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能力是基于校情的課程体系改革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核心,研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为依托,以“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为方向。“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精于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可持续的教学研究能力等,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大学英语 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交流、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新要求,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提到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0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中发现,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性别、职称、学历结构不平衡”(蒋玉梅,2012),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王守仁,王海啸,2011:10)。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受个人特征、专业性质、科研贡献、教学支持、社会支持、管理规定和职业发展等七个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同时管理层应通过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确立大学英语的学科地位、树立责任意识、建立多元学术导向重塑管理机制,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王婧,2013)
  综上所述,需要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研究培养基于应用型本科校情的课程体系下的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与提升策略,引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发展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大学英语课程学科地位不高、专业性不强等特点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申请课题的人数和发表的纯学术论文及可供发表的学术期刊数量偏少,长此以往导致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进而使其在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方面被逐步边缘化,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愈行愈远。针对这一普遍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应对:
  (一)教师队伍结构层面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2010年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60.1%,而2001年的比例分别为0.3%和21.9%。这说明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在这十年中有了显著改善,但与其他学科教师已经普遍博士化的学术梯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学历层次不高是影响教师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的职称比例分别为3.3%和22.6%。另外,女教师比例偏高,达到80.1%(王守仁,王海啸,2011:9)。教师队伍构成的不平衡成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图1),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1.实施分类管理和评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基础课教师重点考核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等情况,激发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力和热情。基于眼前需要与未来发展,全局考虑,制定队伍建设规划,逐步调整教师的学历、职称、性别结构。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利于院校宏观或全局层面的教师发展。
  2.实施学位提升计划。鼓励青年教师攻读非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方向或者其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为ESP(包含EAP和EOP)教学的开展学科、知识、人才储备。
  3.实施基于需求分析的培训与进修。无论教师团队还是教师个体,都可以有两种选择:“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开拓创新,有所作为”。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可分为四种类型:“探索者”、“奋斗者”、“安于现状者”和“消沉者”(图2)。
  针对上述类型中的探索者和奋斗者,桂林旅游学院每年派出两三名大学英语教师参加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目前已有7名大学英语教师参加该项目的培训并结业,教学业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短期进修、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着力培养大学英语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二)课程开发与教学团队层面
  以大学英语课程为平台,在开发和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践中推进教师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简言之,就是通过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团队,通过课程建设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桂林旅游学院已成立9个ESP教学团队,面向全校开设多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餐饮英语、导游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艺术设计英语、计算机英语、西方文化概论、中国文化译介、管理专业英语、学术英语写作等,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各教学小组紧密协作,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院系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程开发与教学能力提高同步发展。此外,完善大学英语拓展性课程建设,积极拓展通识类和人文素养类选修课,探索大学英语课程群建设,结合我校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加强语言技能类和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开设,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个体自我发展层面
  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为参照(图3),提高教学能力,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意识与角色转变。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因其既不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又不属于教育学领域,缺乏内涵明确的学科属性和专业地位,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虽然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对其理论系统的构建十分滞后以致缺乏,这种状况相应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于引发了专业危机与生存问题。具体表现为大学英语课时和学分压缩依然成为全国范围内各层次高校的一种普遍现象,另外,体制改革打破传统铁饭碗,民间培训机构迅猛发展,持TESOL资质的外籍教师大量涌入,海归人才的逐年增多,等等,无不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将危机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免遭消亡和淘汰。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授与传播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从主导教学转变为指导和适度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2.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弥补研究能力短板,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变为研究课题。研究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瓶颈”,也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取得更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以教学问题研究为切入点,用“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要求规范自己,即精于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语言学、测试学理论等)、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可持续的教学研究能力。
  图3所示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之中,除英语语言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有所重合之外,其他三种均凸显了新时期、新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1)《指南》对英语教师的行业知识有了明确要求。如果说之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以通识课程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即语言运用能力的话,随着专门用途英语(ESP)、跨文化交际和通识英语课程的大量开设,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已不仅局限在语言本身,而需要与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相结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多种专业知识交叉融合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这对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挑战。(2)“互联网 ”背景下的大数据时代,AI(人工智能)急速发展,其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已不限于过去的PPT、多媒体教室等简单教育技术的使用,而是要全方位利用各种在线学习资源和平台包括移动客户端实现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无处、无时不在和各种学习方式和手段的无缝对接,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对信息技术必须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3)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是有意识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揭示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能力与其他四种能力协同发展,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才得以强化。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须以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课程建设为依托,努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可持续教学研究能力,将新的教学方法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学与研究行为,方能适应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发展实践,为英语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獻:
  [1]王守仁.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过程中建设教师队伍[J].外语界,2012(04):2-5.
