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附带习得是目前二语习得界较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大量阅读附带性习得词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途径。影响语篇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话题的熟悉度和语境因素。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 阅读 词汇知识 话题熟悉度 语境因素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1972)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表达的东西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语言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和制约。在我国,有意识地背记单词一直是外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正如盖淑华(2004)所指出的那样,虽然词汇量大小对英语学习者非常重要,但要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背记单词,或老师上课时主要讲单词记忆,这都是不现实的。而通过大量阅读附带性习得词汇近年来被认为是词汇学习的有效手段,阅读是主要的活动,而词汇学习不是有意学习的对象,只是副产品。尽管通过阅读附带性习得词汇是词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非母语语言环境下,其有效性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探讨英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语篇中话题的熟悉度和语境因素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
“附带习得”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初就被运用于心理学(Hulstijn,2001),但是“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这一名称却是Nagy, Herman 和Anderson(1985) 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词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学习者进行广泛的、以获取意义为目的的阅读,在语境中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则不需要直接词汇教学,就能自然习得其所需要的大多数词汇(Nagy and Herman,1987;Krashen,1989)。Laufer和Hulstijn (2001)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间接性的、隐含的词汇学习方式,它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其它学习任务(如阅读、交流,听英文歌曲或看英文电影)的时候,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但这种习得只停留在对词汇的浅层加工上,比如仅仅记住了拼写形式,或者仅仅知道了词性,但是多次认知后,点滴新的知识积累起来也很可观。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理论依据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研究二语词汇习得提供了新视角,附带学习研究者引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加工层次理论(The Theory of Depth of Processing or Depth of Processing Model),这个理论是Craik和Lockhart在1972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认知加工有形式加工(浅层加工)和语义加工(深层加工)两个层次。加工层次越深,保持效果越好。也就是说学习者对生词的加工层次越深,对该词的附带习得效果就越好。随着对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Laufer与Hulstijn (2001)提出了“投入量假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阐释词汇附带习得。不同的学习任务引起不同的投入量,投入量越大,其加工层次就越深,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也越好。
此外,Craik和Tulving (1975)在深加工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精加工(Elaboration processing)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仅仅语义编码是不够的,信息要进入长时记忆,必须进行精加工。要对一个生词进行全面的加工,即包括对单词的发音、拼写、语法范畴、语境及其纵聚合关系等的加工,而不只是加工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Laufer and Hulstijn, 2001)。
三、影响英语语篇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
(一)词汇知识
词汇知识包括词汇量和词形知识。词汇附带习得的前提是猜测词义,而要能够较准确的猜测词义,就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和丰富的词形知识。据调查显示,Nation和Waring (1997)提出要理解一篇文章大意,文章中至少95%的词汇应为已知的;而要完全理解一篇文章,文章中的已知词覆盖率应达到98%。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要顺利阅读目标语的真实材料并使母语阅读策略向外语阅读迁移,需掌握大约3000词族(Word family),大致相当于5000个词汇项(Lexical item),这个词汇量是有效利用语境猜测词义所要求的最低词汇临界值(The threshold vocabulary)。因此,词汇量大的学生能够较充分地利用语境线索,推测出生词可能的含义。而词汇量低于最低词汇临界水平的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成功猜测出词义的效率就会降低,从而影响词汇附带习得。其次,词形知识也是不可少的。英语词汇常常是通过添加词缀构成的。这包括各种派生词及带有曲折变化后缀的词, 两者在英语中均占有很高的比例。Nagy and Anderson(1985)研究了美国3到9年级学生使用的各种敎材和读物中的学校英语,发现其中有21.9%的词汇带有曲折变化后缀,12. 8%的词汇带有派生前缀或后缀。可见,丰富的词形知识可帮助读者猜出相当一部分词汇的意思。
(二)话题的熟悉度
话题熟悉度即指背景知识,也就是学习者对阅读材料中讨论话题的了解程度,来帮助他处理文章信息的所有知识。Pulido(2003)研究受试是99名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成人学习者,试验所使用的阅读材料是她自己设计的四篇简短的记叙文,其中两篇对受试者来说话题较熟悉,另外两篇较不熟悉。在受试者阅读了较熟悉和较不熟悉的四篇记叙文后进行了即时测试和28天后的延时测试。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话题熟悉度的影响有所差别:在翻译产出的测试中,话题熟悉度没有产生影响;而在翻译识别的词汇测试中,话题熟悉度的影响表现出来,在阅读结束后的第2天及第28天,受试者能记住的来自熟悉话题文章里的目标词汇比不熟悉话题文章里的更多。话题的熟悉度和词汇附带习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阅读文章的话题是受试者比较熟悉的,那么受试者附带习得的词汇相对就多些,保持也好一些。
