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活动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过程。为了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在课前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课堂上学生根据活动方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固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学生如果一直按照教师课前设计的单一活动方案进行操作,那么很容易处于机械操作的层面,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下降。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相匹配的活动方案,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活动的效率。
一、 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习新知之前,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如果让对新知的了解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完成相同要求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课前,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对新知的了解水平,设计出不同的活动方案。操作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的了解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案,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课时,通过课前了解,有的学生对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一无所知,有的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针对上述情况,在设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活动方案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活动方案。一个活动方案是这样设计的:
1.小组里在硬纸板上画4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周长,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2.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另一份活动方案则是这样设计的:
1.写出你所知道的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算?
3.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样计算的理由。
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先前没有了解的学生,他们会选择第一个活动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的学生,他们会选择第二个活动方案,在活动过程中经历了验证知识的过程,获得了验证数学结论的方法。给予学生选择活动方案的空间,使得活动方案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匹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
二、 设计“留白”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生成新知的能力
课前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的引领下高效完成操作过程,如果学生总是在已有活动方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下降。在一节课或在一个单元里,对于一些具有相似学习过程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其中一个比较完整的活动方案,其他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进行“留白”,让学生模仿设计。
在执教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对于“认识平方厘米”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1.做一做,剪出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想一想,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去测量?
3.量一量,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身边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因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学习过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对于平方分米的认识,让学生根据已有认识平方厘米的经验设计出相应的活动方案:
1.做一做,剪出几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想一想,用“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3.量一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出身边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认识和应用1平方分米的过程,更获得认识面积单位的一般方法。这种“留白”的活动方案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去生成新知识的能力。
三、 设计“空白”的活动方案,让学生获得数学研究的方法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获得数学结论,更要学会设计一个符合知识产生过程的活动流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数学研究的方法。所以,教师不仅要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过程的活动方案,更要能够精心设计“空白”的活动方案,用心思考如何促使学生设计出与探索知识过程相匹配的活动方案。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八第9题:
同桌合作,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把每次摆的情况填在下表里。
在完成前面一道题的时候,学生想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引导学生思考出要研究的问题: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学生想出,选择用同样多的小正方形来拼,这样就能够保证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再次追问: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要求?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又想出了:要保证小正方形的个数能够拼出多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所以对1个、9个、16个、25个、36个……这些情况进行筛选,学生最终决定选择16个和36个这两种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设计出了学习这道题的活动方案:
1.猜一猜,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2.选择16个或者36个小正方形拼一拼,并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数据。
3.观察表格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在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面积与周长的意义,知道如何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有效的数据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了数学研究的方法。
总之,我们要摒弃机械、单一的活动方案设计,要在深入理解操作活动的数学教学价值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相匹配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深度理解,并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去生成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方案才具有启发性、开放性,才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 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习新知之前,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如果让对新知的了解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完成相同要求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课前,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对新知的了解水平,设计出不同的活动方案。操作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的了解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案,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课时,通过课前了解,有的学生对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一无所知,有的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针对上述情况,在设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活动方案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活动方案。一个活动方案是这样设计的:
1.小组里在硬纸板上画4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周长,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2.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另一份活动方案则是这样设计的:
1.写出你所知道的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算?
3.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样计算的理由。
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先前没有了解的学生,他们会选择第一个活动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的学生,他们会选择第二个活动方案,在活动过程中经历了验证知识的过程,获得了验证数学结论的方法。给予学生选择活动方案的空间,使得活动方案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匹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
二、 设计“留白”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生成新知的能力
课前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的引领下高效完成操作过程,如果学生总是在已有活动方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下降。在一节课或在一个单元里,对于一些具有相似学习过程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其中一个比较完整的活动方案,其他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进行“留白”,让学生模仿设计。
在执教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对于“认识平方厘米”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1.做一做,剪出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想一想,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去测量?
3.量一量,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身边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因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学习过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对于平方分米的认识,让学生根据已有认识平方厘米的经验设计出相应的活动方案:
1.做一做,剪出几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想一想,用“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3.量一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出身边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认识和应用1平方分米的过程,更获得认识面积单位的一般方法。这种“留白”的活动方案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去生成新知识的能力。
三、 设计“空白”的活动方案,让学生获得数学研究的方法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获得数学结论,更要学会设计一个符合知识产生过程的活动流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数学研究的方法。所以,教师不仅要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过程的活动方案,更要能够精心设计“空白”的活动方案,用心思考如何促使学生设计出与探索知识过程相匹配的活动方案。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八第9题:
同桌合作,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把每次摆的情况填在下表里。
在完成前面一道题的时候,学生想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引导学生思考出要研究的问题: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学生想出,选择用同样多的小正方形来拼,这样就能够保证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再次追问: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要求?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又想出了:要保证小正方形的个数能够拼出多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所以对1个、9个、16个、25个、36个……这些情况进行筛选,学生最终决定选择16个和36个这两种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设计出了学习这道题的活动方案:
1.猜一猜,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2.选择16个或者36个小正方形拼一拼,并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数据。
3.观察表格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在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面积与周长的意义,知道如何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有效的数据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了数学研究的方法。
总之,我们要摒弃机械、单一的活动方案设计,要在深入理解操作活动的数学教学价值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相匹配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深度理解,并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去生成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方案才具有启发性、开放性,才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