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让学生认识到其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生活化;北师大版
一、前 言
新课标指出:“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以往教学中,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尤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寻找生活与所学知识的切合点,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实践验证等方式学习数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二、运用生活化语言,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偏向于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捕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运用生活化语言构建学习环境.将小学数学知识由抽象化变为形象化的法宝就是生活化语言.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化语言将其说成“比重量”.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展开教学,比如拿出苹果、柚子、一袋大米等,引导学生估计不同物体的重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包装箱、容器上查找收集关于重量的学习资料.比如,教师可以
在讲台上摆放重量不同的几袋大米,分别是500克、1千克、2千克、5千克,让学生分组上台提一提每一袋大米,再查看这几袋大米的标签,接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这一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实践过程,更是生活化的过程.生活化语言,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搭建了千克、克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提高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进学生与教师、书本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既有趣又有用.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
學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生活,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和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尝试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自己编题.例如,教师先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组织班级学生去公园植树.然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完善题目,自己列式解题.有的学生编拟了植树需要买工具,计算需要买多少套工具、工具总共花了多少钱的题目;有的学生编拟了分组植树,哪个组植树最多、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的题目.学生自己列式解题,可以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存在数量关系,进而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生活情境,增强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学校“跳蚤市场”的生活情境.每个学生挑选“跳蚤市场”上售卖的物品,并设置好售卖价格.班级分四大“跳蚤市场”生活区,学生带着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纸币,当场进行物品售卖,并由监督员监督售卖情况.学生买卖物品的过程就是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过程,也是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的实践过程,更是学生享受这种热闹的、有成就感的、有活动感的数学课堂的过程.
四、设计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侧重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以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简便算法时,如果教师只给学生展示一道等式,比如153-96=153-100 4,那么学生很难通过一道等式理解这一算法.对此,教师可以和一名学生一起表演在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具体的生活情境展现给全班学生,让其观看和学习,因为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如:“老师假设为小明妈妈,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手里有153元钱,买了一件衣服花了96元,结账时妈妈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妈妈4元,即153-100 4.” 这一学习过程以生活化问题为主,开拓了学生思维,生活化的表演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清晰地理解简便算法的使用方法.
五、开展生活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生活化活动,从而打通家校生活化活动的通道.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活动让学生预习;在课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活动环节;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或者兴趣爱好作为统计数据,还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资料,如投硬币的正反面次数、跳绳的次数、拍皮球的数量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收集不同类别的数据,并且分别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能力发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亲自收集和动手制作图表的过程中,实现对统计、概率知识的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统计事例,并利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最好示范. 在开展生活化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学生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計算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给学生实际物体让学生动手测量,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或者让学生利用七巧板制作一个多边形,并尝试计算面积,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趣味性较强的课外作业,以改变传统机械性的数学作业形式.这样使生活化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数学真正运用于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完成生活化作业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培养了技能,也懂得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使数学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妈妈拿人民币带我去买菜”的生活化作业,家长拿给孩子50元、20元、10元、5元、1元面值的人民币到市场买菜,让孩子去结算.又布置了“数一数我的储钱罐里有多少钱”的作业,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完成作业.这种作业形式既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培养了亲情,认识了人民币.还布置了一个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家长带孩子去认识人民币上的这些自然景观,并从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学生带着这些资料与同学分享自己在人民币上学到的知识.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以人民币实物,还有PPT的形式展示这些钱币上的景点与故事.这些生活化作业不是机械的数字加减,而是把学生置于生活环境之中,这样的作业比机械的作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创设“购买文具”“买票”“买菜”“存零钱”等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学会合理用钱,懂得爱护人民币,意识到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我们的国家.还可以设置“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测一测教室桌椅、讲台等物品的长、宽、高”“找一找校园中的多边形”等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实物,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少一些机械化,多一些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趣味性、生活性的活动.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个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问题、课堂活动中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厉明霞,夏德省.生活化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75,78.
[2]姜秀芳.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48.
[3]马银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20(06):36.
