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们的国人在什么地方能得到精神慰籍呢?既然无法得到精神慰籍,那么赌博吸毒就会泛滥……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呢?在这个喧嚣,躁动充满精神泡沫的年代,他们迅速成长的身体与他们干渴的精神不能成正比。他们的心田因缺乏精神的滋养而荒凉,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浮躁空虚而缺乏充实。”笔者还想增加一句“他们的心田因各种游戏的泛滥而无度”,是的每当看到学生(似乎小到幼儿开始)在任何的空余、业余,甚至喘息的间隙都会一个动作:手指和眼睛都集中在手掌机(或手机)中忙乎。作为教师说实话我心急中有伤心、有无奈……,最近更强烈地感到茫然:究竟我们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学生似乎对听、读、写、思都没有兴趣和耐心。我自己的孩子三岁时因“病毒脑”留下后遗症,学什么都困难,可游戏看过一、二遍就会,而且一只手(因另一只手偏瘫)打。同样我一个学生高一快毕业了,政治成绩大考小考从未过45分,我是苦口婆心的情理并用,没有效益。就在本月期中考的前一天复习课上,他的手机作响,被我没收,我无语摇着头对他说:“考到80分,手机就给你。”考试结果令我看不懂:87分,他的表情是:怎么样……。看来不管什么情况的孩子都可以发挥潜质,突破极限有质量有速度的接受事物,并具备共同的前提:他们乐意接受的。我忽然想一个问题:我老觉着伤心,是认为自己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备课上课,学生是应该带着感恩必须接受的,何况我任教的哲学教育恰恰能够全面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重塑灵魂的。可学生很勉强或不在乎更甚者无所谓,唉,我恨不得自己的课变成游戏。对呀,我的哲学课为什么不可以有“游戏”般的吸引力呢,没有?这个可以有。顺着这个思路,就有了下文。
一、中学哲学教学现状
“因特网”时代,高中生的眼界不断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增强,他们不在为理想而冲动,取而带之的是务实的认识观和价值取向。首先,他们对文化快餐很认同,而对理论很排斥;其次,哲学的理论性、抽象性,使学生更加错误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没有实用性,就是空洞、乏味、呆板的说教;再次,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哲学陷入到狭窄的思辩,哲学就是考试工具,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使哲学偏离了发展根基,成了无本之源,缺乏人的色彩、气息及对人处境的体验。所以尽管我们教师努力教学,可是孜孜的播种和收获不成正比,哲学教学始终处在低谷徘徊。
二、让哲学滋润学生的生命和事业
这个话题太狂妄了吧?不是,人文科学的繁荣,相应地为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准备了条件。马克斯·韦伯指出:“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纵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到,人文学科的繁荣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文化环境。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无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物质财富如何获得极大的丰富,人们同样不能忽视伦理、道德、审美、艺术、哲学、意识形态等人文科学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支柱性地位。在未来的世纪,人文学科的发展将与科技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加宽阔的人文环境。人文学科将使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生长点。所以我坚持哲学是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营养。何况“如果你的目标是太阳,你的剑就不会落在咫尺之内。”我还是欣赏并期望以古希腊人这种孜孜的追求精神,让我的哲学课有游戏般的吸引力,为此有了下面的总结和思考。
1.增强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修习涵养,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素养,以及丰富的感悟和良好的生命体验。表现在:
(1)教师对任教学科理解要深刻和前沿
首先,教师与时俱进的完善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我们教师都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我们不能吃老本,更不能一劳永逸。教师要不断学习,而且要结合教学实践学习。
比如,在教学中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出发,为了让学生体验哲学理论的科学性,笔者引导学生解读马恩原著。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和教科书的基本原理相一致的前提下,求证于原著,引导学生适当地阅读原著,“走进马克思”,“回到马克思”,正本清源,会有助于学生对于真实的马克思的了解,以及理清现实和舆论中的纷争,也有助于学生理性意识的形成。举个例子,笔者特意引导学生去阅读马克思在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要求学生们对其中一些经典的论述作出解释,如马克思在此文中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笔者要求学生们对其中的某些概念以及这段话的大概意思经过阅读和小组讨论试作解释,可想而知,当笔者讲述唯物主义发展过程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就不仅仅是听众,更不是不想听的听众。
为落实本节过程,本人自己先要认真阅读此原著,并再次虚心请教自己曾经的大学老师,所以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职业。
其次,教师与时俱进的抓住和拓展自己的学科前沿。
政治学科教学其基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不能只是头脑中的东西,它更重要的是走入现实中去,教师要清楚本学科最新鲜的问题和思想前沿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材更宽广、更超越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的能手,在准备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握学生头脑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感悟和理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在课堂中我先让一个学生谈谈当前凸显的学生普遍纠结的问题——未来“专业和就业”,在学习哲学矛盾观点和发展观点后,就请这位同学运用以上两个观点再谈谈“专业和就业”问题,最后我要求他对自己前后的感受以一句话表达,他用了“当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当时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 (2)教学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首先,师生之间心心相印。
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讲课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抛出论题,邀请对方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论证、甚至推论、重树,但这要对方愿意,用形象的话说,要两厢情愿。如果没有真正的情感融入其中,学生对知识的感触是迟钝的、麻木的、被动的,甚至表达出来不情愿中带有抵触(我们老师描述:完全是“不知道又怎么样”的态度呈现)。在没有心灵参与的人文学习中,学生又怎能提起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自己的心灵感受,并把这一心灵感受让学生进行评判。如,笔者通过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用一个高中生很熟悉和通俗的词:“开朗”来形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告诉学生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出了巨大的生产力,一方面为人类进一步从自然力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彻底地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创造了条件。而资本主义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所引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最终将导致人的社会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把社会历史带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共产主义,他坚信人类社会的未来必将是美好的。当笔者谈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给自己的这一心理感受,由于真诚相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教师具备语言魅力。
