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要真正做到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有了提问和质疑的意识,学生对所学知识才有探究的兴趣,才会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笔者认为,学生物理知识和规律的获得应该经历“质疑-探究-感知-释疑-内化”这样系统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获知过程中,质疑是前提,是揭示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的原动力所在,也是其科学素养得以提高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其问题意识。
  
  一、传统教育中“问题教学”的弊端
  
  (一)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导致问题提出的单向性、形式化
  教师在问题教学中缺少“为谁而问”、“我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反应”、“问题从何而来”的思考,导致教师问题的提出单一化、学生质疑活动形式化。表现为:
  (1)课堂上教师按照自己凭经验而定的重点、难点展开提问让学生回答,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味的“教书”,导致教与学的分离,课堂互动性不够,基本没有新问题的生成。
  (2)为了质疑而质疑,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而逼着学生围绕着教师框出来的重点、难点进行质疑和提问,或一味求异,或追求热闹。这样的问题教学还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问题教学,最终问题结果趋于统一,最后留下的是一种声音,把学生富有个性、甚至不乏创造性的思考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二)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敢质疑、一味顺承
  国内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表现为对教材所述、教师所授缺少质疑;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困惑,或不敢向老师提问,或等待老师来讲解;质疑和提问缺乏主动性,即使提出的问题也是在教师预设的问题范围内。
  
  二、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问题”是发现的结果,是思维的开端,是研究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问题的发现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意识,创新就是无本之木,只有强化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敢于质疑是问题意识提升的具体表现,质疑是对教材中的权威理论、老师所教所说等不是简单的顺承,而是有自己的设想对权威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另辟蹊径,由质疑而求异,才会有创新,有知识的进步。同时,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树立世界上只有相对真理而无绝对真理的理念,进而增强大胆质疑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让学生探究由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会很专注地完成好知识的探究活动,反过来在这种探究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又能切实感受到“提问题”的重要意义,强化“问题意识”。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一)教师要有“问题意识”,科学指导学生质疑
  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去发现学生的“提问需求”,并思考如何把学生的问题“挖出来”,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给以科学的指导。
  引导学生提问要有价值,做到厚积而薄发,不能流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肤浅和表面化;帮助学生把握提问的针对性,帮助其梳理语言表述,让问题问在点子上;引导学生思维技巧和思考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
  
  (二)课堂民主化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必要条件
  陈寅恪所说:“在自由之风的吹拂下,思想可以走得更远。”民主化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氛围民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有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是对传统的“教学专制化”的彻底否定;民主化的课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心理感到安全,能自由的呼吸,才会把心里所想、自己的疑惑或自己独特见解给表露出来,然后在通过师生平等对话,生生相互启发。在交流和讨论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如能不再信奉“师道尊严”,真正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那么,学生才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挑战;如能做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乐于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书本和教师的言论发表独特的见解,每每学生打断自己的讲课,冒出问题的时候,给予的总是笑声和掌声,那么,学生才乐于质疑,乐于发问,乐于挑战。学生在“敢于……”到“乐于……”的转变过程中,“问题意识”得到提升和加固。
  
  (三)引入实验思维,培养问题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生动的、有趣的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自主探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路径。
  物理实验是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生长的沃土。以实验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去思考实验方案,提出质疑,激发创新动机。譬如,“平面镜成像”一节的教学,可以用一个演示实验引入:点燃一只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玻璃后面放一只烧杯,然后往烧杯中倒水,“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可以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问题自然而生,为接下来的探究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抓住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堂等三要素特性,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了浅显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要素特性;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作为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观点交流的双向互动、相互提升发展的方式,是教师知识教学、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各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
期刊
《正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笔者上过的一节课,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只能板书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备课时打破书本进行重新设计:先从探究正弦函数的部分性质开始,利用这些性质逐步挖掘正弦函数的图像特征,让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到正弦函数在{0,π/2}上的图像,接着利用正弦线画出{0,π/2}的图像,再根据已探究的性质得到整个正弦曲线。
期刊
伴随新课改热潮之后的新一轮“有效教学”的呼声响遍教育天空,有效教学可以视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但似乎缺少教学应有的艺术色彩。有效教学是强化教育的管理过程,而不是终极目标,因此,笔者提倡向高效教学转变。高效教学的侧重于基础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力求“有效”和“高效”,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互动的生成,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真正实现百年树人。    一、高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高效教学
期刊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空气中迅速转变:白色一灰绿色一红褐色。因此制备Fe(OH)2是高考题常见考点。实验的关键之处就是隔绝空气,防止Fe(OH)2被氧化。
期刊
由于高中生物组和政治组在同一办公室教研,政治老师经常讨论的哲学原理给了我们生物教学很大的启示,生命科学也遵循着哲学原理。生物组的几位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某些哲学原理渗透到相关的生物教学内容中,既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内容的理解,又巩固了哲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及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由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中能提炼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理解并内化化学知识和现象,形成化学概念。可时下的中学化学实验课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有几点思考:
期刊
不可否认,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和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高强度的题海战术,不厌其烦的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往往是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结果不成比例。根据数学思想的形成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多年来我积极主动地采取“小步子”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期刊
摘要: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从提出与学生关注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围绕问题在情境中进行活动,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
期刊
探究性教学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理念,即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合理地使用教学工具、选择教学形式和内容,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建立概念得出规律,符合现代物理教育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性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做了反思。  一、探究性教学的认识问题。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教学就是做物理实验。这种概念是不正确的,物理探究
期刊
一、问题起因    在一次听课中曾有这样的一个对话,“为什么要学压强?”“为了考试。”听了真想笑但又笑不出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知道学它有什么用只知道是为考试,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忽视这个为什么教学即这个“理”字,要培养学生说理、明理、论理、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    二、问题症结    反思教师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