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苦不堪言。”一句话,道出了现在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的现状。据调查统计,真正在作文课上乐于写作想写作学生的不到30%。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一、学生习作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当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怕于写作,因为他们在写作中找不到题材,觉得无话可说,没有兴趣;
2. 学生难于习作,因为学生在习作中寻不到表达方法,无从下笔,难以成文;
3. 学生苦于习作,因为写作时学生找不到词汇,无法展开,不能生动。
(二)当前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存在的误区
1. 习作前,教师无明确的指导意识,不知道该怎样指导,有的念一两篇范文就让学生写,学生就像戴着镣铐在跳舞一样,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好多学生就只好根据范文编,由此千篇一律,雷同者甚多,又怎么谈得上真情实感呢?
2. 习作时,因为教材中呈现方式内容过于简单,教学中又缺少研究,教师也缺少研究的热情。所以无具体的指导方法,因而教师觉得难于指导。
3. 习作后,作文的批改也费时费力,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每次作文修改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收获并不大,真是高耗低效呀!
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学段要求整体规划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1. 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将识字、写字与阅读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体会语言,发展语言。同时进行简单的写话练习,如看绘本创编故事,结合课文编儿歌,联系生活情景写自己想说的话,并学会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2. 第二学段(小学3、4年级)利用学过的方法,养成独立阅读和识字的习惯,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如粗知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等。并在阅读中养成收集、积累优美词句段的习惯,并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 第三学段(5、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能“用我手写我心”,养成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习惯。
(二)做习作教学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积累素材和勤于练笔的指导
1. 在学校生活中寻找素材
(1) 结合课文创编素材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如能稍加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作文便应运而生。现行教材里很多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或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落实了创造力的培养。
(2) 在校园生活中,留心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孩子们在学校呆的时间多,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机会多。校园生活对他们而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如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与同学间的小摩擦,常犯一些小错误,被同学欺负时的委屈……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每天我的課前5分钟汇报便是引导孩子积累素材的好时机。
(3) 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用心积累
除了校园生活,孩子们还有一些时间是在家里和家人或在社会上和亲朋好友度过的。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写作材料。如学生在家做家务、在家中遇到的烦心事、在社会中做过的好事、遇到的好人好事,以及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大自然的体验等,无不是写作的好材料。
(三)优化作文指导
1. 开启写作源头,激发写作欲望。
所谓开启写作源头,就是作文题要出在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上。现行教材中的作文,大都要求简单,作文题目也可以由师生根据习作的提示或习作表达的需要自拟标题。自拟题目,也会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
如第五册语文天地三的习作要求:写一张旧照片的故事。我就让学生结合照片的故事自拟题目,学生拟出了《美好的回忆》《难忘的时光》《珍贵的照片》《我喜欢的照片》《可爱的我》《调皮的我》《幸福快乐的我》等。
2. 畅所欲言,以材引材。
所谓畅所欲言,以材引材,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较顺畅地表达。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老师可以以材引材,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生活素材中取出自己乐于表达的材料。
现行教材的编写,习作取名为“妙笔生花”,前面还设计了一个“畅所欲言”。这样的安排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写,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中老师能稍加点拨,和学生一起拟发言的提纲,师生共同补充一些优美的词句,找到不一样的表达方法,效果会更好。
3. 鼓励自由表达,点拨于无形。
就是少些限制,要求要少,设置的框框要少。最好不用范文式的指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老师在学生写不下去、找不到合适的语言阐述时,进行启发、点拨和提醒。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其乐融融中快快乐乐地表达。
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说过:“写得快不会导致写得好,而写得好则可导致写得快。”让学生完成限时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目的,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把写得快同写得好统一起来,实实在在地给予就好,即给予学生表达的源泉,给予表达的机会与方法,给予写作表达的信心。
一、学生习作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当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怕于写作,因为他们在写作中找不到题材,觉得无话可说,没有兴趣;
2. 学生难于习作,因为学生在习作中寻不到表达方法,无从下笔,难以成文;
3. 学生苦于习作,因为写作时学生找不到词汇,无法展开,不能生动。
(二)当前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存在的误区
1. 习作前,教师无明确的指导意识,不知道该怎样指导,有的念一两篇范文就让学生写,学生就像戴着镣铐在跳舞一样,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好多学生就只好根据范文编,由此千篇一律,雷同者甚多,又怎么谈得上真情实感呢?
2. 习作时,因为教材中呈现方式内容过于简单,教学中又缺少研究,教师也缺少研究的热情。所以无具体的指导方法,因而教师觉得难于指导。
3. 习作后,作文的批改也费时费力,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每次作文修改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收获并不大,真是高耗低效呀!
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学段要求整体规划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1. 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将识字、写字与阅读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体会语言,发展语言。同时进行简单的写话练习,如看绘本创编故事,结合课文编儿歌,联系生活情景写自己想说的话,并学会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2. 第二学段(小学3、4年级)利用学过的方法,养成独立阅读和识字的习惯,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如粗知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等。并在阅读中养成收集、积累优美词句段的习惯,并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 第三学段(5、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能“用我手写我心”,养成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习惯。
(二)做习作教学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积累素材和勤于练笔的指导
1. 在学校生活中寻找素材
(1) 结合课文创编素材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如能稍加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作文便应运而生。现行教材里很多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或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落实了创造力的培养。
(2) 在校园生活中,留心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孩子们在学校呆的时间多,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机会多。校园生活对他们而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如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与同学间的小摩擦,常犯一些小错误,被同学欺负时的委屈……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每天我的課前5分钟汇报便是引导孩子积累素材的好时机。
(3) 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用心积累
除了校园生活,孩子们还有一些时间是在家里和家人或在社会上和亲朋好友度过的。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写作材料。如学生在家做家务、在家中遇到的烦心事、在社会中做过的好事、遇到的好人好事,以及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大自然的体验等,无不是写作的好材料。
(三)优化作文指导
1. 开启写作源头,激发写作欲望。
所谓开启写作源头,就是作文题要出在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上。现行教材中的作文,大都要求简单,作文题目也可以由师生根据习作的提示或习作表达的需要自拟标题。自拟题目,也会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
如第五册语文天地三的习作要求:写一张旧照片的故事。我就让学生结合照片的故事自拟题目,学生拟出了《美好的回忆》《难忘的时光》《珍贵的照片》《我喜欢的照片》《可爱的我》《调皮的我》《幸福快乐的我》等。
2. 畅所欲言,以材引材。
所谓畅所欲言,以材引材,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较顺畅地表达。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老师可以以材引材,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生活素材中取出自己乐于表达的材料。
现行教材的编写,习作取名为“妙笔生花”,前面还设计了一个“畅所欲言”。这样的安排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写,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中老师能稍加点拨,和学生一起拟发言的提纲,师生共同补充一些优美的词句,找到不一样的表达方法,效果会更好。
3. 鼓励自由表达,点拨于无形。
就是少些限制,要求要少,设置的框框要少。最好不用范文式的指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老师在学生写不下去、找不到合适的语言阐述时,进行启发、点拨和提醒。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其乐融融中快快乐乐地表达。
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说过:“写得快不会导致写得好,而写得好则可导致写得快。”让学生完成限时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目的,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把写得快同写得好统一起来,实实在在地给予就好,即给予学生表达的源泉,给予表达的机会与方法,给予写作表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