当然,直达学生的心灵,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修养。哲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情”、“理”、“思”最好的结合体,要把自己丰富的内心涵养和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通过语言富有激情地表达出来,增强教学魅力。以情悟理,要言之凿凿,证之有据,推之有理,用充满哲理的幽默语言,使课堂充满思辩和笑声,载着学生驶向知识的彼岸。
2.提高哲学教学的艺术
哲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要求合理地传授知识,而且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有撼人心魄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哲学是处于低谷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教育艺术在实践中的作用。如果说“深入浅出”是较高层次的教学境界,那么笔者认为现行的哲学教学普遍是“浅入浅出”或“深入深出”最差的“浅入深出”也不是没有,想想有些汗颜。
哲学教学的艺术,就是通过典型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及生动感人的语言,把现实生活的实际和现象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完美的语言艺术表达出新的哲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哲学思想。为此:
(1)哲学内容“生活”。哲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从生活中观察提炼出哲学的思想,把哲学根置于生活中,哲学就是用独特的视角与方式让人在生活中有一种欣赏。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意义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对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确立的理论意义,对学生处理个人不同生命阶段、生活阶段的问题的意义,等等。哲学只有回到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回到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会被学生所接受。
(2)教学形式“游戏”。利用网络、游戏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出教学软件,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为声情并茂、图文结合、互动增强的“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提升学生的效果。归根结底,提高哲学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把哲学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士壤中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哲学思想,运用完美的语言艺术,反映出深刻的哲理。用画家的慧眼观察生活,用哲人的灵魂去热爱生活。作为一名哲学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之不济”,自觉地把教和学溶为一体。
哲学教师应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胆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艺术炉火纯青,日趋完善,用哲学养育学生的思想,以哲学滋润学生灵魂,哲学的这种终极关怀一定会打造出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校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著【德】
[4]《你的对一本哲学书》当代出版 社托马斯·内格尔著【美】
[5]《毛泽东谈哲学》人民出版社 孙宝义著【中】
[6]《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
[7]《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童鹰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2
一、中学哲学教学现状
“因特网”时代,高中生的眼界不断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增强,他们不在为理想而冲动,取而带之的是务实的认识观和价值取向。首先,他们对文化快餐很认同,而对理论很排斥;其次,哲学的理论性、抽象性,使学生更加错误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没有实用性,就是空洞、乏味、呆板的说教;再次,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哲学陷入到狭窄的思辩,哲学就是考试工具,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使哲学偏离了发展根基,成了无本之源,缺乏人的色彩、气息及对人处境的体验。所以尽管我们教师努力教学,可是孜孜的播种和收获不成正比,哲学教学始终处在低谷徘徊。
二、让哲学滋润学生的生命和事业
这个话题太狂妄了吧?不是,人文科学的繁荣,相应地为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准备了条件。马克斯·韦伯指出:“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纵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到,人文学科的繁荣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文化环境。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无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物质财富如何获得极大的丰富,人们同样不能忽视伦理、道德、审美、艺术、哲学、意识形态等人文科学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支柱性地位。在未来的世纪,人文学科的发展将与科技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加宽阔的人文环境。人文学科将使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生长点。所以我坚持哲学是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营养。何况“如果你的目标是太阳,你的剑就不会落在咫尺之内。”我还是欣赏并期望以古希腊人这种孜孜的追求精神,让我的哲学课有游戏般的吸引力,为此有了下面的总结和思考。
1.增强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修习涵养,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素养,以及丰富的感悟和良好的生命体验。表现在:
(1)教师对任教学科理解要深刻和前沿
首先,教师与时俱进的完善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我们教师都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我们不能吃老本,更不能一劳永逸。教师要不断学习,而且要结合教学实践学习。
