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笼式”足球场是由铁丝网围成一定面积的封闭式笼子状场地,面积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它的出现缓解了初级中学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降低了足球项目进校园的门槛,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一、案例描述
L教师课前在长24米、宽18米的“笼式”足球场以及场地外围做好场地布置,并准备好足球43个(学生每人一球)、标志杆20支等,置于场地周边。
准备开始部分,学生由四行横队转换成长方环形队伍,与“笼式”足球场构成一个“回”字,L教师在场地正中位置,在动感音乐节奏下示范并带领学生集体完成足球操,即踩球、前后左右滚球、钟式摆球、前后拉球、V 字推拉球等。在足球操结束时,学生已经开始出汗,并且想要尝试运着球跑动起来。
基本部分,进行分组练习。练习开始前,L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并在不同区域里设置三个不同的练习内容。L教师一声哨响,各组迅速小跑到各自区域中进行练习。
A组学生留在“笼式”足球场中,分别把20枝标志杆立到相应的位置,将整个球场布置成为一个环闭式综合循环练习场地,首先从场地东南角出发向东北角,人球分过绕5枝标志杆,紧接着运球Z字形绕过6枝标志杆后停球在北半场点球位进行射门技术练习,完成射门后跟进把球运到西北角标志杆处进行直线运球跑向西南角标志杆处,再将球运回北半场,利用北半场5枝标志杆绕杆运球至中圈,最后完成直线运球射门组合动作,回起点进行下一轮的练习。整个练习过程由组长协调组织和指导。
每8分钟进行一次轮换练习,轮换衔接过程控制在15秒内,由于区域比较集中,加上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因此每次的轮换都不会影响课堂的节奏和连贯性。
经过一轮大循环练习后, 当“燃烧我的卡路里”音乐响起时,小组长协助教师将各自区域变成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三个练习站,并进行轮换练习。师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了放松练习与总结。
二、案例分析
1.设置功能分区,巧用器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 “备场地器材”,充分地观察周边地形环境,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等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中授课场地以“笼式”足球场为主,该场地面积小,但却拥有四面围网,能够与周边环境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自然而成多个区域,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如:围绕在网外圈进行颠球等熟悉球性练习时,利用网的阻挡作用,提高球的可控性,避免学生因为需要频繁地捡球而对练习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是否达标,直接地反映教学是否有效。案例中L教师利用了“笼式”场地及外围的建筑环境,将场地布置了三个区域,分别是综合技术练习区、基本球感练习区、传接球练习区,这三个区域根据不同功能的将学生分散为多个小组,减少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增加了练习密度。利用围网的隔断功能,区域布置较为紧凑而不相干扰,练习密度达到65%以上。此外在“笼式”球场内的综合练习区巧妙地运用标志杆规划处一条全场80米的,由四个练习站组成的综合练习路径,更好地保障学生课堂的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的达标,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运用循环式练习法
循环训练法是将相关的技能体能练习组合起来作为一“站”,对于每“站”都有不同的作用和负荷,然后把每“站”进行串联,要求学生根据固定的顺序和路径进行重复练习。在具体实施中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流水式循环练习,即从第一“站”出发,按设定路径依次进行流水线作业式练习;二是轮换式循环练习,即每个“站点”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区域内可以是小“站点”流水式循环练习,也可以设计游戏练习或比赛练习,然后根据规定的时间、次数或比分进行轮换。两种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既能单独使用,也能组合使用。上述案例中,L教师使用的流水、轮换式循环组合练习法,将三个小型区域设置成三个模块进行轮换循环练习,而模块当中又进行了流水式循环练习组合。此方法提高了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有效地增加了練习密度。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项目“中小学‘笼式足球’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GDXKT233 2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一、案例描述
L教师课前在长24米、宽18米的“笼式”足球场以及场地外围做好场地布置,并准备好足球43个(学生每人一球)、标志杆20支等,置于场地周边。
准备开始部分,学生由四行横队转换成长方环形队伍,与“笼式”足球场构成一个“回”字,L教师在场地正中位置,在动感音乐节奏下示范并带领学生集体完成足球操,即踩球、前后左右滚球、钟式摆球、前后拉球、V 字推拉球等。在足球操结束时,学生已经开始出汗,并且想要尝试运着球跑动起来。
基本部分,进行分组练习。练习开始前,L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并在不同区域里设置三个不同的练习内容。L教师一声哨响,各组迅速小跑到各自区域中进行练习。
A组学生留在“笼式”足球场中,分别把20枝标志杆立到相应的位置,将整个球场布置成为一个环闭式综合循环练习场地,首先从场地东南角出发向东北角,人球分过绕5枝标志杆,紧接着运球Z字形绕过6枝标志杆后停球在北半场点球位进行射门技术练习,完成射门后跟进把球运到西北角标志杆处进行直线运球跑向西南角标志杆处,再将球运回北半场,利用北半场5枝标志杆绕杆运球至中圈,最后完成直线运球射门组合动作,回起点进行下一轮的练习。整个练习过程由组长协调组织和指导。
每8分钟进行一次轮换练习,轮换衔接过程控制在15秒内,由于区域比较集中,加上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因此每次的轮换都不会影响课堂的节奏和连贯性。
经过一轮大循环练习后, 当“燃烧我的卡路里”音乐响起时,小组长协助教师将各自区域变成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三个练习站,并进行轮换练习。师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了放松练习与总结。
二、案例分析
1.设置功能分区,巧用器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 “备场地器材”,充分地观察周边地形环境,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等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中授课场地以“笼式”足球场为主,该场地面积小,但却拥有四面围网,能够与周边环境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自然而成多个区域,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如:围绕在网外圈进行颠球等熟悉球性练习时,利用网的阻挡作用,提高球的可控性,避免学生因为需要频繁地捡球而对练习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是否达标,直接地反映教学是否有效。案例中L教师利用了“笼式”场地及外围的建筑环境,将场地布置了三个区域,分别是综合技术练习区、基本球感练习区、传接球练习区,这三个区域根据不同功能的将学生分散为多个小组,减少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增加了练习密度。利用围网的隔断功能,区域布置较为紧凑而不相干扰,练习密度达到65%以上。此外在“笼式”球场内的综合练习区巧妙地运用标志杆规划处一条全场80米的,由四个练习站组成的综合练习路径,更好地保障学生课堂的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的达标,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运用循环式练习法
循环训练法是将相关的技能体能练习组合起来作为一“站”,对于每“站”都有不同的作用和负荷,然后把每“站”进行串联,要求学生根据固定的顺序和路径进行重复练习。在具体实施中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流水式循环练习,即从第一“站”出发,按设定路径依次进行流水线作业式练习;二是轮换式循环练习,即每个“站点”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区域内可以是小“站点”流水式循环练习,也可以设计游戏练习或比赛练习,然后根据规定的时间、次数或比分进行轮换。两种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既能单独使用,也能组合使用。上述案例中,L教师使用的流水、轮换式循环组合练习法,将三个小型区域设置成三个模块进行轮换循环练习,而模块当中又进行了流水式循环练习组合。此方法提高了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有效地增加了練习密度。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项目“中小学‘笼式足球’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GDXKT233 2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