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之才在草原歌唱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 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芸芸众生的眼里草原有什么?
  蓝天,白云,鲜花,起伏着绿色的草海,小船一样漂泊的帐篷,马匹,羊群,红脸膛的女人,豪饮的汉子。
  再加上什么,才能组成一个诗人眼里的草原呢?
  琴声,舞蹈,篝火,醉酒,马奶子,天苍苍,野茫茫,一棵草踮起脚尖,差一点碰到了天。一只苍鹰打开翅膀,把天空划出了痕迹。
  那么一个天才诗人,一个百年罕见的头颅,比如海子,他遇见了草原,目睹眼前的辽远与空廓、喧哗与寂静,会喃喃自语一些什么呢?他的发烫的胸口会燃烧哪些词语?他会为诗歌贡献出一些什么样的意象,让同时代的人惊讶无语,让后来的人羞愧得掷笔呢?
  说一说他的九月吧,说一说他的草原吧。海子在开篇就把草原的神秘写得让人向往又感伤。和时间一起诞生的草原,比人类更加古老的草原,在诸神起源的洪荒时代,早已存在,繁衍,生机勃勃,一季一季地轮回,一年一年的枯荣,死亡是这片土地上的常客,甚至被顶礼膜拜送的诸神在这里也一次次走到生命尽头,而草原永远无边。众神死亡与野花一片,生与死的盛宴同时在狂欢。
  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生命的无奈。死亡让生命有了长度和体温。对脆弱的生命深深悲悯的诗人来说,死亡是一个美丽的词语。海子也不例外,他茕茕孑立,有时候一个人走到了人类的尽头。强大的不可逆转的命运,人自身的渺小,在诗人的句子里常常不自觉变成远方、遥远和天涯。远方从不属于人类,远方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远方可望又不可即,让所有的诗人发疯发狂,手足无措。穿越生命、带走生命的风又把它推得更远,敏感的热情的诗人只能代表人类眺望,盼望,直至失望,但就是不肯绝望。
  因为诗人是这样一群人,以梦为马,胁下生翅,穿过茫茫黑夜,在大地的深处漫行。可以拥抱见到的每一个事物,可以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重新命名,可以为祖国贫穷的人们热泪盈眶,可以为多娇的江山把腰折断,可以向天再借五百年,做一颗俯视苍生的星辰。
  只有草原才能让诗人久久伫立。诗人从人群里再次走出来,用凝视过神的目光凝视眼前这承载一切的草原,诗人选择了草原的舌头马头琴来低低地吟唱。最感染人的音乐总是凄美的,是人类的哭啼,呼号,呜咽。琴声站出来了,诗人退出去了。我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反复说泪水全无。
  诗人像神一样地在目睹。诗人把远方还给远方,把草原还给了草原。
  必须拓展意境了,地面太狭窄。一轮月亮被捧出来了,这安静透明的眼眸,照亮过万物的痛楚,抵达过人类的忧伤。现在重新把草原凝视一遍。现在月光看见的不是草原,是千年岁月,万年时光。是时空的无垠,是生命的短促,诗人把远古和瞬间揉在一起,物质凝聚成精神,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诗句灵动之中陡然增添了哲理。
  最后一句最有味,是让人触电的句子,仿佛是暴風雨之夜丢下的一截闪电。有看一眼就不会忘记的神奇魔力,读过的人无不颤栗和激动。多少人曾经鹦鹉学舌,画虎不成反类犬。优秀的诗人是不可复制,永远是这一个。
  再读《九月》,我只想说,孤独的诗人是人类过客。流浪的灵魂是草原的过客。大自然让我们如此渺小,除了俯首称臣,除了谦卑和无语,在大美和永恒面前,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者通联:安徽含山中学]
其他文献
一、剪辑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是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为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想写出自己10多年来的经历及感受、感悟,就必须学会剪辑。其基本原则有三: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地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18岁的天空”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
期刊
【主题导语】  “悲悯”,就是以大智大慧的胸怀来怜悯同情苦难中的众生。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而是指对苦难中的人甚至宇宙苍生不忽视、不轻视、不蔑视,相反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悲悯情怀是一种最高尚的胸怀,它宽广有度,平和慈悲,且不限一时一地一己,是与全人类、全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它也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对所有生命的敬重、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性的关怀,它能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杀,在苦里忘记伤痛。一言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积蓄了新时期以来创作实力和锐气的甘肃诗歌,爆发出的逼人气势和蓬勃生机,引起了全国诗歌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的前沿重镇,被誉为“诗歌大省”。甘肃诗人凭借雄厚的创作实力,已经走在全国诗歌创作的前列,不仅诗歌数量众多,质量上乘,而且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继“甘肃小说八骏”之后,“甘肃诗歌八骏”又新鲜出炉,娜夜、高凯、古马、第广龙、梁积林、离离、马萧萧和胡杨等8位诗人脱颖而出,成
期刊
“时评类”材料作文,指试题提供社会生活里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热点言论,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作文题。因其思想性、时效性强,有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功能,一直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三年真题回望】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以“老陈违规开车遭女儿举报引议论”为材料写一封信;全国新课标卷Ⅱ,以“当代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为材料作文。  201
期刊
人生短,艺术长。  泰戈尔高度评价:“他的漫画是诗与画的具体结合,也是一种创造。”国外友人分外赞誉:“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在他之前,没有人画过,之后也没有人画过。”他的画人人能买得起,且人人都能看得懂,他用淡雅常见的线条,寥寥数笔就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于简单朴素中画出了悲悯和仁爱之情。  巴金形容他:“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  他认为
期刊
在契诃夫看来:“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使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正是抱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心”,契诃夫创作了不少充满“对庸俗、寄生和剥削的憎恶,对劳动者的痛苦生活的同情,对光明生活的向往”的优秀短篇小说,得以成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钉子上》是他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精品,此篇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完美的形式,又具有诙谐的语言和辛辣
期刊
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期刊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是文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每一首古代诗词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意象,而且有些意象在许多诗词中反复出现,创设出特定的意境,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如果我们从这些意象入手,去了解其文化内涵,寻找其表意规律,对我们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会大有裨益。  雁也叫鸿,是一种大的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
期刊
一个记忆中有些阴冷的下午,也许又不是,百无聊赖的我,偶然打开一部电影。第一个镜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火车轨道,忽然落下一个破烂肮脏的,像裹在一床破棉被里的老人,他静静卧在轨道旁,熏黑的脸上却架着一副眼镜,透露出些许文质和书卷气。我便跟随着他的脚步,慢慢“归来”。  我爱好看电影,但能长久留在我记忆中的,都是那些让我热泪盈眶的电影,这部影片便是如此,令我数次流泪。全片几乎都是慢镜头,唯一的激烈场景
期刊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噩耗传来,中国诗坛一片唏嘘,叹惜诗歌天空一颗巨星的陨落。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对一位诗人最好的怀念就是读他的诗,在大江南北像冬雾一样弥漫的《乡愁》里,笔者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