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历史这样曾经名噪一时的大系,如今就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据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院系的学生学成后走上社会后找不到工作。两千年的斯文,如今真要落到去“扫地”了么?
北京大学的英文名字有一段时间叫PEKINGUNIVERSITY。但是这一次回去,有人却对我说北京大学现在叫PARKINGUNIVERSITY。情况也确实如此。从勺园宾馆到北大西便门只有大约100米距离,而我们的车却走了45分钟。那天还是星期六,是个休息日。可以想见,如果在上班的时间,堵车的情形很可能更严重。
堵车当然是因为车多。这种情况和整个北京的情形很相似。看来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时代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这里。尽管这里曾经被很多人视为象牙之塔。在北大而言,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在我读书的年代,校园里很少机动车,发生堵车的情况当然罕见。那个时候学校里的风景是自行车。北大的校园很大,教学楼和食堂也比较分散。老师和学生大多骑自行车穿行在学校的各个部分。也有安步当车的老师和学生,相熟的路上遇见的时候,会打个招呼:“上来吧!”如果方向一致,愿意的人就会挨上后座,骑车者在笼头晃了晃之后,会打点十二分精神,卖起力气往前蹬去。这样搭车而发生的很多故事是我们美好回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间的渲染下, 自行车的时代是如此地温情脉脉。记得那时就是偶尔发生碰擦(这样的情形在冬天路上结冰打滑的时候时有发生),哪怕人倒车伤(人很少伤,因为保暖的厚衣服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也很少吵架的。大家似乎都明白,有时间费口舌,不如赶紧去修车。因为对于校园里的人来说,时间还是很宝贵的。北大虽然大,但是在学校里穿行,很少有骑车超过十分钟的必要。从勺园到西便门,最多也就两分钟吧。
但是现在有了汽车,同样的路程却要花更多的时间。道路经常看上去像是停车场。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叫PARKINGUNIVERSITY的由来吧。真不知道是汽车快,还是自行车快。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么?聪明的北大人怎么就算不过来呢?何况买车还是要花大价钱的。
但是花得起大价钱,毕竟也是进步。说明北大老师的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开车去上学的毕竟还不多吧?学生中有钱人还是有的,但那是读MBA,EMBA什么的,这不是北大以前的科目,是新生事物。地球人都知道,这些科目的学费很不便宜。能付得起如此高昂的学费的,自然腰中多金,他们开着豪华车进出北大自然也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事情。那些骑自行车的贫寒学子在为他们让路,对他们侧目而视时,很可能颇类当年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舆时的情形。老师中自然也有不少拥有私家车的。从校园里不同的楼馆前停的车的车型,大约也能猜出主人所在的院系来。如果楼前停满了豪华车,那这里不是管理学院就是经济学院,要不就是法律系什么的;如果楼前冷落车马稀,那么这里基本上不是中文系,就是哲学系,要不就是历史系什么的。而在当年,中文、哲学、历史这些系曾经是北大的招牌,几乎是北大文科的代名词。这样的情形不免让人生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来。同行的人开玩笑说:河东河西的差别在于河东现在有车子之吼,河西则一直没有。
事情还远没有这样简单。据说北大现在是个很赢利的ORGANIZATION。北大也因此新建了很多楼台馆所,校园面目用焕然一新来形容毫不为过。给北大带来“利润”的,自然是那些能有应用项目的院系。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里也就自然很难包括中文,哲学,历史这样的系别的老师。但是令这些系别的老师揪心的还不是他们的“贫困”,毕竟比起以前,他们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也该划人“脱贫”了的人群。他们的“贫困”是相对而言的。真正令他们难受的恐怕是没有学生报考他们的专业。像历史这样曾经名噪一时的大系,如今就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据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院系的学生学成后走上社会后找不到工作。两千年的斯文,如今真要落到去“扫地”了么?
