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使学生的个性、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气质、观念、思想现代化。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语言来源于生活,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适应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一、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等宽。所以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坚持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比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电视剧《水浒传》,讲小说《祝福》有电影,讲《失街亭》有电视剧《三国演义》,讲《雷雨》有话剧,讲唐诗宋词,有《唐之韵》《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等大量的优秀音像制品,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稍加引导,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是一生对文学的兴趣。
比如,教杜甫诗,我就在教材之外,补充了“百家讲坛”中莫砺锋教授所讲的《杜甫的文化意义》、散文《草堂·诗魂》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感受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我甚至专门为学生朗读了《天地一沙鸥》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我每每哽咽,而学生也是热泪盈眶。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想起杜甫,就会想起他的飘零身世,想起他的忧国忧民。老师和我们为他流的每一滴泪,柔柔地嵌进了我们青春的记忆。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闪着爱之光芒的眼泪都永远是灯,微弱但温暖的亮。”
语文课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将社会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建设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采的社会文化生活,在切身的感受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社会调查”等栏目的很多内容,是我们关心的;每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们必看的。之后让学生把真切的感受写下来,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转化为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的实际行动。
二、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应该丰富多彩,同学生生活相映成趣。语文教学应该务实,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要引导学生明白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在教学形式上,“不要担心把语文课上成文艺课、文化课。”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诵,可以表演,可以看电影,可以做游戏……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都可采用。而黑板擦、粉笔盒、椅子、纸袋上的广告、食品袋上的说明书、随机拍摄的照片……都曾是我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只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1.布置主题作业
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平时,学生做过的作业有:仿写,广告,颁奖词,活动策划方案,人物评述,故事新编,剧本等。比如春节假期,我布置的作业有:写春联,拟短信,做“过年”或“暑假”主题作业,形式可以是文章、绘画、摄影、摄像、网页、小报等。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文作业”深受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这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2.开展竞赛或游戏
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2)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3)“抢凳子”游戏。教师设置七个问题让八个小组来抢答,即八个小组“抢”七条“凳子”。这样小组间能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发言的积极气氛。
3.组织课堂表演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1)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有《蚊子和狮子》、《陈毅市长》等都可编演课本剧。(2)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总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学语文、用语文,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6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语言来源于生活,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适应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一、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等宽。所以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坚持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比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电视剧《水浒传》,讲小说《祝福》有电影,讲《失街亭》有电视剧《三国演义》,讲《雷雨》有话剧,讲唐诗宋词,有《唐之韵》《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等大量的优秀音像制品,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稍加引导,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是一生对文学的兴趣。
比如,教杜甫诗,我就在教材之外,补充了“百家讲坛”中莫砺锋教授所讲的《杜甫的文化意义》、散文《草堂·诗魂》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感受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我甚至专门为学生朗读了《天地一沙鸥》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我每每哽咽,而学生也是热泪盈眶。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想起杜甫,就会想起他的飘零身世,想起他的忧国忧民。老师和我们为他流的每一滴泪,柔柔地嵌进了我们青春的记忆。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闪着爱之光芒的眼泪都永远是灯,微弱但温暖的亮。”
语文课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将社会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建设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采的社会文化生活,在切身的感受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社会调查”等栏目的很多内容,是我们关心的;每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们必看的。之后让学生把真切的感受写下来,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转化为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的实际行动。
二、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应该丰富多彩,同学生生活相映成趣。语文教学应该务实,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要引导学生明白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在教学形式上,“不要担心把语文课上成文艺课、文化课。”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诵,可以表演,可以看电影,可以做游戏……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都可采用。而黑板擦、粉笔盒、椅子、纸袋上的广告、食品袋上的说明书、随机拍摄的照片……都曾是我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只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1.布置主题作业
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平时,学生做过的作业有:仿写,广告,颁奖词,活动策划方案,人物评述,故事新编,剧本等。比如春节假期,我布置的作业有:写春联,拟短信,做“过年”或“暑假”主题作业,形式可以是文章、绘画、摄影、摄像、网页、小报等。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文作业”深受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这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2.开展竞赛或游戏
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2)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3)“抢凳子”游戏。教师设置七个问题让八个小组来抢答,即八个小组“抢”七条“凳子”。这样小组间能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发言的积极气氛。
3.组织课堂表演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1)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有《蚊子和狮子》、《陈毅市长》等都可编演课本剧。(2)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总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学语文、用语文,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