(三)语境因素
所谓语境,狭义上讲就是上下文,就是词汇、短语、句子或段落所处的前后语言环境;广义上讲还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周围事物以及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方式等种种不言而喻的情况。学习者在阅读时,如果有丰富的上下文语境提示,他们就能较容易猜出词义,从而促进词汇附带习得。Mondria和Boer (1991)将句子语境分为“蕴意型语境”(Pregnant contexts) 和“非蕴意型语境”(Non-pregnant contexts)。前者指语境中提供了充分的线索,可以使阅读者猜出生词词义,后者与此相反。然而,在语篇中,生词并不总是有语境的, Laufer (1997)认为有四种语境实际上妨碍了词义猜测:根本不存在的语境线索(Nonexistent contextual clues)、无法使用的语境线索(Unusable contextual clues)、起误导作用的或不完整的语境线索(Misleading and partial clues)以及受到抑制的语境线索(Suppressed contextual clues)。事实上,在语篇阅读中,猜测生词词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语境线索,语境线索丰富,对词义推理与理解都有很大益处。而且语境线索离目标词的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词义推理,因为语境线索离生词越近,阅读者越容易注意到和发现线索,从而附带习得该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理论依据和影响英语语篇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进行了论述。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但学习者也须充分意识到附带习得词汇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拥有超过最低词汇临界值的词汇量,这样才能确保较准确地猜出生词词义。此外,话题的熟悉度以及可利用的语境线索也都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Laufer B, Hulstijn J.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load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1): 1-26.
[2]Mondria J, Wit-de Boer M. The effects of contextual richness on the guessability and retention of words in a foreign langua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1, 12(3): 249-267.
[3]Nagy W E, Herman P A, Anderson R C.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5, 20(2): 233-253.
[4]McLaughlin B. Theories 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7:
[5]盖淑华.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2): 73-76.
[6]李红,田秋香.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 [J].外语教学,2005, 26(3): 52 - 56.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 阅读 词汇知识 话题熟悉度 语境因素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1972)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表达的东西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语言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和制约。在我国,有意识地背记单词一直是外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正如盖淑华(2004)所指出的那样,虽然词汇量大小对英语学习者非常重要,但要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背记单词,或老师上课时主要讲单词记忆,这都是不现实的。而通过大量阅读附带性习得词汇近年来被认为是词汇学习的有效手段,阅读是主要的活动,而词汇学习不是有意学习的对象,只是副产品。尽管通过阅读附带性习得词汇是词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非母语语言环境下,其有效性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探讨英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语篇中话题的熟悉度和语境因素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
“附带习得”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初就被运用于心理学(Hulstijn,2001),但是“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这一名称却是Nagy, Herman 和Anderson(1985) 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词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学习者进行广泛的、以获取意义为目的的阅读,在语境中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则不需要直接词汇教学,就能自然习得其所需要的大多数词汇(Nagy and Herman,1987;Krashen,1989)。Laufer和Hulstijn (2001)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间接性的、隐含的词汇学习方式,它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其它学习任务(如阅读、交流,听英文歌曲或看英文电影)的时候,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但这种习得只停留在对词汇的浅层加工上,比如仅仅记住了拼写形式,或者仅仅知道了词性,但是多次认知后,点滴新的知识积累起来也很可观。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理论依据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研究二语词汇习得提供了新视角,附带学习研究者引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加工层次理论(The Theory of Depth of Processing or Depth of Processing Model),这个理论是Craik和Lockhart在1972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认知加工有形式加工(浅层加工)和语义加工(深层加工)两个层次。加工层次越深,保持效果越好。也就是说学习者对生词的加工层次越深,对该词的附带习得效果就越好。随着对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Laufer与Hulstijn (2001)提出了“投入量假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阐释词汇附带习得。不同的学习任务引起不同的投入量,投入量越大,其加工层次就越深,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也越好。
