清莹晶亮的水珠滚下来,晚归的渔舟荡出来。倘若遇到有绘画天赋的学生,让他们把这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幽静雅致的山水画画出来,那么这首诗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更为直观了,结果是事半功倍。
  
  三、从改写的角度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因为字数有限,很难准确形象地传达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中学生社会阅历不丰富,知识水平有限就更难把握其深远的意境了。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扩充句子入手,从读诗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多角度进行思维,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或者是扩充为写景叙事性散文,这样领会诗歌的内涵就不是一件难事了。有位学生在曾经对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了这样的改写:常常回忆起在溪边亭子里饮酒赋诗,尽情玩乐直到黄昏的情景,我们高兴的忘记了回家。太阳西下,正忙着寻找回家的路,焦急之中不小心把小船划进了荷塘的深处。一阵飞鸟的叫声映入耳际,原来是我们奋力划船的声音惊醒了正在栖息的鸥鸟。看罢这则生动的改写,领会诗境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四、用创新的思维来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诗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对诗歌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一首诗的主题并非是绝对的唯一,学生的见解,只要是合情合理,教师完全可以鼓励他们保留,即使是不妥,教师也要承认他们动了脑筋。倘使学生实在谈不出自己的所悟,就应当指导他们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来探究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感情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经过一番思考加工后,自己悟出来的就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统一模式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提出疑点,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结论。
  古今中外,涌现了无数举世闻名的诗歌大师,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诗歌这棵大树可谓根深叶茂,硕果累累,所以赏析诗歌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只要我们从每首诗歌的具体内容出发,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恰当理解,领悟把握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思想主题的把握就能达到预期的或更好的效果。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以上仅只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愿与同仁共同努力,让诗歌教学这支奇葩在语文教学的大花园中开得更娇艳!
其他文献
【摘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初步探究出以下几点:1、合理的运动负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2、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3、合理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  【关键词】体育教学 身心健康 合理 运动负荷 教学策略 体育活动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精力旺盛、热情活泼,体育教育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此发展阶段,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本文就“如何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 实践 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几年的思考和探索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小学数学大纲要求我们:“结
【摘要】小班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期,绘本讲述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宜的提问设计、多样的提问方式、有效的讲述评价,不但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体验绘本讲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发展幼儿独立、完整表述的能力。  【关键词】小班 绘本讲述 有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能证明客观物质的内部规律。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的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交流增强。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 课堂    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
谁都知道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谁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养的很娇气,但是,如果凡是要有度,如果过了这个度,后果不堪设想,过分的溺爱,使多少学生丧失了进一步成长的机会,使多少家长捶胸顿足,可是,溺爱孩子的现象却永远前赴后继。  文甘(化名):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他的不良表现用三言两语说不清的,这个学生让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感觉无可奈何,而这种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表现夹杂着幼稚,暴力,敏感,自律性差。他上课
—、问题的提出  复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把教师和学生从抢时间、拼体力的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和渴求解决的问题。  物理课的复习如何实现最优化?衡量的标准应该从省时、省力、捷径、高效诸方面来考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发现,程序复习法比较符合最优化条件。   二、程序介绍  程序复习法是根据课本内容,按力、热、光、电四个板块进行复习
【摘 要】在现行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框架下,如果不在大班用相当长的时间做好入学准备,将影响到孩子们在小学学习的成功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 养成 引导 创造思维    針对现今幼儿园与小学的‘脱节’现象,我们幼儿园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使幼儿园大班毕业后进入小学能迅速.自然.顺利的适应生活和学习,确保他们的身心都能进入新的环境中,得到稳定而又健康的发展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打开文学艺术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在小学阶段,学生将要学习3500个常用汉字。对这些常用汉字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活动。这是一件打基础的大事,任何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不能忽视。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搞好识字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注重情感交流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词汇认知加工与英文Google平台相结合——借助网络的“高仿”的目的语环境,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即时性和趣味性,信息展示方式的多维度以及内在的互动模式等特点,进行词汇认知和深度加工。以期帮助学习者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关键词】英文Google平台 词汇认知 加工层次理论 直接认知和间接认知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当中最活跃、最丰富的组成部分。而在英语的教学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实施化学课堂教学提几点看法:  第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这样,学生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