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教会学生做人起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支点,以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育活动为途径,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对增强学校教育实效,增强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 传统 美德 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在学生中诸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俭良谦让、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而且高年级低于低年级,这是我们教育的缺陷。 造成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但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薄弱。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蕴涵着极为丰富内涵和宝贵精神财富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在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教会学生做人起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支点,以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途径,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对增强学校教育实效,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刻苦耐劳、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3、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又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融汇,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好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合。有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一些人的价值观会发生错位,时代在呼唤传统美德。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净化社会,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构建传统美德教育的模式,是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基本思路
从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社会需要,精心设计传统美德中有关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标。
1、在目标的设定及教育内容的选择、安排上要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注重基础性。
2、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班集体、爱学校做起,进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
四、教育途径
1、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
2、与学科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生由知到行实行转化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如:通过教〈诚实的孩子〉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通过教〈孔融让梨〉进行谦让敬贤的教育,通过教〈周总理的睡衣〉进行勤俭朴素的教育。努力寻找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课的作用,多渠道地向学生传授美德知识,从多角度施加影响,使各科融会协调,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3、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安排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课堂。我们从全校学生中挑选上一周在“爱、信、礼、孝、俭”等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两名学生当升旗手,以此来激励全校学生。另外,我们精心设计安排旗下讲话内容,每月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主题,介绍体现“爱、信、礼、孝、俭”等内容的历史名人事迹和当代少年儿童心中的英雄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力求使讲话内容系列化、层次化,不前后重复。
4、通过班队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只有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动机,重视道德观念的内化,才能取得德育的整体效果。我们抓住少先队及班队等主题活动方式,结合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活动。
5、以古诗文为载体,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粹凝练的语言、优美和谐的韵律、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意境颂咏了山川之美,抒发了爱国之情,表达了个人志向,赞美了人间真情,深受学生喜爱,于是,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了教材,利用早读、兴趣活动时间,适当地讲解,并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背诵,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一次全校赛诗会,会上主要以“接上下句”、“看图诵背诗词”、“椐词义背古诗”、“理解诗意作画”、“配乐诵背”等形式让学生诵背古诗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诗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了怡情益智,涵养德行的目的。
6、构建网络,形成合力,由单渠道平面式教育转换为多渠道立体式教育。重视与家庭教育接轨,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利用家长学校,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召开家长会,宣传当今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并根据考章要求,让家长参与考评,建立“家庭考评表”,组织和父母一起过春节活动,让家长体会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家长还要将参与活动的感想反馈给学校,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是教育的主导力量。
五、教育成果
1、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适合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深远的意义。
2、传统美德的教育形式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能突出表现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变化大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我们认为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教育途径。
3、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有利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有利于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全方位实施,是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教育实效性的又一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传统 美德 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在学生中诸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俭良谦让、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而且高年级低于低年级,这是我们教育的缺陷。 造成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但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薄弱。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蕴涵着极为丰富内涵和宝贵精神财富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在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教会学生做人起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支点,以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途径,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对增强学校教育实效,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刻苦耐劳、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3、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又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融汇,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好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合。有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一些人的价值观会发生错位,时代在呼唤传统美德。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净化社会,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构建传统美德教育的模式,是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基本思路
从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社会需要,精心设计传统美德中有关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标。
1、在目标的设定及教育内容的选择、安排上要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注重基础性。
2、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班集体、爱学校做起,进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
四、教育途径
1、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
2、与学科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生由知到行实行转化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如:通过教〈诚实的孩子〉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通过教〈孔融让梨〉进行谦让敬贤的教育,通过教〈周总理的睡衣〉进行勤俭朴素的教育。努力寻找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课的作用,多渠道地向学生传授美德知识,从多角度施加影响,使各科融会协调,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3、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安排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课堂。我们从全校学生中挑选上一周在“爱、信、礼、孝、俭”等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两名学生当升旗手,以此来激励全校学生。另外,我们精心设计安排旗下讲话内容,每月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主题,介绍体现“爱、信、礼、孝、俭”等内容的历史名人事迹和当代少年儿童心中的英雄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力求使讲话内容系列化、层次化,不前后重复。
4、通过班队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只有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动机,重视道德观念的内化,才能取得德育的整体效果。我们抓住少先队及班队等主题活动方式,结合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活动。
5、以古诗文为载体,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粹凝练的语言、优美和谐的韵律、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意境颂咏了山川之美,抒发了爱国之情,表达了个人志向,赞美了人间真情,深受学生喜爱,于是,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了教材,利用早读、兴趣活动时间,适当地讲解,并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背诵,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一次全校赛诗会,会上主要以“接上下句”、“看图诵背诗词”、“椐词义背古诗”、“理解诗意作画”、“配乐诵背”等形式让学生诵背古诗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诗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了怡情益智,涵养德行的目的。
6、构建网络,形成合力,由单渠道平面式教育转换为多渠道立体式教育。重视与家庭教育接轨,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利用家长学校,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召开家长会,宣传当今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并根据考章要求,让家长参与考评,建立“家庭考评表”,组织和父母一起过春节活动,让家长体会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家长还要将参与活动的感想反馈给学校,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是教育的主导力量。
五、教育成果
1、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适合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深远的意义。
2、传统美德的教育形式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能突出表现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变化大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我们认为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教育途径。
3、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有利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有利于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全方位实施,是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教育实效性的又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