此外,Craik和Tulving (1975)在深加工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精加工(Elaboration processing)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仅仅语义编码是不够的,信息要进入长时记忆,必须进行精加工。要对一个生词进行全面的加工,即包括对单词的发音、拼写、语法范畴、语境及其纵聚合关系等的加工,而不只是加工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Laufer and Hulstijn, 2001)。
三、影响英语语篇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
(一)词汇知识
词汇知识包括词汇量和词形知识。词汇附带习得的前提是猜测词义,而要能够较准确的猜测词义,就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和丰富的词形知识。据调查显示,Nation和Waring (1997)提出要理解一篇文章大意,文章中至少95%的词汇应为已知的;而要完全理解一篇文章,文章中的已知词覆盖率应达到98%。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要顺利阅读目标语的真实材料并使母语阅读策略向外语阅读迁移,需掌握大约3000词族(Word family),大致相当于5000个词汇项(Lexical item),这个词汇量是有效利用语境猜测词义所要求的最低词汇临界值(The threshold vocabulary)。因此,词汇量大的学生能够较充分地利用语境线索,推测出生词可能的含义。而词汇量低于最低词汇临界水平的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成功猜测出词义的效率就会降低,从而影响词汇附带习得。其次,词形知识也是不可少的。英语词汇常常是通过添加词缀构成的。这包括各种派生词及带有曲折变化后缀的词, 两者在英语中均占有很高的比例。Nagy and Anderson(1985)研究了美国3到9年级学生使用的各种敎材和读物中的学校英语,发现其中有21.9%的词汇带有曲折变化后缀,12. 8%的词汇带有派生前缀或后缀。可见,丰富的词形知识可帮助读者猜出相当一部分词汇的意思。
(二)话题的熟悉度
话题熟悉度即指背景知识,也就是学习者对阅读材料中讨论话题的了解程度,来帮助他处理文章信息的所有知识。Pulido(2003)研究受试是99名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成人学习者,试验所使用的阅读材料是她自己设计的四篇简短的记叙文,其中两篇对受试者来说话题较熟悉,另外两篇较不熟悉。在受试者阅读了较熟悉和较不熟悉的四篇记叙文后进行了即时测试和28天后的延时测试。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话题熟悉度的影响有所差别:在翻译产出的测试中,话题熟悉度没有产生影响;而在翻译识别的词汇测试中,话题熟悉度的影响表现出来,在阅读结束后的第2天及第28天,受试者能记住的来自熟悉话题文章里的目标词汇比不熟悉话题文章里的更多。话题的熟悉度和词汇附带习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阅读文章的话题是受试者比较熟悉的,那么受试者附带习得的词汇相对就多些,保持也好一些。
(三)语境因素
所谓语境,狭义上讲就是上下文,就是词汇、短语、句子或段落所处的前后语言环境;广义上讲还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周围事物以及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方式等种种不言而喻的情况。学习者在阅读时,如果有丰富的上下文语境提示,他们就能较容易猜出词义,从而促进词汇附带习得。Mondria和Boer (1991)将句子语境分为“蕴意型语境”(Pregnant contexts) 和“非蕴意型语境”(Non-pregnant contexts)。前者指语境中提供了充分的线索,可以使阅读者猜出生词词义,后者与此相反。然而,在语篇中,生词并不总是有语境的, Laufer (1997)认为有四种语境实际上妨碍了词义猜测:根本不存在的语境线索(Nonexistent contextual clues)、无法使用的语境线索(Unusable contextual clues)、起误导作用的或不完整的语境线索(Misleading and partial clues)以及受到抑制的语境线索(Suppressed contextual clues)。事实上,在语篇阅读中,猜测生词词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语境线索,语境线索丰富,对词义推理与理解都有很大益处。而且语境线索离目标词的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词义推理,因为语境线索离生词越近,阅读者越容易注意到和发现线索,从而附带习得该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理论依据和影响英语语篇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进行了论述。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但学习者也须充分意识到附带习得词汇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拥有超过最低词汇临界值的词汇量,这样才能确保较准确地猜出生词词义。此外,话题的熟悉度以及可利用的语境线索也都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Laufer B, Hulstijn J.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load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1): 1-26.
[2]Mondria J, Wit-de Boer M. The effects of contextual richness on the guessability and retention of words in a foreign langua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1, 12(3): 249-267.
[3]Nagy W E, Herman P A, Anderson R C.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5, 20(2): 233-253.
[4]McLaughlin B. Theories 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7:
[5]盖淑华.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2): 73-76.
[6]李红,田秋香.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 [J].外语教学,2005, 26(3): 52 - 56.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