不久前,笔者采访过一位经济学家。这位经济学家曾经对我说:中国正站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没有技术上、制度上的创新,中国很可能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要落后于世界。他指出,科技创新决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经济理论的创新也决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事情。中华民族要独立自强,需要从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去汲取深厚的养分,因为那才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源动力。我至今不能忘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的神情。这是一个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怀着的深切的爱,是深沉的呐喊,同时,很悲哀地,也是无奈的呼唤。
有人会说,学校堵车是因为路太窄。我觉得,不应该去责备路。大家为什么要往同一条路上去挤呢?条条大路通罗马,发展的路万万千,问题只在于你有没有给各条路同样的机会,有没有让大路真正朝天,大家各走半边呢?有人曾经说,像北大这样的学校,是不应该以培养长袖善舞的政客或富可敌国的商人为目标的,UNIVERSITY培养的应该是思想,而不仅仅是人才;应该培养的是文明的方向,而不仅仅是文明的建设者。说这样的话的人,带着北大人的牛气,但同时也带着北大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这样的北大人,才是我们的骄傲所在,而不是那些进进出出的豪华车,或者那些美轮美奂的楼台馆所。
北京大学的英文名字有一段时间叫PEKINGUNIVERSITY。但是这一次回去,有人却对我说北京大学现在叫PARKINGUNIVERSITY。情况也确实如此。从勺园宾馆到北大西便门只有大约100米距离,而我们的车却走了45分钟。那天还是星期六,是个休息日。可以想见,如果在上班的时间,堵车的情形很可能更严重。
堵车当然是因为车多。这种情况和整个北京的情形很相似。看来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时代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这里。尽管这里曾经被很多人视为象牙之塔。在北大而言,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在我读书的年代,校园里很少机动车,发生堵车的情况当然罕见。那个时候学校里的风景是自行车。北大的校园很大,教学楼和食堂也比较分散。老师和学生大多骑自行车穿行在学校的各个部分。也有安步当车的老师和学生,相熟的路上遇见的时候,会打个招呼:“上来吧!”如果方向一致,愿意的人就会挨上后座,骑车者在笼头晃了晃之后,会打点十二分精神,卖起力气往前蹬去。这样搭车而发生的很多故事是我们美好回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间的渲染下, 自行车的时代是如此地温情脉脉。记得那时就是偶尔发生碰擦(这样的情形在冬天路上结冰打滑的时候时有发生),哪怕人倒车伤(人很少伤,因为保暖的厚衣服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也很少吵架的。大家似乎都明白,有时间费口舌,不如赶紧去修车。因为对于校园里的人来说,时间还是很宝贵的。北大虽然大,但是在学校里穿行,很少有骑车超过十分钟的必要。从勺园到西便门,最多也就两分钟吧。
但是现在有了汽车,同样的路程却要花更多的时间。道路经常看上去像是停车场。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叫PARKINGUNIVERSITY的由来吧。真不知道是汽车快,还是自行车快。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么?聪明的北大人怎么就算不过来呢?何况买车还是要花大价钱的。
但是花得起大价钱,毕竟也是进步。说明北大老师的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开车去上学的毕竟还不多吧?学生中有钱人还是有的,但那是读MBA,EMBA什么的,这不是北大以前的科目,是新生事物。地球人都知道,这些科目的学费很不便宜。能付得起如此高昂的学费的,自然腰中多金,他们开着豪华车进出北大自然也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事情。那些骑自行车的贫寒学子在为他们让路,对他们侧目而视时,很可能颇类当年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舆时的情形。老师中自然也有不少拥有私家车的。从校园里不同的楼馆前停的车的车型,大约也能猜出主人所在的院系来。如果楼前停满了豪华车,那这里不是管理学院就是经济学院,要不就是法律系什么的;如果楼前冷落车马稀,那么这里基本上不是中文系,就是哲学系,要不就是历史系什么的。而在当年,中文、哲学、历史这些系曾经是北大的招牌,几乎是北大文科的代名词。这样的情形不免让人生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来。同行的人开玩笑说:河东河西的差别在于河东现在有车子之吼,河西则一直没有。
事情还远没有这样简单。据说北大现在是个很赢利的ORGANIZATION。北大也因此新建了很多楼台馆所,校园面目用焕然一新来形容毫不为过。给北大带来“利润”的,自然是那些能有应用项目的院系。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里也就自然很难包括中文,哲学,历史这样的系别的老师。但是令这些系别的老师揪心的还不是他们的“贫困”,毕竟比起以前,他们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也该划人“脱贫”了的人群。他们的“贫困”是相对而言的。真正令他们难受的恐怕是没有学生报考他们的专业。像历史这样曾经名噪一时的大系,如今就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据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院系的学生学成后走上社会后找不到工作。两千年的斯文,如今真要落到去“扫地”了么?
不久前,笔者采访过一位经济学家。这位经济学家曾经对我说:中国正站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没有技术上、制度上的创新,中国很可能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要落后于世界。他指出,科技创新决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经济理论的创新也决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事情。中华民族要独立自强,需要从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去汲取深厚的养分,因为那才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源动力。我至今不能忘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的神情。这是一个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怀着的深切的爱,是深沉的呐喊,同时,很悲哀地,也是无奈的呼唤。
有人会说,学校堵车是因为路太窄。我觉得,不应该去责备路。大家为什么要往同一条路上去挤呢?条条大路通罗马,发展的路万万千,问题只在于你有没有给各条路同样的机会,有没有让大路真正朝天,大家各走半边呢?有人曾经说,像北大这样的学校,是不应该以培养长袖善舞的政客或富可敌国的商人为目标的,UNIVERSITY培养的应该是思想,而不仅仅是人才;应该培养的是文明的方向,而不仅仅是文明的建设者。说这样的话的人,带着北大人的牛气,但同时也带着北大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这样的北大人,才是我们的骄傲所在,而不是那些进进出出的豪华车,或者那些美轮美奂的楼台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