比如,在教学中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出发,为了让学生体验哲学理论的科学性,笔者引导学生解读马恩原著。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和教科书的基本原理相一致的前提下,求证于原著,引导学生适当地阅读原著,“走进马克思”,“回到马克思”,正本清源,会有助于学生对于真实的马克思的了解,以及理清现实和舆论中的纷争,也有助于学生理性意识的形成。举个例子,笔者特意引导学生去阅读马克思在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要求学生们对其中一些经典的论述作出解释,如马克思在此文中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笔者要求学生们对其中的某些概念以及这段话的大概意思经过阅读和小组讨论试作解释,可想而知,当笔者讲述唯物主义发展过程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就不仅仅是听众,更不是不想听的听众。
为落实本节过程,本人自己先要认真阅读此原著,并再次虚心请教自己曾经的大学老师,所以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职业。
其次,教师与时俱进的抓住和拓展自己的学科前沿。
政治学科教学其基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不能只是头脑中的东西,它更重要的是走入现实中去,教师要清楚本学科最新鲜的问题和思想前沿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材更宽广、更超越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的能手,在准备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握学生头脑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感悟和理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在课堂中我先让一个学生谈谈当前凸显的学生普遍纠结的问题——未来“专业和就业”,在学习哲学矛盾观点和发展观点后,就请这位同学运用以上两个观点再谈谈“专业和就业”问题,最后我要求他对自己前后的感受以一句话表达,他用了“当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当时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 (2)教学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首先,师生之间心心相印。
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讲课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抛出论题,邀请对方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论证、甚至推论、重树,但这要对方愿意,用形象的话说,要两厢情愿。如果没有真正的情感融入其中,学生对知识的感触是迟钝的、麻木的、被动的,甚至表达出来不情愿中带有抵触(我们老师描述:完全是“不知道又怎么样”的态度呈现)。在没有心灵参与的人文学习中,学生又怎能提起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自己的心灵感受,并把这一心灵感受让学生进行评判。如,笔者通过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用一个高中生很熟悉和通俗的词:“开朗”来形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告诉学生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出了巨大的生产力,一方面为人类进一步从自然力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彻底地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创造了条件。而资本主义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所引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最终将导致人的社会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把社会历史带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共产主义,他坚信人类社会的未来必将是美好的。当笔者谈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给自己的这一心理感受,由于真诚相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教师具备语言魅力。
当然,直达学生的心灵,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修养。哲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情”、“理”、“思”最好的结合体,要把自己丰富的内心涵养和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通过语言富有激情地表达出来,增强教学魅力。以情悟理,要言之凿凿,证之有据,推之有理,用充满哲理的幽默语言,使课堂充满思辩和笑声,载着学生驶向知识的彼岸。
2.提高哲学教学的艺术
哲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要求合理地传授知识,而且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有撼人心魄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哲学是处于低谷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教育艺术在实践中的作用。如果说“深入浅出”是较高层次的教学境界,那么笔者认为现行的哲学教学普遍是“浅入浅出”或“深入深出”最差的“浅入深出”也不是没有,想想有些汗颜。
哲学教学的艺术,就是通过典型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及生动感人的语言,把现实生活的实际和现象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完美的语言艺术表达出新的哲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哲学思想。为此:
(1)哲学内容“生活”。哲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从生活中观察提炼出哲学的思想,把哲学根置于生活中,哲学就是用独特的视角与方式让人在生活中有一种欣赏。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意义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对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确立的理论意义,对学生处理个人不同生命阶段、生活阶段的问题的意义,等等。哲学只有回到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回到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会被学生所接受。
(2)教学形式“游戏”。利用网络、游戏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出教学软件,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为声情并茂、图文结合、互动增强的“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提升学生的效果。归根结底,提高哲学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把哲学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士壤中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哲学思想,运用完美的语言艺术,反映出深刻的哲理。用画家的慧眼观察生活,用哲人的灵魂去热爱生活。作为一名哲学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之不济”,自觉地把教和学溶为一体。
哲学教师应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胆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艺术炉火纯青,日趋完善,用哲学养育学生的思想,以哲学滋润学生灵魂,哲学的这种终极关怀一定会打造出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校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著【德】
[4]《你的对一本哲学书》当代出版 社托马斯·内格尔著【美】
[5]《毛泽东谈哲学》人民出版社 孙宝义著【中】
[6]《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
[7]《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童鹰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