  [2]蒋玉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语,2012(07):17-24.
  [3]王婧.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4]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1):1-5.
  [5]王守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J].外语界,2010(05):9-10.
  [6]余琳.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65-66.
  [7]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8(05):4-11 17.
  [8]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10(4):78-7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立项编号:2017C470)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拳击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一经开设就受到广大高等院校学生的欢迎。由于课堂教学实践有限,再加上部分高等院校设置的拳击课时数较少,很难满足学生学习拳击的欲望,因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地构建拳击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此切实满足学生学习拳击的需求。作者针对高等院校拳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构建高等院校拳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希望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依据,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具体从学习载体构建、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建设、教学团队打造和学习评价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试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总结了“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现代学徒制”实施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一
摘 要: 本次调查以经济管理类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面分析经管类教师采用“小组合作作业”的教学和考核模式的现状,发现在具体实施环节中存在形式化、过程失控和评分机制等不合理现象。通过带领学生调研总结,认为教师应在分组方式、组内人数、小组合作激励因素和评分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体验,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小组合作作业 小组合作影响因素 小组合作评分机制  随着教学改
摘 要: 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地域文化具有传承和创新的促进作用。贵州地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能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大学生在此氛围中,能更好地受到地域文化熏陶,提高民族自信感和认同感。本文论述地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贵州地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应用。  关键词: 贵州 地域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  地域文化资源是
摘 要: 三岛由纪夫是战后日本一个颇具盛名的天才小说家,他的作品遵循着一种阴郁残酷的暴烈美学,这一切又與他本人的生活现实紧密相连。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其作品《午后曳航》进行解读,通过对主角黑田登自我人格格局的心理学分析,揭示其美学风格和叙事文本后所隐藏的心理现象与人格特质。  关键词: 暴烈美学 自我人格 心理分析 发展心理学  引言  《午后曳航》是三岛由纪夫的诸多重要作品之一。表面上讲述了
摘 要: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一个汉字的构成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准确识记汉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面对《新课标》中关于识字的高要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经常思考识字的有效方法,还要思考汉字的音、形、义,以便更直接有效、轻松而牢固地掌握所学汉字。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识字是语文学科乃至所有学科的基础,《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要
摘 要: 《世说新语》描写魏晋文人士族的生活言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拥有独立个性的鲜活人物,而且可以感受到这一段历史中的文化乐章,更可以领略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本文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两则经典篇目,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魏晋人物的交友与审美异趣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人物 审美异趣  一、从割席绝交看交友观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篇[1]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摘 要: 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巴东方言,反映了巴东土家族聚居区的民俗风貌。文章以小说《撒忧的龙船河》为例,分析小说中的巴东方言承载了土家物质生活民俗、民间组织制度层面的习俗、民众的精神民俗等,并总结了巴东方言承载土家民俗的方式。  关键词: 土家族作家叶梅 巴东方言 民俗 《撒忧的龙船河》  一、引言  巴东县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居湖北省西南部,所居人口主要是土家族、
摘 要: 本文通过应用型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环境要素的分析,阐述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并从创新科研理念,搭建信息交互桥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大师、博士引路、科研任务传、帮、带;建设人才团队,打造科学研究共同体四个方面,对应用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技领军人才 培养  高职院校应用型科技领军人才指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出类拔萃的学
摘 要: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而设立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各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等方面尚不完善,致使该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突出。因此,必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將其贯穿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强化。  关键词: 文化产业管理 教育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