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凭由“三招”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__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及实施此课程的具体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途径。为实现此课程的有效教学,首先必须对该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等进行情景化的激发、生活化的启示和志趣化的推导。由此作保障,必将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更好地学会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一、善用情景感染,注重激情引趣
  常识告诉我们:情景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善用情景感染,不仅可为学生的观察、体验和探究等提供生动素材,更能有效地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功能,使之抱有并保持应有的兴趣投身学习始终。不少课例,已让我尝到此甜头。
  1.运用电教媒体拨动学生心弦
  为激起学生对教材中较为抽象的概念等的兴趣,我在四年级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的教学导入部分,就采用多媒体演示了儿童歌曲《过新年》。又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同步展示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饺子等欢乐场景……这一下就把学生引入过新年的气氛之中,其学习兴趣也即刻就被调动到了预期状态。同样,在《绿色小卫士》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凭借多媒体播放了我国不少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美壮丽及历史文化的悠久灿烂。紧接着,又展示“我们身边的大气环境”“我们身边的水环境”等录像资料,由此强调各种污染的现实严重性……此动人又真实的强烈比照画面,以及随之展开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争当绿色小卫士的浓厚情感。
  2.借助实物演示激起学生复忆
  电教媒体是很生动,但终究属于虚拟。经常使用,难免会让学生没有新奇感,渐渐感到乏味。而借助实物演示,有时正能为避免这一现象及为情景的创设、情感的激发等融入更多含金量。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合作》这课,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个人是集体的一员,也是集体的主人,并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全文说理色彩较浓。如仅有说理,通常情况下不易被学生所接受。为解决此问题,上课时,我依据学生开展过的集体活动,边展示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获奖照片、证书、奖品等,边辅以必要的陈述和描绘,同时引领学生自由表达……这些浸润着全班学生及各自心血、汗水和智慧、水平的件件实物,以及师生的双边活动,均很好地激起了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使学生都仿佛回到了当时活动获胜时的兴奋场景。在难忘情景的感知中,在亲身实践的回味中,大家重温自身的努力付出,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课堂上出现的一幕幕,真可谓既动情又感人。可见,借助实物演示,已成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在学生兴趣盎然体验自豪情感的同时,本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等的效果也随之油然而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的一种内心体验。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认真准备些演示实物,并恰当运用,这无疑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用心创设诸如此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在动情及复现等情感体验中更有兴趣、更为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种种自身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是达到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目的的良策之一。
  二、善借生活链接,注重启思探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并从中启思探知,受到教育,接获陶冶。这均为我们实施本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充要的依据和支撑。
  1.强调真实,还原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强调真实性,并结合真实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四年级上册有《逛商场》一课。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较好地了解选购商品的有关常识,感受购物的愉悦,并在此过程中争当文明、理智的小顾客。一般说来,学生对商场并不陌生,对购物也会充满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商品是否物有所值,购买时是否关注价廉物美等,则未必会很在意,甚至根本不在乎。为不让学生为学而学、学而无用,我结合文本内容等创设了一次家庭剩余物品调剂购物活动。课前,师生共同把教室临时布置成一个蛮有味道的“小超市”,让学生把家中放着没用的玩具、用品、图片、食品等分别作一陈列,各取出生动有趣的名字,并为其标上合适的价格。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推演中,学生可以等价交换或讨价还价等方式进行“购买”。此真实得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的实质,还自然领悟了要理智、文明地购物等道理。
  2.参与实践,体验生活
  根据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巧妙延伸、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体验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及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等能力,并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理应关切的一个重点。而引导学生据题组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在分析、比较中逐步明白道理,知道正确的行为要求,这恰恰是贯彻落实这一重点的重中之重。在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的教学中,我就注重以欣赏图片、观看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走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让学生看看这些劳动者所处的岗位及忙碌的身影,进而组织学生结合所收集到的素材、资料等进行讨论交流——假如没有这些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此环节运用,让学生较好地懂得了应尊重劳动者,平时应好好地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此效果的获得,堪称不露痕迹,却又自在自得。
  联系生活,离不开调查研究和实践练习。调查研究,一般可放在课前或课后,也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既可组织学生到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访问、体验,也可让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去丰富认知。这些形式,可还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自主空间,也能切实提高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等系统能力。实践练习时,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开展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操作性活动。这类活动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其间应秉持的原则是:必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如执教四年级上册《逛商场》、下册《办一张自己的报纸》等课文时,均可布置实际操作和实践练习。此操作、练习等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启示,并随之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百分数”是数学知识概念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编排,本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其中“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像“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还有分数的意义、小数的
策划人语:“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这一口号式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时,人们自然地将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聚焦在教师身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身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创新者,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呢?因此,关注并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城乡学校、教育机构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它既是“终身学习”理念的长远体现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6页的例题、第10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式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式和计算公式的过程,渗透不完全归纳和代数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与概括,发展符号感。  3.学生
教学,需要一种大智慧。纵观创新的数学课堂,也许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剥离开不同的教学内容、形式去透视其内涵,却都清晰地反映出指向于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课堂追求。这种追求承载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融合了课堂的情感沟通、文化传递,渗透了数学的学科特质、思想方法;这种追求让课堂呈现出丰满的数学内涵,更凝聚了深厚的教学智慧,即便是小学数学课堂,也能彰显大气磅礴的教学魅力。  一、大道至简:简于“形”而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
这是一位教师在执教《与0有关的乘法》一课时的片段:  通过前10分钟左右的学习交流,学生理解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意义,进入到计算应用阶段。呈现材料:5个书架图;告知信息:每个书架可以放130本书;提出问题: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如左下图)  交流笔算过程后引导:还有不同的笔算方法吗?没有学生回答。无奈之下教师直接呈现如上右图的算式,组织学生讨论:是否可以这样笔算?  本
两年前,基地成立之初,作为基地主持人,我提出了如下培养目标——直面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困惑,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研究,引领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在为一线教师服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后备名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学科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打造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高合作能力”的市优秀教师团队。
历时近一月的磨课虽然结束了,思考却还在继续。回顾这节课,从选择教学内容、环节设计、试上修改到教具准备的整个过程中,在同事、领导的指点和帮助下,一次次斟酌之后,认真思考,不断修改,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蜕变。我知道这些都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在思考、行动、积累与反思中逐步迈向专业高度。  第一次教学设计——以教师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学习  最初考虑上课活动时间、各班试教等实际问题,精选了课题。“求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忙碌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翻看这个学期写的教学反思,发现有许多讲的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遗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效处理生成”是新课改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从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的必然产物。  合理的预设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成。充分的预设的确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心中有底”,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判,是降低教师课堂驾
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后,由衷赞叹。薛老师的课上得朴素平实、风趣幽默、风生水起、新颖独到;薛老师的课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把《猴子种果树》的童话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入情入境、跌宕起伏,这样的课好玩、有趣、智慧,难怪学生和老师都很喜欢;薛老师善于唤醒“沉睡”的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充盈的情趣、学习的快乐、丰富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