[4]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4):144-145.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生活化;北师大版
一、前 言
新课标指出:“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以往教学中,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尤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寻找生活与所学知识的切合点,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实践验证等方式学习数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二、运用生活化语言,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偏向于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捕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运用生活化语言构建学习环境.将小学数学知识由抽象化变为形象化的法宝就是生活化语言.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化语言将其说成“比重量”.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展开教学,比如拿出苹果、柚子、一袋大米等,引导学生估计不同物体的重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包装箱、容器上查找收集关于重量的学习资料.比如,教师可以
在讲台上摆放重量不同的几袋大米,分别是500克、1千克、2千克、5千克,让学生分组上台提一提每一袋大米,再查看这几袋大米的标签,接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这一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实践过程,更是生活化的过程.生活化语言,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搭建了千克、克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提高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进学生与教师、书本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既有趣又有用.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
學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生活,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和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尝试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自己编题.例如,教师先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组织班级学生去公园植树.然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完善题目,自己列式解题.有的学生编拟了植树需要买工具,计算需要买多少套工具、工具总共花了多少钱的题目;有的学生编拟了分组植树,哪个组植树最多、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的题目.学生自己列式解题,可以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存在数量关系,进而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生活情境,增强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学校“跳蚤市场”的生活情境.每个学生挑选“跳蚤市场”上售卖的物品,并设置好售卖价格.班级分四大“跳蚤市场”生活区,学生带着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纸币,当场进行物品售卖,并由监督员监督售卖情况.学生买卖物品的过程就是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过程,也是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的实践过程,更是学生享受这种热闹的、有成就感的、有活动感的数学课堂的过程.
四、设计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侧重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以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简便算法时,如果教师只给学生展示一道等式,比如153-96=153-100 4,那么学生很难通过一道等式理解这一算法.对此,教师可以和一名学生一起表演在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具体的生活情境展现给全班学生,让其观看和学习,因为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如:“老师假设为小明妈妈,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手里有153元钱,买了一件衣服花了96元,结账时妈妈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妈妈4元,即153-100 4.” 这一学习过程以生活化问题为主,开拓了学生思维,生活化的表演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清晰地理解简便算法的使用方法.
五、开展生活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生活化活动,从而打通家校生活化活动的通道.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活动让学生预习;在课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活动环节;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或者兴趣爱好作为统计数据,还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资料,如投硬币的正反面次数、跳绳的次数、拍皮球的数量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收集不同类别的数据,并且分别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能力发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亲自收集和动手制作图表的过程中,实现对统计、概率知识的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统计事例,并利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最好示范. 在开展生活化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学生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計算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给学生实际物体让学生动手测量,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或者让学生利用七巧板制作一个多边形,并尝试计算面积,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趣味性较强的课外作业,以改变传统机械性的数学作业形式.这样使生活化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数学真正运用于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完成生活化作业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培养了技能,也懂得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使数学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妈妈拿人民币带我去买菜”的生活化作业,家长拿给孩子50元、20元、10元、5元、1元面值的人民币到市场买菜,让孩子去结算.又布置了“数一数我的储钱罐里有多少钱”的作业,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完成作业.这种作业形式既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培养了亲情,认识了人民币.还布置了一个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家长带孩子去认识人民币上的这些自然景观,并从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学生带着这些资料与同学分享自己在人民币上学到的知识.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以人民币实物,还有PPT的形式展示这些钱币上的景点与故事.这些生活化作业不是机械的数字加减,而是把学生置于生活环境之中,这样的作业比机械的作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创设“购买文具”“买票”“买菜”“存零钱”等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学会合理用钱,懂得爱护人民币,意识到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我们的国家.还可以设置“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测一测教室桌椅、讲台等物品的长、宽、高”“找一找校园中的多边形”等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实物,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少一些机械化,多一些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趣味性、生活性的活动.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个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问题、课堂活动中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厉明霞,夏德省.生活化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75,78.
[2]姜秀芳.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48.
[3]马银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20(06):36.
[4]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