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盐”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66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味佐餐离不开盐。柴米油盐,为日常生活所必需,最能体现人间烟火气。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盐”字。
  “盐”以前的字形由“卤”的繁体字形“鹵”和“监”的繁体字形“監”组成。“卤”表示“盐”的意思跟盐卤有关,“监”表示“盐”的古代读音与之接近。
  “盐”最初是指食盐。《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那时候的羮是以肉为主要材料做成的带有浓汁的食物,讲究“五味调和”,因此又叫“和羹”。盐味咸,梅味酸,是制作和羹的主要调味料。
  《说文解字》:“盐,咸也。”又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这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盐的主要特征是味道咸;另一方面,相传炎帝时期的宿沙氏首创以海水煮卤制盐的方法,被誉为“盐宗”。
  食盐种类繁多。比如,根据原料出处的不同,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其中提到“苦盐、散盐、形盐、饴盐”四种盐。综合各种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苦盐”是粒状粗盐,味道咸苦;“散盐”即末盐,是用海水或井水等煮成的粉状盐;“形盐”是加工成虎形的盐,供祭祀用;“饴盐”是一种带甜味的岩盐。可见,不同种类的食盐,不仅在形制、味道、用途等方面有差异,在等次上也有差别。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煮盐图》

  洁白的粉末状食盐跟自然界中的雪有几分相似之处。我们在古代诗文中,常常可以看到古人以盐喻雪的用例。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晚唐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郞中二十韵》:“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之一:“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以散盐喻飞雪,以堆盐喻积雪,这种脱胎于日常生活的想象力着实令人赞叹。
  食盐的一种重要用途是腌渍食物,以延长食物的存放时间并增加风味。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人很早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当“盐”表示用盐腌渍食物时,读为yàn。《礼记·内则》:“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炙法》:“熟猪肉肥者一升,细琢。酢(cù,同“醋”)五合,葱、瓜菹各二合,姜、橘皮各半合,鱼酱汁三合。看咸淡、多少,盐之,适口取足。”从这两段文字来看,古人腌制肉类的方法跟我们今天似乎没有太大差别。
  在“用盐腌渍”的基础上,“盐”还可以指海水或盐水等淹、浸。陆游《东窗小酌》:“蚕妾趁时争盐茧,农夫得雨正移秧。”范仲淹《泰州张侯祠堂颂》:“惊波荐至,盐其稼穑,偃其桑梓。”前一种情况属于利用盐来处理蚕茧,后一种则是深受其害了。
  现代人习惯将柴米油盐跟世俗之事联系在一起,古人的“思路”显然与我們不同,其中以盐喻雪就是一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盐”在古代还可以跟风雅之事联系起来。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七:“唐诗‘媚赖吴娘唱是盐’,‘更奏新声《刮骨盐》’。”清代洪昇《长生殿·闻乐》:“一枕游仙,曲终闻盐。”其中提到的可唱、可奏、可闻的“盐”是古代乐曲的别名。据记载,古代有《昔昔盐》《神雀盐》《黄帝盐》《突厥盐》《阿鹊盐》《白鸽盐》等诸多曲目。如此看来,盐不但可以调味,还可以怡情,真可谓于身于心皆有裨益。
其他文献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唐〕徐夤《贡余秘色茶盏》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知名主持人王为,与我搭档做茶文化栏目多年。每周二的电台直播中,我负责聊聊茶,他负责打打岔,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王为是北京人,自然也特别钟爱茉莉花茶。我总想让他换换口味,就送去两包凤凰单丛。后来想到乌龙茶最
期刊
荆有次非者a,得宝剑于干遂b。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c。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d,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注釋:  a :荆:古代楚国的别称。  b :干遂:吴国地名。吴国当时生产名剑,干遂在今江苏苏州吴中区。  c :蛟:传说中龙一类的动物,能发大水。 
期刊
刘子浮于汴b,涉淮而东。亦既释绋纚c,榜人告予曰d:“方今湍悍而舟盬e,宜谨其具以虞焉。”予闻言若厉。由是袽以窒之f,灰以墐之g,?以干之h。仆怠而躬行,夕惕而昼勤。景霾晶而莫进i,风异响而遄止。兢兢然累辰j,是用获济。偃樯弭棹k,次于淮阴l。于是舟之工咸沛然自暇自逸,或游肆而觞矣m,或拊桥而歌矣;隶也休役以尚寝矣,吾曹无虞以宴息矣。逮夜分而窾隙潜澍n,涣然阴溃,至乎淹箦濡荐o,方卒愕传呼,跣跳登
期刊
阁在丰城山间,名,子贱潘公也。笔,广微袁公也。德夫读书其上有年矣,去而仕于朝,因以其所读者为天子言之,忠愤激发,几寤上意。竟坐是,由省闼放还故山。  或窃笑曰:“世盖有剽窃涉猎书之毫芒而光显遇合者,德夫无所不读,顾龃龉留落如此,意者书误德夫耶?德夫宁能味此无味之味耶?”  德夫亦叹曰:“有是哉!夫书无穷尽,味有浅深。尝试以古今人观之,行之,笃守之,固味之深者也。先信而后畔,始合而卒离,味之浅者也。
期刊
通过政治文化视角,观察国家治理效果,《史记》保留了许多行政史的记录。《史记》专有《十二诸侯年表》,“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记述春秋时期列国“盛衰”的历史。所考察和记述的内容,包括“兴师”“讨伐”“强乘弱”“威而服”的战争场景,也包括“会盟”等外交形式。《史记》又有《六国年表》,同样载录战国时期七雄兼并,“征伐会盟”,即战争史和外交史两方面的内容。在
期刊
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之一,惜民、重民、敬民、爱民是中国古代士人的重要价值追求。出身于平民之家的苏东坡,早在青年时期就有着为民请命的民本情怀,并在其起伏漂泊的宦海生涯中始终怀有济世志向。一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科考。年仅21岁的苏东坡随父亲苏洵穿剑阁越秦岭,历时两个多月赶赴京城参加殿试,在388名举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成绩荣登进士榜。正当要做官时,老
期刊
【上】刘宠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尨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
期刊
古代称国家疆域地图为“舆图”,历代统治者对舆图的绘制都十分重视。舆图能够反映国家疆域范围、山川形势,便于国家行政管理和军事行动。清代康熙皇帝曾主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实地测绘,制成《皇舆全览图》,体现了当时先进的测绘水平。故宫博物院现藏该图两种木刻版。地图测绘成要务  《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是出于康熙皇帝统治国家的现实需求,而掌握西方先进测绘技术的西洋传教士的到来,更是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期刊
人非学不足以成人,孔子提倡“学为成人”,为学之道就是《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一、先学做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这里孔子讲了为学的次第和重心,实践孝、悌、谨、信、泛爱众五事是人生的根本,有余力了再去研究学问。即首先学做人,处理好各种人伦关系,在生活中修行仁道,其次才是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  为学要先立本,本即做
期刊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人才辈出,诗作极佳。既有“翡翠兰苕”“鲸鱼碧海”的美感,更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技艺。到了元代,出现了一部专门记载唐朝诗人事迹的专书,它就是辛文房的《唐才子传》。鲁迅先生给友人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开的中国文学学习书目中,所列第二种就是此书,可见其地位之高。清人伍崇曜在《粤雅堂丛书·唐才子传跋》中盛赞此书“评骘精审,似锺嵘《诗品》;标举新颖,似刘义庆《世说》;而叙次古
期刊