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活化教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使教材“活”起来.
1. 利用信息技术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 通过信息技术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有所发现,教学效果随之提高.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我就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呈现四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并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四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是椭圆的,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第三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四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 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第四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起来,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来.
2. 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
“组合图形”一课在拓展交流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加了课堂的数学信息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组合图形的奇妙与美丽,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组合图形的欲望;并请学生上网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图形网站,自主学习,对平面组合图形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同时使不同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正是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间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有效整合,丰富形式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1. 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形式. 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如在“组合图形”一课中,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请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拼图,电脑给学生一个现实的实验情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实验,使数学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地探索出平铺的奥秘,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 利用信息平台展示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生动地展示知识脉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总复习一课,我设计了一个课件,用来表现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呈现出一个网络状,显示出几种立体几何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并且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学生们兴趣盎然,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了复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有效整合,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他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如在学习“数字的用处”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上资源和调查访问等方式对各种数字编码的信息进行初步的了解,并传到学校网站的班级主页上,课堂上利用班级主页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调查的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和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总结拓展时,利用“班级主页”网络平台进行后继学习,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
四、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有效整合,交互评价
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三种交互形式,使师生与计算机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自由交互、互相评价.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练习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易于操作,节省时间,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 学生通过对鼠标的拖拽、点击、输入等操作,在计算机上完成练习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这样有利于学习者时刻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程度,还能使教师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持续不断的准确信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质量评价的及时性.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活化教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使教材“活”起来.
1. 利用信息技术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 通过信息技术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有所发现,教学效果随之提高.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我就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呈现四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并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四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是椭圆的,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第三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四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 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第四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起来,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来.
2. 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
“组合图形”一课在拓展交流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加了课堂的数学信息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组合图形的奇妙与美丽,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组合图形的欲望;并请学生上网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图形网站,自主学习,对平面组合图形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同时使不同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正是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间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有效整合,丰富形式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1. 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形式. 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如在“组合图形”一课中,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请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拼图,电脑给学生一个现实的实验情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实验,使数学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地探索出平铺的奥秘,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 利用信息平台展示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生动地展示知识脉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总复习一课,我设计了一个课件,用来表现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呈现出一个网络状,显示出几种立体几何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并且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学生们兴趣盎然,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了复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有效整合,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他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如在学习“数字的用处”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上资源和调查访问等方式对各种数字编码的信息进行初步的了解,并传到学校网站的班级主页上,课堂上利用班级主页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调查的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和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总结拓展时,利用“班级主页”网络平台进行后继学习,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
四、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有效整合,交互评价
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三种交互形式,使师生与计算机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自由交互、互相评价.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练习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易于操作,节省时间,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 学生通过对鼠标的拖拽、点击、输入等操作,在计算机上完成练习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这样有利于学习者时刻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程度,还能使教师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持续不断的准确信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质量评价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