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浅见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广大教师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的同时,已逐渐把眼光投向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怎样的课件才是一个优秀的课件?怎样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为师生教与学过程中获取资源的工具
  
  结合课本的教学实际,教师通过开发课件,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多种方式,获取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电子读物,各类网上资源、网上教程的学习,增加了信息量,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具有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立、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的处理信息。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料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发利用因特网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收集信息,获取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产生互补。如我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互联网上去寻找日食内容,学生了解了日食的知识,并从中发现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由实践到理论,学生会牢固地掌握住该知识点。这样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又让数学课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我们注意利用因特网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每次选题符合学生的实际,计划周密,调动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许多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研究性学习教师改变扮演的角色,由单纯的教学转变成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评价者。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空前的发挥,同时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并且在研究性学习中体会学习的趣味 ,使他们的能力和情商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作为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备课笔记写在备课本中,如果运用电子备课,每节课都能在多媒教室中教学,就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同时通过展示台和动画强调数学运动变化的重要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及资源,将学生分若干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资源库中的课件、相关练习进行探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已的优势,团结协作,提高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求知欲,都有机会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表达自已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计算机和网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又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助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数学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但教学时,如果仅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 ——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课堂的意境中。例如:在教人教版《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幅图案: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人民大会堂,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维、去理解、去记忆,最大程度地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
  (二)加大信息,提高容量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数学信息的变换过程。数学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比如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组幻灯片,通过键盘控制演示姜昆与大山说相声和两根一样长的线段垂直放置的画面。由于比较形象生动,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我抓住时机,以片设疑:姜昆与大山谁高?让学生回答哪根线段长?要求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线段大小比较实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知。然后,以片引思: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凭感觉判断吗?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通过演示,将姜昆和大山的身高抽象为线段,或告诉学生他们的身高,将两根垂直放置的线段旋转重合。最后以幻灯片释疑:比较两条线段大小方法 :重叠法和度量法。这节课虽然只用了一组幻灯片,我通过一连串问题的引导、点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
期刊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应运而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这就决定了现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而教育的开放性又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空间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上。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
期刊
自我县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做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确实感受到了新事物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语文学科来看,各位教师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了:音乐、书画、舞蹈、课件,手脚并用,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的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一品德与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甚至无限度地超越文本;无价值地讨论……。这些现象就其表象看,似乎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这些语文课堂完全抛开了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
期刊
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喜爱游戏,乐于游戏。但是,当游戏活动产生后,幼儿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果冲突太多,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冲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幼儿放在温室中,关键在于要解决冲突。  那么,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期刊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说:“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正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即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使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
期刊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的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契机教育。所谓契机教育就是在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来临之际,及时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在教学中教育契机是经常出现的,跟机遇一样,他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又是转瞬即逝的,要及时利用,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就不会明显了。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
期刊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虽然教龄不是很长,但是连续三年带毕业班,多多少少也有自己对毕业班教学的一点感悟,在此,我把自己在这几年教学中的得失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也请大家指正。  语文高考的分值150分,是语、数、英三大主科之一,其中作文总分是60分,差不多占了一半的比例,所以我们常和学生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是考生的必争之地,绝对不能放手。其实,作文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难落实作文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帮助我们克服个人生命的局限,感受人生的博大,触摸人世间的喜乐、悲伤与苦痛,从而使生命变得丰富、充实、开阔起来,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美好,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应用能力。因此,恰当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激发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    语言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