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贯彻与落实,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需要开设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能力,同时还需要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发展并不完善,教师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责任意识; 培养;
小学教育开展过程中,重视学科教学,忽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有道德以及有法治观念的人才。教师需要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渗透责任观念,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意义
(一)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实现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与约束,因此需要在学生发展初期,各方面还未定型时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人们对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小学生能够树立完善道德评判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觀与价值观,为今后学习以及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法治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发展并不完善,自身不具备一定行为约束能力,活泼好动,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约束力,改善自身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品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现阶段,据有关调查显示,造成青少年做出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身道德水平低下,同时缺乏相应法治观念。为避免青少年走上违法道路,应当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其法治观念。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思想,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同时教师还需要从精神层面为学生传递正确思想意识,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当学生在今后成长过程中,遇到权益受损等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节形式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中,存在教学目标不突出以及教学环节形式化等问题。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随意性较强,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会出现思路混乱等情况,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无法掌握部分重点知识点。甚至在教学结束后,还剩很多时间,教学环节形式化,并未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而也无法实现学生道德品质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制约了学生进一步发展。
(二)课程设置认同度低下
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以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但部分家长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认同度低下,这些家长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学生法治观念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好语文以及数学等主科课程即可。他们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并不会考试,因此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为学生灌输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由于部分家长认同度低,缺乏参与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责任意识以及品德观念得不到培养。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责任意识培养措施
(一)充分把握课本,对学生开展系统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材内容会依据小学生年龄段以及心理特点等多种因素,同时也会将小学生生活实际纳入课本编订中。并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知识点通常较为基础,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从而帮助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教学内容通常为设置相应问题、举例展示、联系实际生活,以及深化主题等环节,通过知识以及层次的不断递进,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主题知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依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通过举例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责任意识,最后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方式,使学生对责任意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实现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情况,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2]陆萍红.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J].教育,2019(27):55.
山东省肥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山东省泰安市 袁涛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责任意识; 培养;
小学教育开展过程中,重视学科教学,忽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有道德以及有法治观念的人才。教师需要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渗透责任观念,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意义
(一)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实现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与约束,因此需要在学生发展初期,各方面还未定型时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人们对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小学生能够树立完善道德评判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觀与价值观,为今后学习以及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法治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发展并不完善,自身不具备一定行为约束能力,活泼好动,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约束力,改善自身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品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现阶段,据有关调查显示,造成青少年做出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身道德水平低下,同时缺乏相应法治观念。为避免青少年走上违法道路,应当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其法治观念。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思想,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同时教师还需要从精神层面为学生传递正确思想意识,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当学生在今后成长过程中,遇到权益受损等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节形式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中,存在教学目标不突出以及教学环节形式化等问题。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随意性较强,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会出现思路混乱等情况,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无法掌握部分重点知识点。甚至在教学结束后,还剩很多时间,教学环节形式化,并未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而也无法实现学生道德品质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制约了学生进一步发展。
(二)课程设置认同度低下
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以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但部分家长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认同度低下,这些家长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学生法治观念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好语文以及数学等主科课程即可。他们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并不会考试,因此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为学生灌输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由于部分家长认同度低,缺乏参与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责任意识以及品德观念得不到培养。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责任意识培养措施
(一)充分把握课本,对学生开展系统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材内容会依据小学生年龄段以及心理特点等多种因素,同时也会将小学生生活实际纳入课本编订中。并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知识点通常较为基础,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从而帮助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教学内容通常为设置相应问题、举例展示、联系实际生活,以及深化主题等环节,通过知识以及层次的不断递进,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主题知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依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通过举例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责任意识,最后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方式,使学生对责任意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实现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情况,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2]陆萍红.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J].教育,2019(27):55.
山东省肥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山东省泰安市 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